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一幕幕生态治理、防沙治沙的美丽画卷在磴口县乌兰布和沙漠腹地徐徐展开。
(资料图片)
在圣牧高科草业公司苜蓿种植基地,大型打捆机驰骋在广袤的草场上,巨型喷灌圈形成一个个绿色的同心圆;在王爷地有机中蒙药材种植基地,工人们穿梭在四翅滨藜种植地里,采摘肉苁蓉籽实;在大唐晟源光储电站项区,一块块光伏面板纵横交错,源源不断地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板上发电,板下生金,光伏区已种植梭梭和柠条1500余亩,每年持续提供2亿度电量的清洁能源。
磴口县地处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境内沙漠面积426万亩,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68.3%。磴口县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要素齐全,是黄河流域重要的生态功能区。按照治沙与致富同兴的思路,磴口县在乌兰布和沙漠建设打造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将生态治理与农牧产业、中草药等沙草产业相结合,走出一条乌兰布和生态治沙的新路子。截止目前,全县共有沙产业经营主体90余家,完成产业治沙经营面积达到80万亩,其中,种植优质牧草15万亩;接种肉苁蓉、甘草等近14万亩;红枣、葡萄、枸杞、沙棘、连翘、黄芪、等水果、中草药材种植面积逐年增加。
磴口县先后争取实施了“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保护等一批国家生态治理工程,累计完成国家重点林草治理面积130万亩。沙区绿化坚持宜造则造、宜封则封、宜林则林、宜灌则灌、乔灌结合,封造并举,大力营造以梭梭花棒等为主的灌木防风固沙林。目前,正按照“光伏+沙产业”协同发展思路,将光伏同沙漠治理、中草药种植有机结合,打造千万千瓦级光伏能源基地,实现固沙面积35万亩。
自京津风沙源源治理、天然林保护工程为重点的国家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项目实施以来,磴口县林草覆盖度从上世纪50年代初期的0.04%提高到目前的37%。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明显的恢复,沙漠绿洲小气候也逐步形成,鸟类种类已由过去的40多种增加到现在的近80种,成为过境鸟类的“重要驿站”和“繁殖地”。
引导全社会广泛参与沙漠治理,磴口县“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平衡驱动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让乌兰布和210万亩沙漠变成“绿洲”。2020年乌兰布和沙漠生态治理区被评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来源:奔腾融媒
编辑:王婧
校对:葛希合
审核:廖斌
监制:陈东升
终审:张海滨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