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个国家都在加大对5G的研发投入,以及陆续商用测试,5G俨然已经成为了2019年最重要的技术风口。5G的应用场景有哪些?通信厂商、互联网企业如何在5G时代改变?中国在5G时代,应该做些什么?
腾讯科技近日发起“5G讲坛”系列策划,邀请行业专家、企业高管、投资人士等众多知名人物,详细解读关于5G的各种疑问。第六期:“文津图书奖”得主、硅谷风险投资人 吴军。
嘉宾简介:
吴军,“文津图书奖”得主、硅谷风险投资人、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工学院董事;毕业于清华大学、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于2002年加入谷歌,是当前谷歌中日韩算法的主要设计者。吴军于2010年加盟腾讯,担任搜索业务副总裁,后回到谷歌负责计算机问答项目。2014年,作为创始合伙人创立丰元创投。著有《全球科技通史》《智能时代》《浪潮之巅》《数学之美》等多部畅销书。
腾讯新闻5G页卡已经上线,打开腾讯新闻APP,点击右上角“+”,在精选频道点击“5G”并拖动排序,即可获取5G页卡,有关5G的最新资讯、深度解读、全面评测都在这里。
划重点:
1如今,移动互联网发展到了“IoT时代”,家用的智能设备、智能汽车等也加入了阵营,这个量级的需求十分庞大,对于网络的并行处理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4G带宽做不到了,就需要新一代的通讯技术—5G,来做升级改造。
2过去互联网从PC时代到移动时代,都会看到产业的演变和融合,在“IoT时代”,通过5G的加入,产业会有一次新的洗牌。
3过去几年真正发展程度增速块的,其实不是互联网,而是通信市场,比互联网大了一个数量级。
文 / 李海丹
如今,5G时代已经来临,走向商用的步伐也在逐渐加快,人们都期待这项革新技术将给很多传统领域带来全新的面貌。对此,腾讯科技近日对话吴军,解读5G时代的行业发展趋势和商业机会。
吴军表示:“其实,在过去几年里,做的‘风升水起’的企业,并不是新的互联网公司,而是手机类相关的公司。比如手机厂商华为、小米,vivo、OPPO等等。甚至很多人都以为一些衰落的电信设备公司,例如诺基亚等,近几年的营业额都不错,主要原因就是电信的市场的发展增速很快。”
对于未来行业的发展趋势变化,吴军表示:“在5G到来的时间点,现在的计算机网络和电信网络会有一次大的融合,产业会有一次新的洗牌”。
产业互联网的发展,需要通过5G等前沿技术去改造和智能化,推动产业升级。吴军认为,5G的落地应用主要体现在两个维度:一方面,智慧城市会被激活。另一方面,过去我们看不到的一些商业服务会出现,推进智慧产业的发展。这些方方面面都能促进人类可以更好的了解自己,人们可以对自己的生活,有更合理的安排与调整。
以下为腾讯科技对话吴军实录:
腾讯科技:您如何理解5G?对此有哪些值得我们关注的核心点?
吴军:讲到5G, 有很多相关的报道是关于5G手机的内容,讲它的测试速度可以有多快。但实际上,这只是一个表现,并不是一个本质。
我认为谈到5G,有三个核心的问题需要我们关注:
第一个问题:其实我们现在4G是够用的,为什么要用5G?比如我们即使4G手机来看高清视频,其实也是看得了的。如果不能看到更多的原因是你去了一个没有网络覆盖的地方,而最简单的解决方案就是在那建一个基站。
第二个问题:5G为我们带来了什么,它和4G本身从技术上来讲有什么变化?每一代通信标准都有一个变化。从信息论的角度来讲,为什么现在4G的技术不能再提升一下?比如在网速方面的,4G再提升10倍,为什么非要推倒重来,重新搞一套?
第三个问题:5G的商业机会在哪里?商业潜力有多大?还是说它可能会是一个赔本赚吆喝的生意?明白这三个问题,是理解5G的主要关键点。
腾讯科技:刚才您提到了我们关注的几个重点问题,那您是如何理解我们对5G的需求度呢,5G是未来的一大刚需吗?
吴军:我认为,对于5G的需求,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移动互联网发展到“IoT时代”的阶段。这个发展阶段,上网设备的数量可能会多出两个数量级。根据比较保守的估计,未来IoT的设备数量,全球大概会达到500亿个。
此处可以参照一个数据:现在全球的手机数量差不多是30亿,可以说,在IoT的发展阶段,家用的智能设备、智能汽车等也加入了阵营,这个量级的需求十分庞大,因此对网络有了更高的需求。但是,这个需求对于4G来说是不好满足的,比如说有很多设备要同时上网,并且处理速度还不能慢,在并发处理能力方面有更高的需求,4G带宽做不到了,就需要新的通讯方式。
这其中能看到一个趋势,就是新一代通信网络的融合。因为从1G到4G的发展来看,通信网络是不断融合的过程。
早期的时候有两个独立的通信——移动网络和家用的固定电话,开始这两个网络是不重合的。因为固定电话的网络是以AT&T 、中国电信这些为代表的传统电信运营商们布置的。移动的网络,则是诺基亚、摩托罗拉,以及中国移动来做的,起初是会有利益冲突问题,两者是分开的,但发展到4G网络以后,这两个网络基本是融合的。那么,在5G到来的时间点,现在的计算机网络和电信网络会有一次大的融合,产业会有一次新的洗牌。
腾讯科技:您认为在5G的发展过程中,哪些领域或者行业首先会凸显出来,哪些场景应用首先会被激活?
