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苹果跟亚马逊又被卷入了一场反垄断诉讼中。
不过这次被诉讼的由头还挺有意思: 这两巨头被指控合谋抬高 iPhone 跟 iPad 的价格 。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哎?这啥意思,难不成咱买不到低价 iPhone ,是这哥俩搞事了?他两又咋抬的价呢?
抱着各种好奇,世超特地找到了这场集体诉讼的文档。
在诉讼书中,大概还原了这样一个事情经过。
2017 年时,有接近 600 家苹果经销商在亚马逊上做生意,部分商家为了提高竞争力,卖起 iPhone 来跟做慈善似的,有时甚至能比苹果官网价格 便宜 20% 以上 。
什么概念呢?假设一台 iPhone 定价为 10000 块,那消费者可以只花 8000 在亚马逊上的第三方商家那买到。
这跟苹果跟亚马逊都很受伤。
苹果坚不可摧的定价权受到了挑战。而亚马逊。。。由于苹果当时拒绝直接提供产品给亚马逊,所以亚马逊只能从先其他渠道购买再拿来买,一来一回,几乎赚不到钱。
2018 年,亚马逊跟苹果达成了一个合作协议。
协议中约定,苹果将向亚马逊供货,同时给予高达 10% 的折扣 ,作为交换,亚马逊 仅让 7 家 苹果指定的经销商留在亚马逊上,其他全给 “ 灭 ” 了,比灭霸还狠。。。
这次交易的结果非常喜人,随着第三方经销商的减少,亚马逊上的苹果产品价格迅速回升。
而亚马逊,这货即是平台,又是商家 (亚马逊有自营店) ,干掉了竞争对手后,自营店卖起东西来也更顺风顺水了。
到这里,看上去的确像是苹果跟亚马逊扼杀了 “ 八折 iPhone ” 。
但事情还没结束呢。。。
你可能不相信,在 “ 美国贴吧 ” Reddit 上,很多网友持不同看法,其中有些人甚至力挺亚马逊。
不少人指出之前中小经销商卖出的 “ 八折 iPhone ” 绝大多数是问题产品:假货、翻新机,甚至是空盒子。
所以,是八折 iPhone? ▼
有没有道理呢?
还真有一定道理,因为 “ 八折 iPhone ” 从理论上来说不存在。
有人可能会认为,iPhone 本身是高利润产品,对于出货量大的渠道一定会给 “ 批发价 ” 让利。
然而,事实可能是:跟苹果做生意, 主线产品纯 “ 交个朋友 ”,想赚钱?靠配件。。。
早在 2012 年,路透社就报道过,即便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零售集团百思买,在苹果产品上能获得的利润也非常微薄。
美国当时比较流行 “ 合约机 ” 。
有分析师估算,即便是在运营商的补贴下,百思买卖出一台 “ 合约机 ” iPhone 销售利润率约为 17% ,而卖出一台 “ 合约机 ” Android 的利润率高达 100% 。
随便刷刷 Reddit 下面的讨论,你能感受到,现在很有可能仍然是这样……
有网友在数码商店工作过,他表示零售商的规模不能决定价格,只能影响拿货量,想要赚钱的话基本是靠配件。
也有在百思买干活的网友,表示卖苹果利润特别少,之所以还要卖,是因为商店里有苹果产品能增加吸引力,顾客来了以后会消费其他东西。
简单来说,你卖了不一定赚,但没有的话,你就输了。。。
像百思买这么大的渠道都拿不到 “ 八折 iPhone ”,亚马逊上其他的中小经销商更不可能做到了。
所以,在你打开那个来自亚马逊的盒子前,里面到底是 “ 便宜 iPhone ” ,还是 “ 上当受骗 ” ,这谁说得好呢?
仔细想想,现在在中国的主流购物网站上,你都很少能看到假 iPhone 了。
如果亚马逊只能靠限制卖家范围来解决山寨货跟诈骗,感觉也怪憨的。
而且亚马逊也一直在打击假冒产品 ▼
但无论如何,当企业体量大到能影响整个市场时,理应更加谨慎地决定每一次交易,并且接受更严苛的监管,以保证市场良性运行。
不然,等待巨头们的可能是一场官司。
一场官司。
和又一场官司。
当然,到底是接受一次有一次审判,甚至是罚款的代价更大,还是修改协议,放弃合作的代价更大,这谁说得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