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递表港交所后,这家创新医疗器械公司终于拿到了入场券!
今日(10月10日),健世科技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交易,发行价27.8港元,开盘微涨0.72%,截至当前发稿,每股28.55港元,总市值约119.1亿港元。
【资料图】
健世科技创立于2011年11月份,是一家开发治疗结构性心脏病(包括三尖瓣疾病、主动脉瓣疾病、二尖瓣疾病及心力衰竭)介入产品的医疗器械公司,包括2款核心产品和8款其他在研产品。
鉴于上述产品目前均未上市,处于研发投入期,健世科技暂无任何收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2020年-2022年上半年,公司分别亏损约3亿元、5亿元及7350万元。
不过,在上市之前,健世科技在一级市场还是赢得了诸多明星机构的加持,包括高瓴资本、春华资本、人保资本、辰德资本、比邻星创投等, 其中高瓴资本持股比例达9.87%,为最大机构投资方。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健世科技在港股招股书还表示, 公司将在恰当时间进行A股上市,目前已就A股上市前辅导提交了登记申请,并在2022年7月获中国证监会宁波证监局受理。
机构对健世科技的青睐, 或许关键在于对其所在领域和所研产品的看重。
众所周知,心脏主要分为四个部分,上面两个房间是左心房和右心房,下面两个房间是左心室和右心室。心房与心室之间的门叫房室瓣,按形态可分为二尖瓣和三尖瓣,左心房与左心室之间的门是二尖瓣,右心房与右心室之间的门是三尖瓣。
此外,左心室与主动脉之间的门是主动脉瓣,右心室与肺动脉之间的门是肺动脉瓣,这四扇门都是单向开启,掌控血液按照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的方向流通。
通常瓣膜会出现两种问题:其一是狭窄,指瓣膜不能完全打开,导致通过瓣膜的血流量不足;其二是瓣膜关闭不全或反流,血液会反流到原先供血的腔室,导致通过的有效血流量减少,进而影响全身的血流量。
成立于2011年的健世科技瞄准的正是以上领域,其针对不同类型结构性心脏病(包括三尖瓣疾病、主动脉瓣疾病、二尖瓣疾病及心力衰竭),提供全套治疗解决方案。
其中, 针对重度三尖瓣返流患者及高手术风险患者,健世科技自主研发了第一代经导管三尖瓣置换系统——LuX-Valve,这是公司核心产品之一,也是进展最快的产品。
目前,LuX-Valve正在就确认性临床实验进行一年的随访,预期今年Q4提交试验结果,预计在2023年下半年实现商业化。
从竞争格局来看,全球范围内都还没有获批准的经导管三尖瓣置换产品, LuX-Valve作为首款完成确认性临床试验受试者入组的在研产品,有望成为首批获准全球商业化的经导管三尖瓣置换产品。
而一旦获批,鉴于三尖瓣返流近年已越来越常见,健世科技面向的是一个蓝海市场——招股书数据显示,中国经导管三尖瓣介入产品市场在2023年将达到203亿元,全球市场则由2021年的1000万美元增长至2023年的113亿美元。
健世科技还有一款核心产品——Ken-Valve,这属于第一代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系统,为治疗重度主动脉瓣返流(或合并主动脉瓣狭窄)而设计,预计在2024年上半年实现商业化。
这款产品的竞争相对激烈,全球已有25款产品获批准商业化,中国有9款获批准商业化,其中,来自的杰成医疗J-Valve已经商业化7年,并也将主动脉瓣返流纳入了适应证,Ken-Valve略处下风。
除了这两款处于确证性临床试验阶段的核心产品,健世科技另有2款产品处于可行性临床试验阶段、3款处于可行性临床试验准备阶段、3款处于临床前阶段—— 整体来说,公司产品管线相对充足,同时在结构心脏病领域的全面布局可以使产品之间形成丰富的组合,避免因为部分产品缺失而错失市场。
虽然产品潜力能给予投资者一定想象力,但仍处于临床期的产品却意味着实实在在的花钱。
2020年-2022年上半年,健世科技的研发开支分别为1.71亿元、2.65亿元及8454.1万元,分别占总成本及开支的56.4%、51.9%及67.4%。
关键是这种投入还没到头,其在招股书中坦言:预期研发开支于可见将来将继续占经营开支总额的大部分,原因是公司将目前处于早期临床阶段的在研产品推进至进阶临床试验及将临床前项目推进至临床试验,以及对在研产品进行持续临床开发。
除了研发开支,健世科技的行政开发也不少。上述各期内,其行政开支分别为1.31亿元、2.39亿元及4053.4万元。
总之就是,公司各处花钱的地方不少,然而,糟糕的是,公司账面上的钱已经不多了。
根据健世科技自己的评估,包括现金及银行结余、内部产生的资金等,其营运资金可以应付未来12个月的成本及开支的125%。换句话说,理想情况下,健世科技的钱只能再花15个月。
现金储备成了悬在健世科技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为此,公司急于上市的举动似乎能够理解,除了多次提交招股书,甚至还在走港股上市流程阶段,就迅速把A股IPO计划提上了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