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卡尔达舍夫文明层级的理论,当宇宙文明达到二级时可以自由使用恒星所散发出的能量, 科学家弗里曼 · 戴森 对未来人类获取能源的方式进行了 推想, 为获取太阳能量,那时 的人 类将 围绕太阳建造一个环状 人造天体, 这一猜想现在已被大多数天文学家接受并将其命名为 “戴森环” 。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站在上帝视角来看,现在各国研发推进的可控核聚变虽是现代人类突破传统能源束缚的一大途径,但在人类的科技进程中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脚印而已。虽然根据估算,在海水中广泛蕴藏的氘现在足够人类使用数十亿年, 可不要忘了要达到二级文明的层级,人类所需要的能源总量将是现代所能产生能源总量的近 20 万亿倍。海洋中蕴含的能量对比那时人类所需要的能源将会是沧海一粟。
能源将是限制文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人类文明向上取得突破时所需要耗费的能源将会呈几何级的增长, 那时海水中所蕴含的能量总和或许仅够人类进行一次星际航行,如何尽最大可能的利用恒星辐射,将会是人类进行文明跃迁的唯一手段。
弗里曼 · 戴森是站在巨人身边的人,作为爱因斯坦的副手,戴森或许是对爱因斯坦相关理论理解最深的人之一 。在他看来,仅凭地球的资源远远无法满足人类文明的发展需要,与其对周边行星资源进行开发不如将重点放在回收利用散射向茫茫太空的太阳能上。 哪怕仅仅能利用 1% ,也会使人类可支配的能源总量超过现在的数万亿倍。
围绕太阳建造一个可以吸附能量的环状天体,在利用能量传输系统加能量传回地球。 为了解决戴森环仍然存在的能量逃逸的问题。 戴森将戴森环的下一级构造取名为“戴森球”,那时的太阳将会成为人类永恒的核聚变堆,每时每刻都为人类提供源源不断的能源, 人类将彻底摆脱能源危机的桎梏,依靠永恒的太阳能走入深空。
文明的发展之路殊途同归,在天文学家眼中,利用恒星能源将成为宇宙文明所能达成共识,戴森环或者类似获取恒星能量的装置将成为达到二级文明的标准,据此, 天文望远镜对外探索时又多了一个新的任务——寻找戴森环。
随着戴森环理论研究的深入和观测范围的延伸, 越来越多具备戴森环特征的恒星进入了人类的视线,最为著名的是—— KIC8462852 ,这颗恒星在茫茫星海中显得如此与众不同。它的亮度变化幅度极高,在望远镜的视角中, 光变使恒星表面产生了无数的凹坑。最高时其能量散射时产生的波动性能达到了 22% 。
行星公转时产生的遮挡是恒星产生光变凹坑的唯一原因,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木星能对太阳造成的光变,遮挡也不过1%而已。 让恒星产生如此剧烈波动的最大可能便是科技的干预,或许 KIC8462852 将会是人类发现的第一个戴森环恒星。或许遥远的星空之外,已经有一个文明种族跃入了二级文明的层级,正开始向茫茫深空探索。
问题来了,以人类现有的科技水平,建造戴森环无异于天方夜谭,戴森环距离我们究竟有多远呢? 其实建造戴森环所需要的科技水平距离我们并不太遥远,可是匮乏的资源却成了戴森球面临的最大瓶颈。为了在汲取太阳辐射的同时保证地表的光照,戴森环只能建设在地球公转轨道之外,地球距离太阳的距离为 1.5 亿公里,按照最保守的估计,戴森环将会是一个半径为 1.5 亿公里,宽度为 2 公里左右的圆环,或许穷极太阳系内所有的行星资源都无法建成完美状态下的戴森球。
戴森球太过理想化, 我们可以退而求其次放弃对完美戴森球的追求,将封闭的球形装置转换成戴森云或戴森网 ,这样会将人类汲取太阳辐射的进程大大提前,但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如何增加单位能量密度以提高能量效率,如何确保在深空中的戴森装置不受宇宙中无序飞行的尘埃和微型天体的撞击。
或许现在人类最为欠缺的是科技不受打扰向前推进的时间,当戴森球真正从理论成为现实的那刻,也将是人类走入深空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