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核生物域
动物界
(资料图片)
真后生动物亚界
蜕皮动物总门
节肢动物门
甲壳亚门
多甲总纲
鞘甲纲
蔓足亚纲
围胸下纲
围胸下纲(学名:Thoracica),又名完胸上目,是从旧有的目级分类单元围胸目升级而来的甲壳亚门分类单元,其成员以栖息于多石海岸的藤壶(例如:Semibalanus balanoides及Chthamalus stellatus等)最为人所认识。围胸总目连同尖胸下纲及根头下纲共同组成蔓足亚纲,即旧有的蔓足纲。
鸟嘴目(Iblomorpha)
围胸总目(Thoracicalcarea)
短茗荷目(Brachylepadomorpha)
花笼目(Verrucomorpha)
铠茗荷目(Scalpellomorpha)
藤壶目(Balanomorpha)
鸟嘴目(学名:Iblomorpha),鞘甲纲的一目。
鸟嘴科(Iblidae)
鸟嘴科(学名:Iblidae)为鸟嘴目的一个科。
毛鸟嘴(学名:Ibla Ibla),雌雄异体,矮雄附着于雌体外套腔内。雌性标本大,4片角质壳板,褐黄色,背楯板形似鸟嘴,板两侧缘及内面多为蓝紫或紫红色。楯板三角形,生长纹清楚,内面中央成脊,下面为三角形。背板窄长,弯成角状,顶端常破损;内面下部光滑面为菱形或卵圆形。柄部覆以牢固、柔韧的角质毛,其上半部的毛较粗长,常有紫色斑,下半部的毛细而尖。柄部长短有变化,内有纵行和环行肌肉。软体部分较小,深居于柄的上部。口器和蔓足都有褐紫色色素。上唇膨鼓,具细毛,乳突状齿有或无;大颚3齿,下角栉状;小颚切缘10~13刺,缺刻有时不明显;第2小颚的小颚叶短。
花笼目(学名:Verrucomorpha)为鞘甲纲的一个目。原为花笼亚目,现升级为目。本目有2个科、100多个物种。
无柄蔓足类,壳壁左右不对称,盒状。现存种有壁板4片(峰板、吻板、楯板和背板),化石种有6片(除现有种的4片外,还有峰侧板和吻侧板),另有1片楯板和1片背板形成活动盖板,与壁板的固定楯板和背板形成开闭缘。基底膜质或石灰质。
软体部分由外套包被,6对蔓足可伸出壳口外捕食。具有尾附肢。第1、2蔓足的长度比例和尾附肢的长短,为分类特征。口器上唇膨鼓,脊缘凹陷。有成对的触须,大颚、小颚和第2小颚。雌雄同体,交接器发达。
本类动物固着于水下的岩石、泥块、贝壳、海胆的棘刺、海绵骨针或其它动物体上。一般栖息于超过100米深海。各大洋都有发现。
花笼目仅有花笼科,分成花笼属、原花笼属和始花笼属3属,后二者为化石属。花笼属壁板由峰板、吻板、楯板和背板构成,无吻侧板和峰侧板。根据盖板与基底的位置、固定楯板肌隔的有无以及吻板壳顶的位置分为5亚属。花笼属在中国东海和南海已发现有6种,如雕板花笼、信天翁花笼和驼背花笼等。
花笼科(Verrucidae)
花笼科(学名:Verrucidae)为花笼目的一个科。本科有14个属、至少90个物种。
铠茗荷目(学名:Scalpelliformes),原为有柄目之下的铠茗荷亚目(学名:Scalpellomorpha),重新分类后获直接提升至目级。
指茗荷科(Pollicipidae)
原深茗荷科(Probathylepadidae)
铠茗荷科(Scalpellidae)
小铠茗荷亚科(Arcoscalpellinae)
单铠茗荷亚科(Meroscalpellinae)
铠茗荷亚科(Scalpellopsinae)
指茗荷科(学名:Pollicipedidae)为铠茗荷目的一个科。
龟足属(学名:Capitulum)为指茗荷科的一个属。
龟足(学名:Capitulummitella),又称石蜐,俗称:乌龟脚、龟足茗荷、佛手贝、日本鹅藤壶、狗爪螺,是指茗荷科龟足属的唯一一个种,通常生活在印度洋-太平洋海域的岩石海岸上。
a.形态
