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消息!【植物界全系列】菊亚科—春黄菊族(四):茼蒿

菊亚科—春黄菊族(四):茼蒿

14.筒蒿属

筒蒿属(学名:Chrysanthemum.)为菊科的一个属,约5种,主要原产于地中海地区。其中4种各地引种栽培,供蔬菜及观赏用。我国栽培茼蒿已有千余年的历史。据传,公元五世纪阿拉伯人将南茼蒿带到广州。现今,南茼蒿已成我国南方各省区春季蔬菜之一。蒿子杆Chrysanthemum carinatum Schousb.主要为北方栽培蔬菜,在北京殊为普遍。茼蒿Chrysanthemumcoronarium L.作公园观赏栽培。由于长期栽培,有些种已归化野生,成为路边或田边杂草。在吉林,有野生的蒿子杆;在河北、山东有野生的筒蒿。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1)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直根系。叶互生,叶羽状分裂或边缘锯齿。头状花序异型,单生茎顶,或少数生茎枝顶端,但不形成明显伞房花序。边缘雌花舌状,1层;中央盘花两性管状。总苞宽杯状。总苞片4层,硬草质。花托突起,半球形,无托毛。舌状花黄色,舌片长椭圆形或线形。两性花黄色,下半部狭筒状,上半部扩大成宽钟状,顶端5齿。花药基部钝,顶端附片卵状椭圆形。花柱分枝线形,顶端截形。边缘舌状花瘦果有3条或2条突起的硬翅肋及明显或不明显的2-6条间肋。两性花瘦果有6-12条等距排列的肋,其中1条强烈突起成硬翅状,或腹面及背面各有1条强烈突起的肋,而其余诸肋不明显。无冠状冠毛。

(2)茼蒿

茼蒿(Chrysanthemumcoronarium),又称同蒿、蓬蒿、蒿菜、菊花菜、塘蒿、蒿子杆、蒿子、蓬花菜、桐花菜(在福建等地也叫鹅菜、义菜),为菊科茼蒿属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在中国古代,茼蒿为宫廷佳肴,所以又叫皇帝菜。

①生长习性

茼蒿属于半耐寒性蔬菜,对光照要求不严,一般以较弱光照为好。其属短日照蔬菜,在冷凉温和,土壤相对湿度保持在70%一80%的环境下,有利于其生长。在长日照条件下,营养生长不能充分发展,很快进入生殖生长而开花结籽。

茼蒿原产于地中海,在中国已有900余年的栽培历史,且分布广泛,但南北各地栽培面积很小。分布在中国的安徽、福建、广东、广西、海南、河北石家庄、湖北、湖南、吉林、山东、江苏等省。

②食用价值

蓬蒿具有调胃健脾、降压补脑等效用。常吃茼蒿,对咳嗽痰多、脾胃不和、记忆力减退、习惯性便秘均有较好的疗效。而当茼蒿与肉、蛋等共炒时,则可提高其维生素A的吸收率。将茼蒿炒一下,拌上芝麻油、味精、精盐,清淡可口,最适合冠心病、高血压病人食用。

茼蒿又称同蒿、蓬蒿、蒿菜、菊花菜、塘蒿、蒿子杆、蒿子、桐花菜(在福建等地也叫鹅菜、义菜),为菊科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叶互生,长形羽状分裂,花黄色或白色,与野菊花很像。瘦果棱,高二三尺,茎叶嫩时可食,亦可入药。在中国古代,茼蒿为宫廷佳肴,所以又叫皇帝菜。茼蒿有蒿之清气、菊之甘香。据中国古药书载:茼蒿性味甘、辛、平,无毒,有"安心气,养脾胃,消痰饮,利肠胃"之功效。

