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化解灾害危机的关键支撑 科技减灾需求明确而紧迫

“灾害具有频发性、不确定性等特点,长期看,极端气候等趋多趋强,灾害风险加大,危及人类生存。十年来,各国科学家共同推进灾害风险综合研究计划(IRDR),增进全球共识,倡导科学方法,探讨科学应对风险之策,为推进全球科技减灾做出卓越贡献。”6月8日至10日,2021灾害风险综合研究国际会议以视频形式召开。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怀进鹏院士在致辞中如是评价IRDR十年来在科技减灾上所做的努力。开幕式上,IRDR现任科学委员会主席里扬蒂·贾兰特面向全球发布了《IRDR工作汇编:科技减灾十年探索(2010-2020)》。

科技减灾的需求已变得非常明确而紧迫

防灾减灾、抗灾救灾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在过去20年里,灾害频发,危害加重。2019年以来,国际社会见证了大面积野火、极端天气事件、跨大陆的沙漠蝗虫爆发等重大灾害事件。最严重的是新冠疫情全球暴发,其影响在全球范围内持续蔓延。因此,科技减灾的需求已变得非常明确而紧迫。

IRDR是由国际科学理事会(原国际科学理事会和原国际社会科学理事会合并组成)和联合国减少灾害风险办公室(原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共同发起的一项为期十年的大型国际科学计划。2010年,经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中国社科院争取,IRDR国际项目办公室落户中国,是亚洲承办的首个国际科学理事会大型科学计划项目办公室。

在实施过程中,IRDR建立了地球大数据支撑减灾应对的一带一路研究网络,协同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利用数字技术跨越减灾数据鸿沟;同时发展了可持续发展目标减灾指标评估方法,贡献了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为决策提供了科技支持。

为了支持IRDR,近十年来,我国在科技减灾方面也做出了诸多努力。怀进鹏在致辞中指出,中国坚持全面提高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发挥制度优势,建立应急救援体系,有效抵御自然灾害,取得应对新冠疫情的重大战略成果;同时,中国大力推动防灾减灾和公共安全科技创新,支持科学家开展国际合作,在国际救灾合作中展现负责任大国形象。

会上,国际科学理事会当选主席彼得·格拉克曼对IRDR十年成果表示赞赏,对中方所作的杰出贡献表示感谢。他表示,灾害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挑战,需要我们打破固有屏障,广泛征求全球伙伴意见,进一步深入研究,更好融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加强对风险的预测和评估,快速响应稳妥应对出现的挑战。

科技与决策协调才能减少灾害风险

IRDR共设定3个研究目标,主要包括灾害风险构成、科学政策制定以及如何有效将科学知识转化为科学行动。

2015年,第三届联合国世界减灾大会上通过了《仙台减灾框架》,将减灾工作的重点从灾害管理转向灾害风险管理。IRDR和参与IRDR的各国科学家对于这个重要的转变做出了重要贡献。会后,IRDR进一步加强了灾害风险综合研究,推动《仙台减灾框架》实施落实。

会上,联合国助理秘书长兼秘书长减灾事务特别代表水鸟真美也指出,《仙台减灾框架》赋予科学界新的研究使命,我们要通过科技的力量进一步加深对灾害风险的理解和研究,更重要的是要进一步强化科学和决策之间的协调,利用科技更好理解、管理风险。

“我们要对重大灾害的成因和风险的构成做深入研究,这是IRDR的首要研究目的。”IRDR国际项目办公室执行主任韩群力说,如今10年过去了,回顾过去的工作,总的共识是虽然取得很大进展,但IRDR使命还远远没完成。

IRDR科学委员会主席里亚蒂•贾兰蒂也持有类似观点。她认为,要实现《仙台减灾框架》、《巴黎协定》及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过去十年的合作中我们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IRDR的工作还远远没有结束,相反我们可以看到,现在需要更多人进行减灾合作。”

灾害是人类共同的敌人。为此,怀进鹏呼吁,科技共同体成员相互信任,国际科技界相互信任,坚持科技与防灾、抗灾、救灾相结合,才能有效遏制灾害风险,战而胜之。我们应以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共识,推动全球风险防控体系改革,塑造科技全面支撑灾害治理的能力。

怀进鹏建议,深化系统研究,科学认识致灾规律与防灾减灾方法,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灾害关键科学问题,全面、系统认识致灾规律,有效防范和减少灾害损失;拓展信任合作,提升全球灾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推动开放科学,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陆成宽)

关键词: 科技 灾害危机 关键支撑 减灾需求

推荐DIY文章
主机存在磨损或划痕风险 PICO4便携包宣布召回
穿越湖海!特斯拉Cybertruck电动皮卡可以当“船”用
vivoXFold+折叠旗舰开售 配备蔡司全焦段旗舰四摄
飞凡R7正式上市 全系标配换电架构
中兴Axon30S开售 拥有黑色蓝色两款配色
荣耀MagicBookV14 2022正式开售 搭载TOF传感器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