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快讯:小灵通改变了《狂飙》剧情走向,也改变了中国手机行业

凭借精彩的故事和精湛的表演,采用多线叙事的热播剧集《狂飙》已经播出就在互联网上引起热议,截至2月8日,“狂飙”的微博超级话题已经累积超过7300万的阅读量。不过和其他电视剧超话围绕剧情讨论不同, 《狂飙》的超话题更多的居然是关于剧中背景设定与道具的讨论,比如“高启强同款等离子大彩电”“大嫂同款大衣”,以及掀起不少人共同回忆的“年轻人的第一台手机”——小灵通。


(相关资料图)

在《狂飙》中,主角高启强的弟弟高启盛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在大学最后半年放弃一线城市的实习机会,选择“踩在时代的风口上”,办理离校回家卖“小灵通”,也因为需要启动资金而直接促使哥哥高启强需要“挣快钱”,从而和徐江、唐氏兄弟展开剧情。 虽然说剧中人物为了这家小灵通专卖店走了不少弯路,但从现在的眼光来看,在那个时代开小灵通专卖店显然是一个既大胆又聪明的决定。

图片来源:狂飙官方微博

原因也很简单:虽然当时国内已经有手机业务,但由于手机无论是硬件成本还是通讯资费都高得吓人。如果用现在的眼光来看, 当年的手机仿佛就是现在网上不时会看到的“俄罗斯土豪定制纯金镶钻iPhone”,不是有头有脸的人根本就没诞生过“买一台手机”这种想法。

而基于PHS技术,依附于传统有线电话套餐的“小灵通”,才是大多数人保持联系的首选。虽然说“小灵通”这个名字叫起来朗朗上口 ,但“小灵通”只不过是国内运营商起的商品名称,小灵通本名PHS(Personal Handy-phone System,个人手持电话系统),和GSM网络一样同属于第二代通讯系统(2G),是一种数字移动通讯系统。

小灵通原来也是“洋和尚”

这项技术最初诞生于日本的NTT实验室,本意是想和GSM一起争夺2G网络的主流制式。但由于PHS技术最初是为了日本当地使用习惯设计,主要针对的是人口密度大、流动性低的市场,而这样的网络技术显然不适合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推广,因此2G网络制式主导权最终落到了GSM制式身上 ,PHS制式虽然也同属于2G网络,但仅作为特定市场的补充制式。

在中国内地, PHS业务由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两家运营商提供服务,其中网通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省市独家经营PHS业务,而中国电信则独家运营其余省市的业务。 为什么这里我一直用PHS而不用更通俗易懂的“小灵通”呢?

这其实和小雷自己小时候的经历有关:在国内绝大多数省市,PHS都被称作小灵通;但在某些城市,PHS还有着别的名字,比如“泉灵通”“市话通”。而由于小时候的恶趣味,小雷小时候一直把“市话通”称之为“X挖通”,可以说非常幼稚了。

图片来源:https://lists.gnu.org

但无论如何,在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的推广下,真正在国内传播开始还是“小灵通”这个取自科幻小说《小灵通漫游未来》的名字,小灵通也自2000年伴随着国内数千万用户一起走向充满未知的21世纪。

在电视剧中,高启盛在高启强的“资源倾斜”下完成了个人资本积累,更把小灵通做成了自己的“垄断生意”。而事实上,2000到2006年这段时间也确实是小灵通的高速发展期。 和电视剧中一样,小灵通的核心传播卖点只有一个——便宜。

真正的“价格屠夫”

由于PHS技术以GSM技术补充的身份进入2G制式, 因此PHS在一开始瞄准的就是GSM服务无法覆盖的市场。 这里的覆盖指的自然不是信号层面的覆盖,而是市场、用户群体层面的覆盖。

受技术和专利限制,当年的GSM手机通常只有海外品牌的进口或走私型号,而海外型号自然不会考虑中国市场的经济发展和消费水平,因此无论哪种来源的手机价格都不便宜。此外因各地运营商系统独立,GSM手机的通讯资费也较为昂贵。 手机只会在必要时使用,座机依旧是大家打电话的第一选择。

