在鸿蒙操作系统推出时,华为喊出的口号是“给世界一个更优选择”。
所以当6月2日,华为中国官微同样喊出6月7日“给世界一个更优选择”时,业界给予了极大关注,因为这意味着华为将会推出OS级别的重大创新。
(资料图片)
果不其然,当6月7日华为云宣布推出国内首款软硬协同、全栈自主的分布式数据库GaussDB时,现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华为摘取了数据库这个基础软件“皇冠上的明珠”!
数据库,与操作系统一样,是业界公认的基础软件,其上接应用,下接硬件,地位无比重要。长期以来,Oracle、微软等数据库厂商垄断了这个领域,在金融等关键行业的核心场景更是居绝对统治地位。
这些年,国产数据库风起云涌,代表着中国厂商在摘下这个基础软件“皇冠上的明珠”的不懈努力。现在,伴随GaussDB的横空出世,这个梦想终于成为现实。
纵观GaussDB,我可以用四个关键词形容:彻底性、先进性、实践性、生态性。
首先,是彻底性。GaussDB实现了核心代码100%自主研发,所以这是一个彻底国产化的数据库。当然,这一切都来自华为20余年的技术积累和持续投入,据了解,华为仅内核研发人才就超1000人,2023年更是将扩大到超2000人。
当然,就像华为提出的“给世界一个更优选择”,GaussDB最大的特点是先进性。华为将其总结为“五高两易”:高可用、高安全、高性能、高弹性、高智能、易部署、易迁移。
我这里举两点可见一斑:工行原来基于Oracle部署的双集群方案,当发生故障时,完全恢复需要15到30分钟,而GaussDB只需要2分钟,RTO时间缩短10倍。GaussDB是全球首个AI-Native数据库,在应用开发阶段可以提供SQL的全量全链路感知、分析及优化能力,带来易用、高效的应用开发体验;在运维阶段基于覆盖全流程的监控、智能化诊断能力,提供快速精准感知恢复的智能运维体验。
所以,GaussDB不是简单的国产替代,而是更优选择、更优选择、更优选择,重要的事情所三遍。
而且,华为云GaussDB的先进性还体现在以分布式代替集中式。Oracle、MySQL出生的年代,云还未诞生,它们都是集中式架构。相比较而言,分布式的GaussDB,具有大集群规模、弹性伸缩等优势。基于分布式数据库GaussDB,加上全云化底座、分布式中间件以及可信的开发工具,华为云构建起分布式的新核心架构,打开了金融等关键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之门。
值得指出的是,GaussDB的“更优选择”不是口头上的、PPT上的,而是经过了真实场景的规模化验证,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华为历来有“自己造的降落伞自己先跳”的传统,GaussDB也不例外,其已经用在华为流程IT、华为终端云等领域,如最近业界关注的华为MetaERP就全部替代了原有的Oracle数据库,实现了业务效率的十倍提升。截止目前,GaussDB已经用在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中国农业银行这国有四大行,以及30多家股份制银行等核心业务里面。
以邮储银行为例,去年4月上线的新一代个人业务分布式核心系统,就采用了GaussDB数据库,具备日均20亿笔、峰值万笔/秒的交易处理能力。据张平安透露,在中国工商银行,运行在GaussDB数据库上的应用数量将超过其他数据库。
所以,这就是华为的传统:先做再说。实践是检验产品能力的唯一标准。
GaussDB的突破也不仅仅是产品的突破,更是生态级的突破。据华为常务董事、华为云CEO张平安透露,华为云GaussDB已经和80+ TOP ISV伙伴构建了超过200个联合解决方案,这次发布会华为还推出了数据库伙伴支持计划,针对数据库软件伙伴、服务伙伴、数字化转型咨询与系统集成3类伙伴,提供开发与迁移、产品构建、学习与赋能、营销与推广、能力提升等五大类权益。
“一棵大树历经风雨不倒是因为扎根大地,没有自主核心技术的信息产业是无根之末。”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曾这样说。伴随GaussDB的发布,中国千行百业将能在数字化转型上拥有一个自主创新、更优选择的根,支撑起未来的更好发展。
