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太平洋地区的热带扰动可以说是“扎堆”模式,虽然冷空气在不断南下影响部分气旋的发展,但是,我们还是属于气象意义上的“秋季”时段。
所以,西北太平洋地区的热带扰动发展出“秋台风”的趋势依然难以消停。
这不,除了我们说的20号台风纳沙之外,21号海棠之外,新台风又要来了,预计今年的22号台风尼格有可能即将生成。而21号海棠是往中太平洋发展,没什么影响,不看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所以,台风的活跃程度还是相当高的。只不过,很多人更加关心这个台风是否影响我国,会不会对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带来一波雨水,毕竟今年的20号台风纳沙在生成之后,我们的确也看到了“希望”,只不过“台风雨”的缓解区域并不多。
那下面我们就先说今年的20号台风纳沙的情况。再来看看这个可能发展出来的22号台风尼格又是什么情况。
对于20号台风纳沙来说,这个台风的确对我国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带来了降雨,例如:最为典型的浙江,的确出现了降雨。
同时,福建等地也出现了,至少降雨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但是,从整体的情况来看,由于“台风雨”的力度不大,所以,也没有缓解多少干旱的情况,从干旱监测图也可以看到,依然是大范围地区特旱的状态。
更何况,在20号台风纳沙南下的时候,也会将才输送的水汽,继续吸收走。所以,导致了干旱并没有缓解多少。
而对于南方地区来说,接下来的干旱缓解还将持续,相对于福建,浙江等地的效果来说,还是要好很多。
从新观察的情况来看,20号台风纳沙已经减弱到13级状态,而接下来它还会持续偏西移动,往越南方向靠近。
而在这个过程之中,由于离我国华南比较近,加上与冷空气产生了的“连锁效应”影响。
所以,我国广东,海南,广西等大范围地区将先后迎来台风雨,并且部分地区还有暴雨,大暴雨的模式。所以,“台风雨”还在往我国华南输送。
这整体情况也说明了,南方的确有20号台风纳沙的“台风雨”影响,能够缓解一部分地区。但是也还有更多区域缓解到。那下面这个可能出现的台风,对我国长江流域能缓解干旱吗?
除了我们说的20号台风纳沙之外,的确,西北太平洋又出现了新的台风胚胎。当然,很多人可能看到了24W这个胚胎,就是21号台风海棠,过后它将持续往中太平洋发展,然后消失,对任何区域都没有影响。
但是,除了它之外,还有一个新台风胚胎——92W发展起来了。这个台风胚胎风速已经达到了10m/s。
出现的区域离20号台风纳沙的位置不是很远。所以,发展条件也相对不错,海洋温度也是在30度左右,有利于增强。
而这个台风的确可能发展出来,各大气候中心都比较看好。按照GFS的情况来看,预计在10月21日左右,该台风胚胎可能加强出986hpa气压值。
所以,依照气压值来说,的确可能是今年的22号台风尼格,而欧洲数值中也看好这个台风胚胎,预计会增强出来。
所以,基本上可以锁定,这就是今年的22号台风尼格,有可能即将生成,那长江中下游有雨吗?
没错,20号台风纳沙带来了降雨的希望,虽然台风雨也不多,但是总比没有好。而对于这个台风的发展趋势来看,预计也是持续偏西行走。
从路径来看,真的是与20号台风纳沙太像了。引导气流将其引导的方向也是偏西行走,并且登陆我国的可能性基本上为0。然而,大家要是看了20号台风纳沙的路径,对这个台风发展起来的影响,那就应该明白了。
那就是的确可能对我国沿海带来影响,我国气候中心已经说明我国东南沿海有部分的水汽输送。
而过后,还是以华南的降雨为主,而对于长江中下游来说,比20号台风纳沙输送的水汽还少,在福建,浙江等地除了大风,连“小雨”的说明都没有。所以,长江中下游有雨吗?只会吸收水汽,而不会输送水汽。
所以,这又是一个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坏台风”,不仅难以送水,还可能吸走大量的水汽。除非这个台风能够发展出更强大的水汽环流,那么还可能出现人工降雨的局面,不然,也没有别的办法了,这就是新台风。算是“吸水,送水”共存吧,这就是大概的情况。
今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干旱的确很严峻,这个的确也没有办法,特别是江西,湖南等不少地区,还是“夏秋连旱”的状态。
很多人应该也看到了,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已经是历史性的干旱了。幸运的是,我国三峡水库以及人工降雨等实施,才看到了鄱阳湖的水域面积扩大。要是没有这些协助,鄱阳湖可能干得不行了。
然而,这可能还是难以解除干旱,因为已经有专家表示,鄱阳湖的枯水低位还将持续到明年。
所以,后续依靠上游补水,下游的人工降雨等,还要加强才可能。这一次,我们又将与“台风雨”擦肩而过。就看后续会不会有“不同寻常”的连锁效应,来改变其雨水模式。但是从已知的趋势来看,副热带高压又在反弹了。
所以,这个可能性还是比较低的,当作“希望”看吧。只不过整体上来说,南方是“吸水,送水”共存,这就是大概的情况。
而今年我国长江流域的少雨情况,其实大家也不用惊讶,在今年全球多国都出现了类似的情况。欧洲,美洲等地也是如此。
所以,地球的气候变化,是全球所有的国家都会受到影响的,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年了,世界各国都在呼吁保护环境的原因,改变我们地球气候的原因,因为不能持续这样下去了,未来的气候——什么“百年一遇”的气候,都可能出现“常态化”,那么人类面对的问题也只会更多,不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