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直播等工具加持下,部分产业资本涌入文玩市场。因假货较多,某文玩平台曾被曝光,暴露了文玩行业鱼目混珠、假货泛滥等固有顽疾。
(资料图片)
但更多的乱象却不止于此。
有媒体报道如今不少文玩电商平台的约7成交易量来自直播,且直播间的 “竞拍”功能还能进一步提升文玩产品交易活跃度,促进用户对交易环节的投入。
直播间里有文玩可玩吗?
或许文不在,玩具倒是真的。
曾在一年之内完成5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达4000万美元的头部文玩电商天天鉴宝近日被传“跑路”。
日前,多位天天鉴宝的“网红”鉴定师公开发表声明,称已经离开天天鉴宝,被拖欠工资,自己并非演员,而是从业多年的专业人员,将继续为大家鉴宝。
不止是鉴定师,多位员工和商家均爆料称,天天鉴宝拖欠工资和货款,金额高达数千万。
今年5月,天天鉴宝APP、小程序及相关机构全部停止运行,员工和商家透露天天鉴宝北京办公室已“人去楼空”。
据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整个文玩电商市场交易规模预计将超过5000亿元,用户规模将破亿。
当文玩逐渐破圈,人们不禁思考:
文玩电商该如何规范发展?
天天鉴宝“暴雷”事件,只是敲响了警钟吗?
对此,《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孟倩和书乐进行了一番交流,贫道以为:
压根没有什么文玩电商,这不过是一次例行割韭菜。
文玩电商,其文玩二字,在传统市场是文房四宝及其衍生出来的各种文房器玩,带有一种文化和古董的双层价值。
而在电商世界里,文玩二字的解读则是文化创意器玩,且创意较少,仿古较多,更偏重于工艺品概念。
至于文玩电商能够破圈,恰恰是通过混淆概念,达成“降维”,将传统数十万起步的精品文玩变成了几百块几千块能够消费起的“藏品”。
与此同时,文玩电商还在进一步降维,例如通过短视频和直播来带货。
从去年9月开始,天天鉴宝的鉴定的职责不再只是鉴定,还包括带货。那时候开始在全网开设账号,尤其是抖音和快手,也无须引流,直接直播间里就能消费。
而在许多文玩电商的官方宣传里,总喜欢如是描述文玩电商的利好:
传统的文玩交易主要在线下进行。
对于文玩消费者来说,传统的交易方式在交易细节及产品正品保证方面缺乏透明度,消费者往往难以信任商家,消费体验也往往未尽人意。
消费者可以通过线上鉴定和直播等方式更好地了解产品背后的历史及文化背景,文玩电商平台提供了比以往更优质的消费者体验,交易的透明度提高了。
于是乎,这一片近万亿的市场催生出了天天鉴宝、微拍堂、玩物得志等文玩电商平台,也吸引到了资本市场的瞩目
玩物得志单月交易额突破10亿元,甚至在2020年11月,玩物得志完成了8000万美元的C轮融资;天天鉴宝完成了5轮融资,融资金额达4 000万美元;珠宝文玩直播电商平台“至尊宝物”完成1 200万美元的天使轮融资,投资方包括BAI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和IDG资本。
如此风风火火,形式真的一片大好吗?
然而,真的如此吗?
文创产品需要鉴定吗?真带有古味的文玩又会在线叫卖吗?
此前,《中国消费者报》就曝光了微拍堂直播盲拍的问题,发现到手商品实际价值远不及拍卖价格,要求退货却被拒。
事实上,一个瓶颈就在眼前,只是大家往往选择性忽视:真正的古玩产品,数量有限,价值较高,关键是流通量上不来,论件滴。
目前这种线上文玩产品大家并不知道成本到底有多少,价值有多少,溢价空间极大,因此风险也比较大。
问题来了,风险大为何还能活呢?是因为赚钱吗?
答案是否定的,真相竟然是不怎么赔钱,加上捡漏的心态驱使,助推了韭菜的生长。
尤其是在短视频平台上,依靠的是鉴定师等专业人士的眼力,这个东西实际上不能够说完全可靠,价格变动性很大,吸引来的大多也是小白。
从某种程度来看,这是平台利用用户急功近利找回报的表现,假如真把几百块砸了,也没那么心痛。
毕竟,作为非标品,这个行业缺乏一定的标准,因此公信力也不够服众。
未来应当建立类似行业联盟进行定价,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管,制定更细的规范来促使行业良性发展。
而作为消费者,入局需谨慎。
但这只是一般性建议,真正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其实文玩根本不存在电商。
【结语】
真正的文玩,哪有几十上百就入手的,通过拍卖的溢价会获得更多。
正所谓“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干嘛声嘶力竭地在抖音上叫卖。
可见文玩电商的批发模式下,哪有真正带有文物性质的器玩质感,也就失去了文玩本来的文化意味,变成彻底的铜臭味了。
作者 张书乐,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中经传媒智库专家,资深TMT产业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