如果我们把时间拉长,可以看到华为这几年在基础软件领域正在持续取得突破,例如在OS领域,就推出了智能终端操作系统鸿蒙和数字基础设施操作系统欧拉。今年,华为更是“突破乌江天险”,在基础软件工具领域实现质的突破;“强渡大渡河”,实现了ERP这个企业经营最核心系统的国产替代。
华为在基础软件领域的耕耘和冲击,就像是“长征”,一步步攻坚克难。站在这个角度,可以将GaussDB的突破比喻为“翻雪山、过草地”。之所以用这个比喻,不仅是因为数据库的突破难度之高,也是因为华为在突破数据库这个基础软件的核心领域后,距离“陕北胜利会师”已经渐行渐近了。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在经过基础软件的“长征”后,华为也在彻底发生蜕变,从一家硬件公司转变为一家软硬兼备的全链条科技公司。
正是因为这种软硬兼备的全链条实力,华为做出来的产品具有独特优势。以刚发布的GaussDB为例,就是国内唯一做到软硬协同、全栈自主的国产数据库。大多数国内数据库是纯软优化,但是事实证明,这种以纯软思路做出来的数据库,很难解决一些深层次问题,如利用众核CPU解决并发控制问题、优化NUMA带来的访问时延问题、解决内存变量原子操作效率低的难题等。在软件和硬件上都深入到最底层的华为做出来的GaussDB,能够通过软硬件的全栈协同来做数据库的深度优化,突破性能优化的天花板。
同样,这种软硬兼备的全栈协同,也能大幅提升数据库的可用能力。例如,GaussDB就在硬件高可用、软件高可用两个维度实现众多关键技术的突破,如硬件高可用的磁盘RAID冗余技术、双交换机冗余技术、多网卡冗余技术、UPS电源保护技术,软件高可用的协调节点CN实例多活冗余技术、数据节点/全局事务管理/集群管理器实例Active Standby冗余等,从而实现整个系统无单点故障,这是单纯软件维度的数据库所很难实现的。
值得说明的是,华为的“软”,不是传统意义上应用层面的“软”,而是深入到软件最基础、最底层的“软”,是根技术的突破。华为的这种突破和质变,也让整个中国软件业乃至整个中国科技业看到了质变的希望。中国软件协会的调研数据显示,2020年,在全球操作系统、基础软件领域,美国业务收入约万亿美元,占全球比例五分之四。我国基础软件份额较少,国产软件的国内市场份额仅为5%,国产操作系统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仅4%。
华为在基础软件的突破,相当于是为中国软件业培育了最肥沃的黑土地,有了应用软件开发、硬件开发的基础,更多的企业可以基于此成长、壮大,中国自己的软件生态体系可以蓬勃发展。对于正在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千行百业来说,也意味着有了更坚实、稳固、安全的基座。
所以,华为的这个“长征”,意义非同寻常。
最后,我特别想对华为以及GaussDB等基础软件的研发人们说一句:向你们致敬,你们辛苦了!
因为这些工作,是在非常时期完成的。华为公布的2022年财报显示,在2022年,华为的利润同比下跌近七成,但是当年的研发投入却高达1614亿元。数据显示,近10年来,华为累计投入的研发费用近万亿人民币。众所周知,华为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在公司连活下来都难的情况下,华为依然将如巨额的费用投入到研发中,向科技领域的根技术攻关。
这样的举动,是为中国高端科技产业的发展挺身而出,是为中国基础软件突破瓶颈的立地擎天。这样的举动,才是真正的长期主义,当众多公司为了赚快钱扎堆应用软件开发时,华为义无反顾地投身于基础软件,啃最硬的骨头,打最难的仗,所带来的行业价值无疑是巨大的。
此举是一种强烈的家国情怀。华为这个公司,已经与国家连为一体,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休戚与共,同命相依。事实上,纵观华为的发展历程,类似GaussDB、鸿蒙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最近,我参观电信博物馆看到的C&C08程控交换机就是这样,在通信设备七国八制,被国外厂商垄断,通信资费居高不下的时候,华为做C&C08是一种挺身而出;在数据库被卡脖子,数字化转型地基不牢时,华为做GaussDB也是一种挺身而出。
这种挺身而出,立地擎天,值得点赞。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