龟足有一个很短而坚韧的柄用以支持自身上部区域或者甲壳部分,整个身体达到 5cm(2英寸)长。龟足的柄肌肉发达,可收缩,表面覆盖着细小的鳞片。龟足的甲壳由八个大的护套鳞保护,并且在甲壳和柄的关节周围环绕着约二十个微小的鳞片。在这些鳞片内部是一个空腔,空腔中包含着龟足的头部和胸部及其附属物。
身体分成头状部和柄部,一般宽2-3厘米,高3-5厘米。头状部呈淡黄色和绿色。柄部软而呈褐色或黄褐色,外表被有细小的石灰质鳞片,排列紧密。最大的个体头部宽可达44毫米,高27毫米,柄部宽25毫米,长15毫米。
头部侧扁,由楯板、背板、上侧板、峰板、吻板等 8个壳板形成壳室,基部有一排(21-31个)小的侧板轮生。壳板白色,外包一层牢固的黄褐色外皮。楯板三角形,较大;背板四边形,最大,上侧板位于楯、背板之间,窄三角形,吻板和峰板各1片,内凹。基部轮生小侧板三角形,内弯,其亚吻板和亚峰板略大。柄部侧扁,多略短于头部,完全被椭圆形小鳞片有规则地覆盖,内部肌肉发达,可伸缩,褐色或浅褐色。软体部分的躯体在壳室中,口器上唇无齿,大颚具5齿,6对蔓足,具4-8节的尾附肢;具交接器,但无背突。雌雄同体。无补充雄性。
该种受精卵初孵化为无节幼体,经金星幼体期,由第1触角附着盘分泌物质附着,以后经过变态成为小的个体。
b.分布和栖息地
龟足在东亚一带,北至日本北海道西南方,至西到中国东海、南海,至南到马来群岛等地,皆有分布。往往被发现附着在潮间带下部的岩石或其缝隙之间,又或是于其他光滑的岩石表面上与其他个体一起挤在裂缝和凹槽中。龟足经常出现在相同的位置并且与它一起生长,并且原始的藤壶种类Ibla cumingi可以在体型较大的龟足的甲壳之间或着之上生长。
为亚热带和热带性动物。我国产于东海、南海。舟山外侧岛屿岩礁底质习见。生活在海浪冲击很强的沿岸高潮带,常用柄部固着于岩缝中,密集成群。柄部有伸缩性,触物紧缩,不宜采挖。
c.生物学
在水下时,龟足延伸其五对后胸腿并将其像网一样展开。它使用前面的一对腿来操纵它捕获的物体并将它们移动到嘴里。它的饮食主要由浮游动物组成。
龟足是同时雌雄同体的动物。每个藤壶都能够通过长而细的管子传送精子,并在其地幔腔内孵化自己的卵子,从而使附近的其他个体受精。当卵孵化时,幼虫被释放到海里。他们有六个无节奏周期,在此阶段进行食物储备,其中有一个非进食的cyprid阶段用以寻找适当的硬表面来定居。它然后固定到位,经历变态发育并变成无柄的少年个体。
在香港港口,这个藤壶可以在桩上生长,它通常有一个生活在幔腔内的nemertean蠕虫(Nemertopsis quadripunctatus),并以那里的卵为食。这种蠕虫长8厘米(3英寸),但直径只有1毫米(英寸)。
d.用途
龟足是被集中商业化的并被人类食用的十几种鹅颈藤壶中的一种。这些鹅颈藤壶是中国大陆、韩国和日本、西班牙的奢侈食品。
龟足是中国东海和南海的常见种,壳表常附有楯形矮藤壶,柄基部常有毛鸟嘴等蔓足类着生。在浙江舟山群岛以南岩石海岸,常成群固着在岩石缝隙中,有时密集成簇状,一受触动即紧缩柄部藏在岩缝里,以防止受到危害。沿海居民常取柄部肌肉为食,味鲜美。
指茗荷属(学名:Pollicipes)为指茗荷科的一个属。
鹅颈藤壶(学名:Pollicipespollicipes),又名有柄藤壶,是龟藤壶科茗荷属的一种藤壶,发现于大西洋东北沿岸北纬49度到28度间的海域,与同属的蓝灰太平洋鹅颈藤壶很像。在其分布范围内的部分国家,尤其是西班牙,鹅颈藤壶是一道珍馐。其数量并不多而且产量在不断减少,所以主要靠人工捕捞,其价格也十分高昂,每公斤可达90欧元。有考古证据显示人类在一万年前就开始食用这种藤壶了。
原深茗荷科(学名:Probathylepadidae)为铠茗荷目的一个科。
