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30 日晚间,苏宁易购宣布,旗下云网万店科技有限公司完成 A 轮融资,深创投领投,融资金额 60 亿元人民币。
云网万店是一家双十一期间成立的公司,至今不足一个月。除深创投以外,投资人中还包括深圳市罗湖引导基金和商汤。核心业务主要包括面向用户和商户提供电商和本地互联网等全场景融合交易服务,面向零售商和供应商提供供应链、物流、售后和各业态的零售云服务,与核心业务配套整合构建相关研发和运营管理团队。
而在上周五晚间的舆论场中,苏宁还是另一番光景。彭博曾报道称,为了缓解融资压力,苏宁易购正在考虑出售旗下的电商业务,寻求估值约 60 亿美元,谈判正在进行当中,苏宁也可以决定放弃出售。不过,针对 60 亿美元这个具体数字,部分潜在投资者认为其电商业务估值过高。对此,搜狐科技曾向苏宁方面求证,对方曾表示消息不属实。
无论是出售电商业务还是新拿一笔融资,在商业逻辑上都说得通,因为现阶段的苏宁正处在现金流极度紧张的状态。财报显示,截止到 2020 年三季度,苏宁目前负债总额 1361.40 亿元,其中一年内到期的流动性负债 1099.67 亿元。
千亿负债重压
苏宁易购的线上业务是其零售的根基所在。财报显示,今年 1-9 月,苏宁线上零售总额突破 2000 亿,同比增长 18.5%,占比总 GMV 的近 7 成,是当之无愧的基本盘。同时,考虑到电商业务已经是国内商业的大趋势所在,因此,通过出售电商业务来获取融资,无异于 “杀鸡取卵”。
但市场上传出这样的风声,一部分也来源于彭博的报道中提到的苏宁的 “融资压力”。
近期,市场上流传了许多关于苏宁陷入债务危机的消息,苏宁易购在持有人电话会议上曾表示,公司寻求通过盘活物流地产和金融资产的方式,来应对明年 4 月起将到期的多笔境内债。在苏宁决定暂不拿回回归 A 股失败的恒大集团 200 亿元人民币战略投资后,这种质疑声开始愈演愈烈。
反馈到资本市场上,苏宁旗下多只债券跌幅明显。如票面价值为 100 元的 18 苏宁 05 最低曾下探至 74 元,下跌程度达到 26%,这在债市中并不常见。实际上,自今年 4 月开始,苏宁易购旗下多只债券就一直处在下跌通道。
不过,为了稳定投资者,苏宁易购作为经销商参与了荣耀收购,又分别在 11 月 13 日、23 日花费 10 亿和 20 亿元回购旗下债券,回购资金达到 30 亿元。但资本并不买账,部分债券价格小幅回升后又继续下跌。
截至今年三季末,苏宁易购流动负债高达 1099.67 亿元,主要为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其一年内到期的短期负债为 327.13 亿元。相比之下,苏宁易购账上的货币资金只有 308.37 亿元,短期内偿债风险增加。
除了流动负债,苏宁易购还有 261.74 亿非流动负债,主要为应付债券和长期借款,其整体刚性负债有 717.53 亿元,主要以短期有息负债为主,带息负债占比为 53%。
2018 年以来,由于短期借款和发债规模迅速上升,苏宁易购有息负债高企,致使其财务费用大增,今年前三季度,其财务费用已经达到 24.15 亿元。
失血长达 6 年
除了流动性吃紧外,苏宁易购在经营上也处于长期 “失血”状态,这无疑使其境况雪上加霜。
实际上,在自 2014 年以来长达 6 年的时间里,苏宁易购的经营利润一直处在亏损状态。进入今年以来,受疫情等因素冲击,苏宁易购更是出现了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下降的情况。
据苏宁易购公布的 2020 年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苏宁易购营收 1808.62 亿元,同比下降 10.0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5.47 亿元,同比大幅下跌 95.40%。从最近一个季度的表现来看,苏宁易购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为 624 亿,同比减少 4.6%;其中归属于上市公司的净利润为 7.14 亿元,同比减少 92.7%。
对于净利润的大幅下降,财报解释称,主要由于上年同期苏宁小店、苏宁金服出表带来投资收益增加影响。
2019 年,苏宁易购剥离了旗下巨亏的苏宁小店。2019 年,苏宁易购向 Suning Smart Life Holding Limited 出售苏宁小店 100%的股权,使得年度净利润增加 35.70 亿元。而后者的实控人则是张近东之子张康阳。
另外,在去年三季度末,苏宁易购完成了苏宁金服的增资扩股工作,成为苏宁易购的参股公司而非控股公司,也因此不再纳入苏宁易购合并报表范围,本次交易增加苏宁易购净利润约 102 亿元,这也使得苏宁易购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近 80 倍。
也正是这两次剥离动作,使得苏宁易购的净利润在去年同期大幅增加,同时也间接使得今年的净利润相比之下大幅下降。但无论如何,苏宁易购在经营利润上长期处在亏损状态,是不争的事实。