③药用价值

茼蒿中的痕量硒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抑制肝癌、肺癌及皮肤癌症等功效。茼蒿营养丰富,清爽可口,可辅助治疗脾胃不和、二便不利及咳嗽痰多等诸症;尤其适用于成长中的儿童青少年和老年性贫血患者。夏季凉拌食用可祛暑增食欲。茼蒿制成的食品、饮料、补充剂或药物具有抑制肿瘤转移和生长作用。茼蒿含有精油以及胆碱等物质,对咳嗽痰多、脾胃不和、记忆力减退和习惯性便秘等均有裨益。茼蒿还可治疗慢性肠胃炎和习惯性便秘。

④经济价值

茼蒿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杀螨活性。茼蒿根粉能降低线虫的增殖能力,从茼蒿中提取制作的茼蒿精油对害虫具有拒食性;从茼蒿中所提取的茼蒿素可杀虫。茼蒿挥发油对多种农业病原菌具有一定抑制活性,主成分是樟脑(29.2%)、α-蒎烯(14.8%)、β-蒎烯(9.5%)和Lyraty1 acetate(9.8%)等。其地上部分可抑制多种农业有害线虫。茼蒿和玉米对锦鲤的诱食活性明显高于其他提取液,可用于制作鱼类诱食剂。

⑤植物文化

历史传说:杜甫一生流离颠沛,疾病相袭。他在四川夔州时,肺病严重,眼花耳聋,生活无着。于是在56岁时抱病离开夔州,到湖北公安,当地人民做了一种菜给心力交瘁的杜甫食用。用茼蒿、菠菜、腊肉、糯米粉等制成,杜甫食后赞不绝口。为纪念这位伟大诗人,后人便称此食为“杜甫菜”。

15.鞘冠菊属

鞘冠菊属(Coleostephus),双子叶植物纲菊科植物。主要分布地中海沿岸和北非西海岸加那里群岛。

(1)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直根系。叶互生,边缘通常有锯齿。头状花序异型,单生,或茎生2—15个头状花序。边花雌性,舌状,1层,通常不育。盘状花多数,两性,管状。总苞碟状。总苞片2层,外层与内层近等长,线形或椭圆状线形,边缘狭膜质,或几无狭膜质边缘。花托突起,圆锥状,无托毛。

舌状花黄色,舌片长6—15毫米。管状花黄色,下半部狭管状,上半部突然扩大成宽钟状,顶端5齿裂。花药基部钝,顶端附片披针状卵形。花柱分枝线形,顶端截形。瘦果圆柱状,弯曲,有8一10条椭圆状稍突起的纵肋。冠状冠毛斜戳形,鞘状,长1.2—1.8毫米。边缘花的冠状冠毛漏斗状扩大。

(2)鞘冠菊

鞘冠菊(学名:Coleostephusmyconis)是菊科鞘冠菊属的植物。分布在地中海地区以及中国大陆的北京等地,目前已由人工引种栽培。这是一种在地中海地区广泛生长的杂草。早年,北京公园曾见:有栽培。

16.山芫荽属

山芫荽属(学名:Cotula)也称铜扣菊属,是菊科下的一个属,为一年生草本植物。该属共有约75种,分布广泛,主要产自南半球。我国有2种,分别是山芜荽和芫荽菊。

(1)形态特征

一年生小草本。叶互生羽状分裂或全裂。头状花序小,有柄,异型,盘状,单生枝端或叶腋或与叶成对生;边花数层,雌性,能育,无花冠或为极小的2齿状;盘花两性能育,花冠筒状,黄色,冠檐4-5裂。总苞半球形或钟状;总苞片2-3层,少数,不等大,矩圆形,草质,绿色,边缘常狭膜质;花托无托毛,平或凸起。花药基部钝;花柱分枝顶端截形或钝,或花柱不分枝。瘦果矩圆形或倒卵形,压扁,被腺点,边缘有宽厚的翅常伸延于瘦果顶端,成芒尖状或几无翅,基部,尤以边缘小花瘦果的基部有花托乳突伸长所形成的果柄。无冠状冠毛。

