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我国疫情完全结束,三亚酒店也被人们纷纷抢购。
同为南方的一处“世外桃源” 西沙群岛 也成为人们旅游路线上的一处绝佳风景。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西沙群岛一览
此前,这个岛上就被发现存在数量多达 400头的野牛群 ,这些野牛究竟从何而来?科学家表示,已经找到了答案。
在中国的其他地方找到野牛的身影都不奇怪,唯独西沙群岛存在野牛让人啧啧称奇。
野牛在岛上的牛塘中洗澡喝水
其原因在于这里封闭的环境和独立的生态系统,使得陆地野牛迁徙到其中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早在大约3000到4000年前,西沙群岛就已经形成了 稳定的地形 ,它与大陆之间隔了宽宽的海峡,显然,岛上的野牛们不可能是从大陆游过来的。
但是从当地生态系统可以看到,即使没有野牛,也不会造成多大影响。
岛上的野牛群
如果野牛是在西沙群岛形成时期迁徙过来,理论上来讲它应该已经与当地的生态融为一体。
但事实上,这些野牛是 独立于生态系统之外 的存在。
这也就是说,野牛是“后来者”。
问题在于,它们究竟何时而来,又是怎样迁徙过来的呢?
对此,科学家验证它们生活的区域寻找可能性的证据,终于在一处牛塘发现了端倪。
这处牛塘是野牛们的 栖息场所 ,几乎每天都会有大量的野牛前来“泡澡”。
牛塘环境
由于西沙群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受到的光照非常充足,这也导致了当地的炎热环境。
此气候条件下,在西沙群岛的一角形成了一处池塘,科学家发现这些野牛后,将其命名为牛塘。
牛塘究竟是如何解开野牛的来源的呢?这就要从它们产生的牛粪说起。
野牛们在牛塘泡澡的时候,在周围留下了一堆堆的粪便,这些粪便累积起来,形成一层厚重的 牛粪便层 。
这些牛粪进入到泥土层当中,被完美的保留下来。
理论上来讲,通过分析深层的牛粪和泥土的混合物,就能得出这些牛粪 最早产生的年代 。
西沙群岛上的野牛粪便
科学家经过层层分析,终于发现,这里最早的牛粪诞生在350到400年之前。
为了排除泡澡是它们迁徙到西沙群岛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才衍生出的习惯,科学家又在西沙群岛的其他地方寻找了粪便进行化验,其数据都符合之前的发现。
这也就证实了这些牛最早是在300到400年之前迁徙到这里来的。
科学家查阅史书典籍,进一步揭开了野牛迁徙而来的真相。
这个时间节点正处 明末清初 之际,当时社会正在经历变革,整体动荡,作为当时的经济政治重心——北方尤为明显。
清朝百姓
因此,不少百姓南迁,寻求一处乐土安居乐业。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反清复明势力的南下,就连南方也战火飞扬。
这些势力延伸到福建、厦门一带。
此时的老百姓不得不面临着迁徙,他们深知,如果继续往南,迟早也会受到战火牵连,不如远渡海洋,在海上寻找一片乐居的住所。
于是他们带着粮食作物和各类家畜出发了,其中就有我们的主角—— “牛” 。
经过一代代驯化 牛的体型减小了
牛是我国农耕文化的象征之一,在农耕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牛还被看作是家庭美满的象征。
因此,牛是家家户户不可缺失的存在。
他们在迁徙的时候,鸡鸭鹅都可以不带,但是唯独牛必须要带走。
牛可以帮助他们在新的地方上开拓耕地,更好的生活。
就这样大约有十几户人家来到了西沙群岛,他们辛勤耕耘,种植粮食。
可是,由于人数太少,后代很难延续下去,不少家庭断绝后代,牛也被放生在了野外。
牛被放养
自由之后的牛在西沙群岛生活的十分舒适,这里的植被茂盛,水草丰富,气候温暖,简直是一片乐土。
最关键的是,这里没有任何 大型肉食动物 ,它们完全不用考虑天敌问题。
很快,它们便开始繁衍后代,经过几百年的发展,种群逐渐壮大,鼎盛的时候这里的野牛大约有1000多只。
但是好景不长,随着人类足迹的深入,一些渔民来到西沙群岛,发现了这块世外桃源之地,同时他们还发现了这里的野牛。
渔民们在这里大肆狩猎,野牛的数量急剧减少。
野牛的繁衍能力差,与人类相似,几乎一胎只能生1到2个崽。
野牛崽
当人们狩猎的速度超过野牛本身的繁衍速度后,野牛族群便开始衰退。
仅仅是十几年的时间,当地的野牛就锐减到了50多只。
好在人们的 保护意识 提升后,便停止了对西沙群岛野牛的狩猎,随着当地生态保护区的建立,该地野牛的数量也在逐渐恢复。
如今大约有400头野牛生活在西沙群岛的岛屿上,人们观赏着历史遗留下来的痕迹,感受着那个时代人们对于乐园的渴求。
当然,西沙群岛的野牛太多也不是一件好事,专家指出,西沙群岛的生态所能承受的极限范围大约为 1000只 ,一旦超过这个数量,很有可能给对环境造成破坏。
野牛过多会啃坏草皮
所以,在西沙群岛的野牛保护方面,当地政府在控制野牛数量的同时,保护它们物种的延续。
不过,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野牛泛滥也是时间问题。
因为当地的气候环境实在是太好了,小野牛存活率相当高,而且一胎两崽的情况也频繁出现。
这就导致了野牛群的数量难以得到 精准的把控 ,如今的400只左右,也许是最合适的。
野牛群开饭
目前有有科学家发现,这些野牛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正在融入当地的生态环境,比如岛上的鸟儿可以在牛粪当中寻找食物,牛粪也可以滋养岛屿上的水草。
野牛依靠岛屿的各种草类生存,两者和谐共生,共同建立了岛上的大家园。
西沙群岛的动物资源非常丰富,目前为止观测到的各类物种种类大约有432种,占海南岛所有物种种类的80%以上。
白鲣鸟
其中鸟类数量非常多,被称为是“鸟类的王国”。
很多从北方迁徙过来的鸟类,就在西沙群岛越冬,与此同时西沙群岛也是鸟类海上的一处 落脚点 。
在所有鸟类当中,生活在西沙群岛的白鲣鸟就有 5万到10万只 。
白鲣鸟
为了保护众多的生物,我国在1980年的时候,在西沙群岛建立了一个大型的生态保护区,面积约为180公顷,为野生动物的生存创造了一个优良的环境。
此外,西沙群岛的植被也相当丰富,该岛以热带植被为主,植被总面积占据3/7,林业面积占据整个西沙群岛的七分之一。
西沙群岛的植被覆盖率如此高,我们在对其进行旅游资源开发的同时,也要注意对它的 生态环境保护 ,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