不过,对于零售、电商企业来说,除了利润指标外,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也是衡量企业健康的重要因素。如亚马逊持续多年亏损,但现金流处于净流入的状态,因此投资人能够忍受多年的亏损,公司也能够撑起千亿市值。
从这个角度来看,苏宁易购的情况也并不乐观。近几年苏宁易购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基本为负数,仅有 2015、2016 两年为正。
不过,在具体经营层面,净亏损也有收窄的迹象,截至今年 9 月底,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亏损为 10 亿,同比收窄 75.70%。
转型乏力效果堪忧
2011 年,苏宁易购上线,彼时苏宁的线下门店处于发展最为迅猛的阶段。张近东看准了互联网所能带来的机遇,并在接下来的一年中,提出拓展线上业务以 “再造苏宁”。
2013 年,苏宁开始了第 4 次组织架构调整。一个关键信息是,“苏宁电器”更名为 “苏宁云商”,不难看出苏宁发力线上的决心。随后,苏宁推出了一系列在发力线上的举措,如宣布线上线下 “双线同价”,启动开放平台 “苏宁云台”引入第三方商家等。
在这段被称为是 “互联网转型期”的时间中,苏宁的线上业务迎来快速增长,2015 年、2016 年、2017 年上半年苏宁线上营收增速分别为 78%、53% 和 61%,增幅明显。同期,京东的营收增幅分别为 78%、44% 和 40%,低于苏宁的增幅。
在转型期结束后,苏宁制定了十分激进的增长战略,并从苏宁云商再次更名为苏宁易购。也正是这一年,苏宁发行了 “18 苏宁”等一系列债券,总额达 100 亿元。
在 2018 年度工作规划与部署会议中,苏宁董事长张近东在会上制定了苏宁 2020 年的目标:交易规模四万亿、线下两万店和全渠道高于互联网转型期两倍增速。但在彼时意气昂扬的他或许没想到,转型期的数据表现,是苏宁发力互联网过程中仅有的 “高光时刻”。
尽管验证目标的 2020 年还未完全结束,但从前三个季度的数据表现上来看,张近东实现豪言壮语的几率几乎为零。
在交易规模上,今年 1-9 月,苏宁易购商品销售规模为 2937 亿元,与 4 万亿的目标相去甚远。但从目前国内电商的整体表现上来看,年交易规模超过 4 万亿的也仅有阿里一家,2020 财年(2019 年第 2 季度至 2020 年第 1 季度)阿里的平台交易额为 1 万亿美元,约合 7 万亿人民币。相比之下,京东平台的交易规模在 2 万亿上下,拼多多则是 1 万亿元。
而从线下门店的角度来看,截止今年 9 月底,苏宁自营店面合计 2697 家,加盟的零售云门店为 6588 家,二者总计 9285 家,尚不足张近东提出目标的一半。
更需要注意的是,疫情冲击叠加自身经营问题,苏宁易购直营店在今年以来关闭 674 家,较去年年底的 833 家减少了超八成;家电 3C 家居生活专业店关闭 241 家,减少超一成,且店铺整体的零售销售收入同比下降 29% 。
值得庆幸的是,主打下沉市场且采用门店加盟这种轻资产的的零售云门店增长较快,今年以来新开门店达到 2432 家,较去年年底增长过半,且销售规模增长 77.5%。另外,曾经收购万达百货并改造成苏宁易购广场的百货业态扛住了疫情和经营的影响,数量并未缩减。
业务失血让苏宁只能通过变卖资产和融资等方式来获得流动性。近年来,苏宁出手了门店、供应链物业、阿里股票等一系列资产。如苏宁在 2015 年曾以 87.81 美元 / 股的价格认购 1.04% 的阿里股票,并随后的 3 年间分 3 次清空,累计获利达 141 亿元。
相比之下,同时入股苏宁的阿里就没那么幸运了。在 2016 年,阿里巴巴旗下淘宝软件公司则以 15.17 元 / 股认购苏宁易购 19.99% 股份,耗资 282.33 亿元成为其第二大股东,持股仅次于张近东,且至今并未出售。昨日收盘,苏宁易购的股价为 9.15 元 / 股,阿里浮亏约 40%,超过 110 亿元。
也曾 “买买买”
相比于如今所面对的流动性危机,苏宁之前几次出现在资本市场时,都还是阔绰的买家形象。
2017 年 1 月,时称苏宁云商旗下子公司江苏苏宁物流有限公司宣布收购估值 42.5 亿的天天快递全部股份。根据苏宁云商发布的公告显示:此次收购分两次完成,2016 年 12 月 30 日,苏宁以现金出资人民币 29.75 亿元收购天天快递 70% 股份;剩余的 30% 的股份作价 12.75 亿元,将在交割完成后 12 个月内完成。收购后,天天快递将作为苏宁物流的业务补充。
但从营收和利润两项财务表现上来看,天天快递却并不如人意,今年上半年,苏宁物流上半年营收 34.37 亿元,净利润 3.07 亿元;天天快递上半年营收仅 5.61 亿元,亏损 5.52 亿元。
2019 年 2 月 12 日,苏宁易购正式收购万达百货有限公司下属全部 37 家百货门店,也被认为是苏宁 2019 全场景零售布局的重要落子。2019 年 9 月,苏宁再次以现金 48 亿元人民币等值欧元收购家乐福中国 80% 股份。
但在线下零售日渐式微的今天,这两次收购能带来的是业务营收的增值还仅是作为实体资产上的增加,如今仍尚是未知数。
负债千亿,业务持续失血,苏宁易购或许迎来了成立以来的最大的危局,这家纵横在中国商界 30 年的老牌企业的未来也尚不明朗,他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