在这种情况下,小灵通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刚刚说过,PHS技术在一开始面向的就是高人口密度、低流动性的市场,这和当时国内城市发展的节奏不谋而合。PHS技术的工作频段是1880-1930MHz, 而亚洲国家普遍使用的GSM频段为900MHz。此外PHS基站的发射功率也比GSM、CDMA等制式的基站要小一个数量级,通常只有10mW,所以PHS单个基站的信号覆盖范围也比GSM要小,因此建设和运营成本也更低。

那么PHS信号范围小的特点又该怎么解决呢?多建基站不就好了——这也是小灵通等PHS系统适合“高密度、低流动”市场的原因, 高密度意味着单一基站可以覆盖更多用户群体,而低流动性意味着运营商可以减少基站建设的数量,从而降低整体的运营成本。 而这样的网络运营商是恰好契合了当时国内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再加上运营成本有所降低,因此运营商也更乐意推广小灵通。

图片来源:Veer

更重要的是,当时内地的小灵通严格限制使用区域, 因此作为补充的小灵通并不影响GSM手机“高端用户”的用户数,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精准发力下沉市场,同时不削弱一线竞争力”,可以说是双赢(运营商赢两次)的典范。

此外,小灵通还有一个非常符合当时时代背景的卖点:当时中国内地刚刚开始和海外科技公司接触,对新鲜技术既好奇也恐惧。当大家抱着这样的心态看待手机时,辐射就成了无法绕过的话题。

但小灵通就不一样了。刚刚说过, PHS技术的基站发射功率比常见的GSM基站要低,从技术的层面讲,辐射确实也更低了。 于是运营商纷纷为小灵通打上了低辐射的标签,再辅以妖魔化辐射的宣传和推广,小灵通资费低、辐射低的特点迅速抓住了用户的核心痛点,小灵通也成功在GSM的统治地位下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

图片来源:搜狐

当然了,这样的宣传也有自己的缺点, 比如2003年为《专家认为“小灵通”辐射量远低于普通手机》这种宣传稿件拍板的领导绝对想不到,自己的危言耸听会在20年后为5G基站建设带来这么大的阻力。 当然这些都已经是后话了,在危言耸听和连哄带骗的宣传下,小灵通在短时间内累积了大量用户,2006年用户数甚至接近一亿人。

为什么小灵通不灵也不通?

刚刚说过,小灵通的特点是资费低、辐射低、运营成本低。但这样的特点也成为了小灵通的短板。在今天上午决定写小灵通这个选题时,小雷的同事在群里说了一句当年形容小灵通的顺口溜: 手持小灵通,站在风雨中,左手打右手,就是打不通。

图片来源:雷科技

而信号差这个短板也确实伴随着小灵通的一生。

首先,小灵通本质上是PHS网络设备, 而和GSM信号相比,PHS频率高的特点也导致PHS像现在5G信号极容易被障碍物遮挡。 而作为GSM的“竞争对手”,PHS手机绝对不可能支持更加稳定的GSM网络,这导致小灵通设备信号非常“随缘”。

图片来源:Veer

另一方面,PHS基站功率低、覆盖范围小的特点也让PHS运营商需要加大投入,建设更密集的PHS基站网络。 但很显然当时的运营商没有这么高的觉悟,PHS稀疏的信号覆盖显然无法满足广大小灵通用户的通信需求。

不过看在小灵通便宜的份上,再加上大家打电话的需求也不是那么高,国内的PHS网络也就这么糊弄下去了。这种得过且过的运营态度一直延续到了2010年,直到3G网络的到来。

在《狂飙》小说中,高启盛明确提到自己“几十万台小灵通砸到手里”是因为“3G一下子冲进市场,小灵通的蜂窝基站都被取消了……白送都没人要!”而事实上内地小灵通的消失也确实和3G有关,但和大家想得不太一样: 小灵通的消失倒不是因为3G比小灵通更好用,而是代表着PHS网络的小灵通,无论愿不愿意都要给3G让路。