吴军:主要是两个维度:一方面,智慧城市会被激活,整个城市像一个“大机器”,城市的便利性会更高。另一个方面,过去我们看不到的一些商业服务会出现。
从智慧城市的构成来看,首先相关的就是车联网、自动驾驶相关产业的提升,5G的高速率、低延时的性能,使得智能汽车会更为安全可靠,逐渐成为人们的日常使用的交通工具。另外是智慧医疗,通过医疗数字化管理升级,人们能更合理的监控到自身的健康状况,并且对疾病的预防会做的更好,从现在的数据来看,人类的延年益寿,预防方面就贡献了80%,而治病只贡献了20%。
这些方方方面都能促进人类可以更好的了解自己。人们可以对自己的生活,有更合理的安排与调整,更好的管理自己。并且,通过这些智慧产业的变化,也会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这也是为什么业界说“5G对GDP的拖动也会非常大”的主要原因。
其他的应用场景,比如智慧农业、智能养殖市场的空间市场也很巨大,可以得到很好的应用。在产业互联网的时代,通过5G等前沿技术去改造和数字化升级,推动产业升级。
腾讯科技:您认为从这样的发展趋势中会有哪些潜在的商业场景?
吴军:现在我们处于“第三代互联网”的时代,也就是“IoT时代”。
过去的第一代互联网是计算机和计算机的联网,比如在家用PC机的互联网。
第二代互联网时代主要是移动互联网,实现“人与人”的连接。手机取代了人甚至是电脑,而原来的网络线也逐渐被空中无线的虚离信道取代了。移动端的联网,更多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互联。
第三代互联网,是世界上的任何两个东西都可以联网。不光是汽车,还是家电,人等等,都会是IoT的一部分,“万物互联”的一部分。
从发展市场规模来看,全球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很快。从前几年的发展来看,以2016年的数据为例,全世界互联网产业的营业额大约是3800亿美元。当然,在这个“大蛋糕”的占比中,谷歌一家的营业额将近占到了1/3,再加上腾讯、阿里巴巴、Facebook(也称“脸书”),亚马逊等科技巨头,一共占掉了大概80%的营业额。但是,同时期的全世界通信市场,包括电信的制造商、运营商等,它们的收入是3.5万亿美元,比互联网大了一个数量级。
其实,在过去几年里,做的“风升水起”的企业,并不是新的互联网公司,而是手机类相关的公司。比如手机厂商华为、小米,vivo、OPPO等等。甚至很多人都以为一些正在衰落的电信设备公司,比如诺基亚等,其实近几年的营业额都不错,主要原因就是电信的市场的发展增速很快。
如果从行业的发展机会来看,就是互联网和通信网络的融合的部分,可以让互联网公司搭上一个非常大的一个市场。这样也会成为互联网公司的一个新的成长点。对于通信公司来说,也可以找到新的增值服务。最保守的估计,到2030年,全世界这两个市场加起来,至少能够翻一番到8万亿美元,这也是为什么5G会那么重要。
腾讯科技:您认为在这股5G大规模应用普及的发展潮流中,可能会从哪些细分的应用领域,在未来短期内会孕育出一些相关的独角兽?
吴军:从移动互联网到IoT的发展过程来看,相关技术类的公司会有很大的发挥优势,比如说掌握操作系统和核心芯片的是最受益的。比如第一代互联网发展阶段的时候,是微软和英特尔受益,第二代发展阶段时是谷歌、ARM等等。到目前第三代的时候,会有做5G芯片的公司成为产业的“主角”,比如华为等等。
除此之外的受益者就是就是主要的设备商。PC时代是惠普、戴尔、联想、宏碁这些,但到了移动端发展阶段就有所不同,因为上一代的基因不适合第二代移动互联网发展,所以崛起的是另外一拨公司,比如小米、华为、三星等等。
所以,从前这些发展趋势来看,如果在5G时代,能做出相关IoT设备的公司,一定会是独角兽。
腾讯科技:您认为目前5G领域相关的投资量级和规模会是怎么样的?如何考虑投资5G相关产业的入场时间?
吴军:从整体的投资规模来说,先从美国的数据看,除了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期”是一个特例,那时候全美国的风险投资规模大约是1000多亿美元。在接下来的2001年是第二个高峰,大概是800亿美元,此后就没有超过这个数量了。在其他过去的十几年时间,大约是维持在300亿美元左右。2017年,同时也是中国双创期,是一个发展高峰,大概是700亿美元,近两年的规模量级会降低一些。
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风险投资市场规模占比已经很高,同时,相关的政策鼓励和力度扶持也很大。比如2017年,武汉市政府主导的为了投资新兴的产业,就筹集及融资了约1800亿人民币,足见中国投资市场的能力。那么,接下来和5G有关的产业融资在这样的支持力度基础上,应该不是一个困难的事,但前提也得是好的项目。对于风险投资来说,投资首先是投人,然后才是考察公司的项目,对于5G领域也是如此。5G虽然是一个好的风口,但能够存活下来的一定是“好”的企业,而不是只能生存在风口期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