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来临之际,又有好消息传来,我国在月球发现了“嫦娥石”!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日前,国家航天局、国家原子能机构联合在北京发布嫦娥五号最新科学成果,国家原子能机构副主任董保同在发布会上宣布,中国科学家首次在月球上发现的新矿物,被命名为“嫦娥石”,该矿物是人类在月球上发现的第六种新矿物,我国成为继美国、前苏联后,世界上第三个在月球发现新矿物的国家。
嫦娥石当然是我们给这种新矿物起的一个名字,它实际上是一种磷酸盐矿物,呈柱状晶体,主要成分是钙、磷,富含稀土,存在于月球玄武岩颗粒中。
中核集团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创新团队,通过X射线衍射等一系列高新技术手段,在14万个月球样品颗粒中,分离出一颗方圆约10微米大小的单晶颗粒,直径还不到人类头发丝直径的1/10,并成功解译其晶体结构。
后经国际矿物学会(IMA)新矿物分类及命名委员会(CNMNC)投票通过,确证为一种新矿物。其英文名为Changesite-(Y),由嫦娥的汉语拼音change+s+ite(英文后缀,表示矿物)+ Y(特殊成分后缀)组成。
嫦娥石被发现,拓宽了人类已知的月球矿物种类,为后续的月球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
月壤研究的意义十分重大,我国的科学家们也在紧锣密鼓地探求月壤中包含的秘密。
嫦娥五号返回地球的时候,携带了1731克月球样品。
随后,国家航天局完成四批152份共计53625.7毫克的月球样品发放,有33家科研单位的98位申请人通过申请,包括中科院、教育部、自然资源部、中核集团等多个单位。另外,还有国外科学家、留学生也参加了联合研究,体现了我国在科技领域的无私精神。
目前,嫦娥五号月壤已经在岩浆分异、太空风化、氦-3以及生物能转化等方面取得很多成果。
例如,在氦-3的研究方面,团队首次准确测定了核聚变资源氦-3含量,探索了氦-3含量与月球样品粒度及矿物种类的关系,获得了氦-3的温度释放曲线,确定了最佳提取温度,这为今后月球样品中氦-3资源量评估及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
我们都知道,因为月球没有大气层,缺少磁场保护,使得月壤中含有太阳风注入的氦-3,而它是核聚变最理想的原料,这种方式安全、高效、情节,是一种被认为完美的能源,而月球中氦-3的储量达到百万吨以上,是地球的50万倍,可以让人类利用上万年。
所以说,对月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星体,蕴含着地球、太阳系和宇宙的各种秘密,是人类开展星空探索和研究的首选目标。
嫦娥石被发现,可以说是矿物学基础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是我国从0到1的原创性成果。它不仅丰富了人类矿物学宝库的内容,还有效地促进了矿物学学科的发展,同时为月球成因、演化和深空科学探测提供新的重要支撑。
并且随着我国探月过程的进一步开展,未来以中华文化命名的月球事物,一定会越来越多。
好了,今天咱们就聊到这儿,大家有什么想法可以在评论区留言,一起参与讨论。记得关注我,我是老万,谢谢大家,明天我们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