(2)芫荽菊

芫荽菊(学名:Cotulaanthemoides)为菊科山芫荽属下的一个种。生长于河边湿地,也是稻田杂草。产于中国云南、广东、福建等省。中南半岛、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和非洲也有分布。

17.芙蓉菊属

芙蓉菊属(学名:Crossostephium)是菊科下的一个属,为亚灌木植物。该属共有4种,分布于中亚、东亚、菲律宾及美国加尼福利亚。

(1)形态特征

半灌木,小枝及叶密被灰色短柔毛。叶互生,全缘或2—5裂。头状花序具异性花,盘状,有短柄,在枝端排成有叶的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边缘有1层雌花,盘花两性,均能育;总苞半球形;总苞片3层,近等长,外层叶质,内层边缘宽膜质;花托半球形,蜂窝状。雌花花冠管状,近压扁,顶端2—3齿裂,具腺点;两性花花冠5裂,具腺点;花药基部钝,顶端有矩圆形附片;花柱分枝顶端截形。瘦果矩圆形,基部狭,通常具5凸起的棱。冠状冠毛长约0.5毫米,顶端撕裂状。

(2)芙蓉菊

芙蓉菊(学名:Crossostephiumchinense),是菊科芙蓉菊属的植物,是亚洲的特有植物。产中国中南及东南部(广东、台湾),中南地区时有栽培。中南半岛、菲律宾、日本也有栽培。

芙蓉菊喜温暖怕炎热,生长适温15-30℃,较耐寒,一般能耐-5℃低温。喜阳光充足且较耐阴,光照过强或过弱均不利生长。喜潮湿环境,空气湿度大有利生长;且整个生长期可保持较高的土壤湿度;耐涝且较耐干旱。喜腐殖质深厚、疏松、排水透气性好、保水保肥力强的砂质土;土壤酸碱度为中性至微酸性,最适pH值6.5。

药用:岭南民俗以芙蓉菊为辟邪吉祥植物。民间常用它作为疗病的中草药,治小儿惊风,解麻痘作痒有效。根(芙蓉菊根):辛、苦,微温。祛风湿。用于风湿关节痛,胃脘冷痛。叶(香菊):辛、苦,微温。祛风湿,消肿毒。用于风寒感冒,小儿惊风,痈疽疔疮。

观赏:芙蓉菊株形紧凑,叶片银白似雪,可作为观叶植物盆栽观赏或地栽用于绿化。又因其根干苍劲古朴,枝叶紧凑,自然呈团簇状,还常用于制作各种不同造型的树桩盆景。

园林绿化:芙蓉菊其抗逆性、适应性很强,广泛用于园林绿化;盐碱地改造等。

18.紊蒿属

紊蒿属(学名:Elachanthemum)是菊科下的一个属,为一年生草本植物。该属仅有紊蒿(Elachanthemum intricatum)一种,分布于蒙古及中国内蒙古与西北各地。本属极似百花蒿属。

(1)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叶互生,羽状分裂。头状花序同型,有长梗,多数在茎枝顶端排成伞房花序。总苞杯状半球形;总苞片3-4层,覆瓦状排列,边缘宽膜质。花托圆锥状凸起,无托毛。花多数(60-100个或更多),全部为两性;花冠长筒形,顶端5裂。雄蕊伸出花冠之外;花药顶端附片三角状卵形,端钝尖。花柱分枝线形,顶端截形。瘦果斜倒卵形,有15-20条细沟纹,无冠毛。

(2)紊蒿

紊蒿(学名:Stilpnolepisintricatum)为菊属百花蒿属的植物。分布于蒙古以及中国新疆、甘肃、青海、内蒙古、宁夏等地,生长于海拔2,200米的地区,多生长于荒漠及草原,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牧区牲畜饲料。

19.线叶菊属

线叶菊属(学名:Filifolium)是菊科下的一个属,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该属仅有线叶菊(Filifolium sibiricum)一种,分布于亚洲东北部。