2015年,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科研人员在冲绳海槽水深1200多米的热液区发现了形态特征特别的铠茗荷标本,其柄部没有鳞片,头部具有附板,与铠茗荷目中现有5科的特征存在明显差异,为有柄类向无柄类演化的中间类群。据此建立了原深茗荷科(Probathylepadidae Ren & Sha,2015)和原深茗荷属(ProbathylepasRen& Sha,2015)新种发现原深茗荷(Probathylepas faxianRen & Sha,2015)。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沙忠利课题组在中科院海洋先导专项冲绳热液航次采集的大型生物标本中,发现了形态特征特别的铠茗荷标本,其柄部没有鳞片,头部具有附板,与铠茗荷目中现有5科的特征存在明显差异,为有柄类向无柄类演化的中间类群。
据此建立了1新科(原深茗荷科ProbathylepadidaeRen& Sha,2015)1新属(原深茗荷属ProbathylepasRen & Sha,2015)1新种(发现原深茗荷ProbathylepasfaxianRen & Sha,2015),该结果近期已发表在分类学杂志Zootaxa上。
铠茗荷科(学名:Scalpellidae)为铠茗荷目的一个科。本科有25个属,约250个物种。
叉板铠茗荷(学名:Scalpellumdicheloplax),采自东海,附于火山石上,深1550米。仅得一个标本。
雌雄同体。头状部长37毫米,宽25毫米;柄部长15毫米,宽11毫米。雌体头状部扁平,呈长椭圆形,被有灰黄色坚韧外皮,开闭缘和峰侧缘均较突出。头状部由14块壳板组成:成对的楯板、背板、上侧板、中侧板、吻侧板和峰侧板,及单个的吻板和峰板。壳板白色,壳板间有广阔的皮质部。背板呈倒V字形,开闭枝下端渐粗,其长约为开闭缘的1/3;峰侧枝较细,末端尖锐。楯板呈长三角形,末端斜曲,由顶端的壳顶附近分出短而尖锐的背缘枝。峰板弓曲,细长,其背部有平坦而宽阔的中央沟,沟侧呈低肋状。上侧板小而呈宽V形,两枝均呈针状,末端尖锐。吻板极小,呈倒卵圆形,隐于两吻侧板之间。吻侧板呈马鞍形,基底枝较楯缘枝长而粗,后者末端尖锐。中侧板小,呈鱼叉状,底部如蹠状。峰侧板呈V形,峰缘枝较基底枝细弱,末端尖锐,两枝汇合处突出于峰板底端之外。柄部较短,密生平行排列的纺锤形石灰质鳞片。
圆鳞铠茗荷(学名:Scalpellumcondensum),采于东海,附着于珊瑚上,水深150米。
雌雄异体。雌体头状部长7.6毫米,柄部长4毫米。头状部具有14块壳板。开闭缘弯曲,中部突出。峰侧缘显著呈弓形弯曲。背板呈斜三角形,壳顶尖,峰缘上端微凹,楯缘下斜。楯板为不规则的四边形,其底缘依长轴方向斜向弯曲,侧缘上部具浅凹窝。峰板拱曲,背面具显著的宽中央沟。吻板极小,隐于两吻侧板的中央。吻侧板呈楔形,其吻缘略尖。中侧板呈细长四边形,其壳顶在尖的下端。峰侧板呈狭四边形,峰缘弯曲,峰底角朝峰板下端外方突出。上侧板呈五边形,背楯角尖锐,其附近有附加小板。柄鳞不呈纺锤形而为圆形,有规则的成鳞状密接。尾突4—6节,与第6蔓足基略同长。矮雄呈囊状,无壳板、蔓足。
台湾铠茗荷(学名:Scalpellumformosum),
a.形态
雌雄异体。雌体具14块壳板,每壳都有微细的放射线,成长者虽不显著,但呈糙皮状。楯板四边形,开闭缘稍凸。峰板略弯曲,壳顶在上端,上半部的内侧壁有斜行的沟条。上侧板呈四边形。吻板小而细长。吻侧板四边形,基底缘短,高与宽相等。中侧板正三角形,在直立的上端有壳顶。峰侧板五边形,壳顶在峰板的下方稍向上方突出。峰侧缘的上半凹而下半凸。柄部短,有纺锤形宽鳞片而呈水平密接。尾突单节,短小。头状部长6—10毫米,柄部长2—3毫米。矮雄呈囊状,有四块退化的壳板,无蔓足。
b.地理分布
国内分布:我国台湾。
国外分布:日本的东南;马来群岛;印度。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