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瞌睡、无精打采、走神…这个春节,年轻人到底有多累?

2023年到来的第七天,返工潮也如期而至。


【资料图】

从一个地方往另一个地方迁移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大多数人一路做心理建设的过程,因为浓郁的地方感是难以割舍的一部分。

事实上,纯粹意义上的地方可以近似抽象为地球上的一个点。而地方感(The Sense of Place)则涉及身处其中的个体对定位点的意义投射。

在《空间与地方:经验的视角》中,段义孚将“恋地情结”(Topophilia)引入地方讨论中,并指出地方感所承载的两层含义——地方自身固有的特性和人们对这个地方的依附感。

人本主义地理学家段义孚(Yi-Fu Tuan)解释说,当我们伸展肢体时,能够同时体会到空间和时间——空间是物质约束下自由的范围,而时间是紧张与放松之间的间隔。

空间感源于能够移动,而时间感则是松紧间的呼吸,二者促成了人们对秩序的把握。

然而,快速变化的外界时刻冲击着这种秩序,一旦人们觉得失控,就会下意识想要回到理想化且稳定的过去。从这个角度而言,对某地的亲切经验——地方感,是运动中的停顿。

而在地方依附感的作用下,对于年轻人来说上班后痛苦的程度是用秒计算的。

吃了假期的甜,就吃不得工作的苦尤其是节后所有的苦一拥而至,打工人需常备速效救心丸。此外,大多数时间心情和眼睛一样涣散,不摸个一两天鱼都进入不了状态。

一、节后余生

为了抓住一年一度的相聚时刻,返乡的亲人会利用春节的时间,多留在家里一些日子,陪陪家人,于是乎,正月十五前不出远门成为约定俗成。

过年最放松的是大脑和胃,头脑放空,把工作的事情放在一边,即便再重要紧急的事情也不影响团聚的时刻。

正是由于身心的全放松,许多人管不住嘴、迈不开腿,过年涨十斤也是有可能的。

在假期与工作两种状态之间切换,自律的人切换自如,游刃有余,放纵的人拖拖拉拉,呼天喊地,一副痛苦不堪的样子。

在小红书上,关于“节后综合症”的笔记已经超过5500篇。网友纷纷在吐槽,春节的短暂,不仅让人身体疲惫,心里也不痛快。

在此情况下,节后综合症也开始陆续上场。

“你被自己的床‘绑架’了?”、“上班的路上,马路在摇摇晃晃?”、“不管你昨天睡的有多早,只要一坐到工位就犯困?”、“也甭管昨晚做了多少心理建设,清早只要一面对电脑就无心工作,只想着玩?”……

很显然,在春节长假中,聚会、逛街、打麻将等各类活动的刺激水平是相对较高的,注意力也就比较集中;长假过后,要立马进入到工作状态,而工作对大多数人来说刺激是不够的。

这就造成了注意力衰退综合征,注意力很难保持在注意力专区里,导致经常性的分心和注意力下降。

除此之外,节后综合征还包括人们在长假过后产生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上的不良反应,主要症状表现为行动迟缓、拖延;工作效率低;易怒、厌烦、焦虑;严重的还会产生晕眩、厌食、恶心、失眠、精神萎靡等症状。

然而以上症状在打工人身上会更加明显,每当假期结束,走出家门那一瞬间心情都好比上坟不一样的是,上坟一年只需要去两三次而上班的时光却没有尽头。

好不容易拖着无力的身子来到岗位需历经九九八十一秒才能回魂在此期间,大脑不停加载节前的记忆否则坐在工位上产生的第一个疑问就是:我之前是做什么的来着?

这就是普遍存在于打工人群的“节后综合征”。

二、“灵魂还在路上”

事实上,在上班第一天,早上上班坐地铁的时候,打着哈欠双目无神已经成为了打工人最统一的特征。

对此,有网友表示:“仿佛就像是中了魔咒一样,明明眼睛困到都要睁不开了,脑子却跟开派对一样嗨到不行。这要是在假期倒也无所谓,可是偏偏明天一大早就要挤地铁上班,这样一想就更睡不着了。”