(1)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茎基部残留厚密的纤维状叶鞘。基生叶莲座状,茎生叶互生,羽状全裂,末次裂片丝形。头状花序盘状,在茎枝顶端排成伞房花序,边花雌性,1层,能育;盘花两性,通常不育;总苞半球形;总苞片3层,覆瓦状排列,无毛,卵形至宽卵形,边缘膜质,背部厚硬。花托稍凸起,蜂窝状。雌花花冠扁筒状,顶端稍收狭,2-4裂;两性花花冠筒状,顶端5裂,无狭管部。花柱2裂,顶端截形,花药基部钝,顶端有三角形附片。瘦果球状倒卵形,稍压扁,腹面有2条纹,无冠状冠毛。

(2)线叶菊

线叶菊(学名:Filifoliumsibiricum)为菊科线叶菊属的植物。分布于远东、朝鲜、俄罗斯、日本以及中国辽宁、黑龙江、吉林、河北、内蒙古、山西等地,生长于海拔1,000米的地区,一般生于山坡草地,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主要生于山坡、草地。在山地及丘陵石质地上,主根仅可伸入土中30厘米左右,侧根较发达。线叶菊属于温带耐寒的中早生多年生草本,性喜湿润,能耐寒冷,为山地草原的重要建群种。在森林草原地带,线叶菊草原是分布广泛的优势群系,见于低山丘陵坡地的上部及顶部;在典型草原地带则限于海拔较高的山地及丘陵上部。

饲用价值:线叶菊为中等或劣等饲用植物。青鲜状态一般不为家畜所采食。当秋季霜冻后,植株变成红色或暗褐色时,马、羊才开始采食。冬季和早春家畜也不乐食。枯草期的茎叶非常脆弱,易于折碎,因而不宜调制干草利用,利用率较低。植株质地较粗糙,营养价值低劣,在营养期内虽含有较多的粗蛋白质,粗纤维含量也低,但因适口性差,显得品质低劣。霜后,植株呈红色时,适口性才有所改善。

药理作用:清热解毒,抗菌消炎,安神镇惊,调经止血。主治传染病高热,内服对心跳、失眠、神经衰弱效果显着,对月经过多,月经不调也有一定疗效。外用治肿痈,臁疮(下肢慢性溃疡)、中耳炎及其它外科化脓性感染疾病。

20.复芒菊属

复芒菊属(学名:Formania)是菊科下的一个属,为灌木植物。该属仅有复芒菊(Formania mekongensis)一种,分布于中国云南。

(1)形态特征

小灌木,叶互生,羽状锐裂。头状花序顶生,排成伞房状,异型,有梗,辐射状;边缘花雌性,或无性,舌状,花柱分枝宽,顶端圆形或近截形;盘花两性。总苞片多层,外层较短,内层较长,干膜质;花托平,有具繸状边缘的小窝;花药基部箭头形,具短尖耳,顶端有长急尖的附片;盘花花柱不分裂,截形;瘦果有微柔毛;冠毛刚毛状,基部扁平扩大,不等长,5条为长,长过3毫米,10-12条为短,短于3毫米。

(2)复芒菊

复芒菊(学名:Formaniamekongensis)是菊科复芒菊属的植物,为中国的特有植物。生于河谷山坡干旱灌丛中。海拔2450-2800米。产云南西北部及四川西部(巴塘)。

保护级别:列入中国《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名录》,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易危(VU)。

关键词: 头状花序 线叶菊属

推荐DIY文章
主机存在磨损或划痕风险 PICO4便携包宣布召回
穿越湖海!特斯拉Cybertruck电动皮卡可以当“船”用
vivoXFold+折叠旗舰开售 配备蔡司全焦段旗舰四摄
飞凡R7正式上市 全系标配换电架构
中兴Axon30S开售 拥有黑色蓝色两款配色
荣耀MagicBookV14 2022正式开售 搭载TOF传感器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