3G如何“取代”小灵通

如果大家经历过3G时代,应该清楚3G是我国电信行业的重要转折点。在2G时代,由于GSM、PHS和CDMA三大制式的有关专利都不在自己手里,因此我国的电信市场只能任由海外巨头抢占。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我们在3G时代提出了TD-SCDMA(以下简称TD制式)这一网络制式。

有关部门对TD-SCDMA制式寄予厚望,希望这一制式可以和W-CDMA抗衡, 因此向TD制式寄予了大量的扶持资源,甚至直接点名将TD制式分配给了当时拥有最多手机客户的中国移动,希望中国移动能带领TD走向世界。 其余的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分别掌握CDMA2000和W-CDMA网络。

然而由于3G时代我国智能手机行业才刚刚起步,市面上海外品牌的手机大部分都以W-CDMA为3G制式,中国移动甚至和手机品牌合作,推出了大量所谓(移动版)手机,并以价格补贴的形式推广TD制式的手机。 但此时问题就出现了,内地所使用PHS制式网络频段有可能会对TD制式造成干扰,因此工信部直接要求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2008年中国网通并入中国联通)最晚要在2011年底前结束PHS网络服务,为TD制式让路。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此时, 依托PHS网络的小灵通一夜间也从低辐射、低资费、推动电信网络普及的小帮手变成了阻碍电信网络发展的历史包袱。 只不过由于小灵通用户数实在太大,2011年前停止PHS服务并不现实,因此PHS的大限也一拖再拖,直到2014年各地才开始陆续关闭PHS网络,小灵通也正式在内地离线。

不过这显然不是为了填坑而犯罪的高起盛需要考虑的问题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道理大家都懂,这里也不在强调了。

不过令人惊讶的是,小灵通虽然在内地惨淡离场,但在“老家”日本,PHS网络却有着不一样的发展。 由于医疗原因,日本医院内的网络铺设受到严格限制,但医生护士在医院内却有着通讯需求,因此“低辐射”的PHS便派上了用场。 在早年的医疗主题日剧中,我们常常看到医生护士脖子上会挂着一个系着红色挂绳,印着PHS字样的手机。不用怀疑,这确实是国内小灵通们“异父异母”的亲兄弟。

谁会是下一个小灵通?

小灵通的故事我们暂且讲到这里。虽然小灵通已经离开我们很长一段时间了,但身处5G时代的我们,却常常能看到身边的“小灵通”。

以5G网络为例,从某种角度上看,5G确实和小灵通有些类似:两者的信号都容易受到遮挡,单一基站覆盖范围也不大,甚至大多数人都不愿意使用。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我们大力发展5G网络,最终的目的还是要在世界范围内确保我们的话语权。

2000年,大家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但受制于经济和技术,我们无法像发达国家那样在国际发声,更不用说拥有话语权。 这也导致我们必须用国外的“备用技术”当主力,用为小区域设计的PHS网络建设完善国内的电信基建。同时国内销售的手机设备也必须向海外支付高额的专利费用。

图片来源:Veer

但在5G时代,拥有了主导权的我们已经可以向海外市场输出5G基础建设,像当年我们引进PHS网络一样为外国提供5G技术。换句话说,我们已经从最早的用户变成了标准的制定者。而身份转变带来的最直接的感受自然是通信设备资费的下降。

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的某天,5G一定会被6G、7G技术取代。 但到那时,我们将不再需要看这海外垄断巨头的脸色,能用自己的技术与力量造福世界,“挑别人不要的替补当我们的主力”这种现象也将不复存在。

永别吧,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小灵通”们。

关键词: 中国电信 中国联通

推荐DIY文章
主机存在磨损或划痕风险 PICO4便携包宣布召回
穿越湖海!特斯拉Cybertruck电动皮卡可以当“船”用
vivoXFold+折叠旗舰开售 配备蔡司全焦段旗舰四摄
飞凡R7正式上市 全系标配换电架构
中兴Axon30S开售 拥有黑色蓝色两款配色
荣耀MagicBookV14 2022正式开售 搭载TOF传感器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