即便是到了公司坐在工位前,打工人也什么都不干,内心也备受煎熬,就连键盘上的每一个键彷佛充满了高压电令人迟迟下不去手。

而节后综合征“患者”的另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万事开始拖延。

摸着键盘不想打字,能延后沟通的都不想现在去沟通,感觉自己像被驴拉着的石磨,完全没有自发动力去做事情。

据砖家分析“患者”这么做是为了营造一种假期仍存在的氛围。

放完假回来的打工人,普遍会出现脑子不够用的现象,各种感官的敏感度极度下滑。

开会、开小差,甚至是同事开玩笑,都迟迟难以缓过神来,整个人的状态都是“嗯嗯嗯...你说什么?...哦哦”。

在这种特殊的时间段,丢三落四也成为了常态。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假期时把脑子落在了家里的原因,节后的打工人在上班的时候往往会出现各种健忘的情况,堪称丢三落四的典型。

小到忘记工作任务、开机密码,大到忘记带工作资料、忘记带工作电脑。

最少不了的仍然是节后不想努力的心。

从豆瓣上看,部分打工人表示,每次休完假都要花好几天恢复到工作状态,因为在家待久了就特别留恋与家人在一起的幸福。

没有最严重的节后综合症,只有更严重的节后综合症。

豆瓣上的网友因为春节的后劲太强,上班第一天直接矿工。“本来打算早点起来吃个饭回来磨一会儿迟到半个小时去上班 闹钟喊起来想到还有两片面包 老娘不去了!”。

说到底,一切节后综合症都源于人们在高度兴奋、热闹的节假日过后,又回归到平静、日常的生活,因而感到孤单、抑郁、无聊、沮丧等症状。

但有一说一,作为天生打工人,只有上班一个选项的时候,直面节后综合症的困难是必不可少的功课。

三、“Happiness = Reality - Expectations”

翻遍全网,年轻人治愈节后综合症最直截了当的一定是运动。

原因很简单,网友们普遍认为通过适当的运动,让假期中已经废弃不用的四肢重新活动起来,走出家门呼吸新鲜空气,让运动时产生的多巴胺消除节后综合症的焦虑。

其次,通过制作时间规划表,列举出今天所需要完成的工作内容,细分目标。

不过有一说一,这些正儿八经从行动上治愈身心的行为,并没有太多的可行度,毕竟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真正的自律的。

于是换个角度看,解决节后综合症最本质的方法就是了解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

某位知乎答主曾提到过“期望值管理能力”这个概念。为什么要管理这个期望值呢?

其实从这个公式里,就能很清晰地看到“期待值”对于我们感知到的幸福或者快乐的影响,因为现实基本可以看作是一个定量,如此,期待值越低,我们可以从中获得的正向情感值是越高的。

也可以说,在Reality一定的情况下(事实也如此),Happiness(幸福感)与 expectations (期望值)成反向相关性。

你对自我和外界的期望值越低,工作带给你的幸福感就越高。俗话说,傻人有傻福,还是有道理的。

在一项以200名英国年轻运动员为样本的研究中 (Jowett, Hill, Hall, & Curran, 2015)发现,当孩子们陷入一种「完美主义忧虑」(perfectionistic concerns) 的状态中时,更容易产生倦怠。

当然,这并不是让你做阿Q,精神麻醉,只是外界能够给予你的,事实上本来就不多。你只是需要认清现实,把对外界不合理的期望值降下来而已。

事实上,处理节后综合症同理,将节假日的气氛和开心,完完全全的留在节假日,留给下一个节假日足够的期待。

换个角度来看,又或者将节假日的期待值降低,来拉短节假日与工作日之间的距离。总的来说,从思想上说服自己,往往比要求付诸行动治愈节后综合症更容易见效。

距离下一个小长假或许还有一段时间,但生活还要继续,作为打工人,也仍然要以绝对坦然的姿态面对节后综合症。

参考资料:

运趣:那些打工人的节后综合症

字媒体:亿万打工人生无可恋的真实写照

铜仁微联盟:打工人的“节后综合症”,你中了几条?

极界极地:【空间发布-2022第6期】开工啦!打工人节后综合征,看看你中了几条?

关键词: 节后综合症 工作状态 有一说一

推荐DIY文章
主机存在磨损或划痕风险 PICO4便携包宣布召回
穿越湖海!特斯拉Cybertruck电动皮卡可以当“船”用
vivoXFold+折叠旗舰开售 配备蔡司全焦段旗舰四摄
飞凡R7正式上市 全系标配换电架构
中兴Axon30S开售 拥有黑色蓝色两款配色
荣耀MagicBookV14 2022正式开售 搭载TOF传感器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