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唐洪武: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队伍奋进担当

 近日,华南理工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唐洪武在接受新华网专访时,介绍了学校推动教育家精神深化于教,着力自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和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锻造大国良师投身教书育人事业,实现服务国家战略能力显著跃升的相关举措。

  问题:在推动教育家精神贯穿教师课堂教学、科学研究、社会实践各环节,筑牢教育家精神践行主阵地方面,高校应该从哪些方面持续下功夫?

  唐洪武:一是深耕课堂教学,推动教育家精神深化于教。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要全方位支持教师站稳讲台、站好讲台,引导教师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启智润心、因材施教,提高教书育人能力。华工紧抓实抓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注课堂教学的良性互动,完善“思政课程+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实践研习”课程思政体系,推动教师以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影响学生。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获得者、华南理工大学何镜堂教授秉持“红色建筑观”,将专业教学与大国工程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建筑魂、中国心”。

  二是聚焦创新导向,推动教育家精神提升于研。高校是科技创新的策源地,要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推进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发挥科研绩效激励作用,带动教师勤学笃行、求是创新,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华工扎实推进国家大学科技园优化重塑,深度参与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教师面向“国之大者”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引领教师在科技强国实践中展现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担当,培育的“鱼航员”斑马鱼搭乘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

  三是厚植人民情怀,推动教育家精神延展于境。高校是优秀人才的聚集地,要发挥教师主体作用,将教师育人使命与服务国家战略、构建自主知识体系、深化产教融合紧密交织,厚植有温度、有力度、有深度的教育家精神沃土。华工赓续“红色甲工”基因,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组织教师深入科技企业、乡村一线开展研修,将实践成果转化为可借鉴、可复制的理论成果,为广东“百千万工程”推进提供前瞻性决策参考,让教师在知行合一中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问题:实现科技自主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良性互动,教育要进一步发挥先导性、基础性支撑作用。这其中,教师队伍应如何发挥关键作用?

  唐洪武:一是使命赋能,激发内生动力。教师要不断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职业荣誉感,压实教书育人第一责任,实现从会教、到善教,再到乐教的提升。华工出台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工作方案,实施富有特色的教师教学荣誉制度,推出“敬匠心教师风采展”等专栏,报道了超百位优秀导师事迹,营造了尊师重教、优秀人才争相从教的良好氛围,激励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培根铸魂,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

  二是科教融汇,双向引领发展。教师要在以教学促进科研、以科研推动教学的良性互动中育英才、出成果、作贡献。华工将优势科研资源融入人才自主培养环节,鼓励教师在省部级以上重大基础科研项目、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中遴选符合学生特点的科研任务,建设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深度学习课堂,构建起具有华工特色的科教融汇教学体系。

  三是产教融合,创新协同育人。教师要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以“使命驱动+创新协同”激活自身动能,在产教融合的浪潮中筑牢强国人才根基。华工以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为示范,全面加强与大企、大院、大所的合作,教师深入参与集成电路、新材料、人工智能、生物医疗器械等关键领域的科研攻关,做实产教融合“共同体”,着力自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和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

  问题:当前,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智能机器人等新技术对教育变革产生广泛影响。在全面推进数字化赋能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学校主要推出了哪些举措?

  唐洪武:一是顶层设计唤醒意识。华工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实施《华南理工大学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2025—2027)》,将信息化教学及AI工具应用培训列入三年轮训,把人工智能素养作为新时期教师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持续增强智慧教育供给能力,推动教师形成“数据驱动教学”的思维共识。

  二是加强培训提升技能。华工依托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AI赋能教师成长支持平台,开展智慧教学设计、AI工具实训、混合式教学等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以新技术打造“智能助教”和“数字人教师”。比如,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分析授课内容和师生行为数据,综合评价课堂教学情况,生成面向知识点的知识图谱等课件资源,拓展教师教学技能边界。

  三是夯基筑台营造场景。华工搭建了“一站式服务”平台和“智慧教学管理”系统,建设了具备知识图谱构建、智能出题、作业辅助的“百步梯学堂”,以及智慧教学平台、未来学习中心、AIGC工具集等。依托物联网和AI算法,构建智慧能源管理平台,打造教育新范式和教学新形态,为教师提供节能、高效、舒适的教学科研环境。

  四是转变综合评价机制。华工大力实施人工智能全面赋能本科教育教学工作方案,构建“数智”评价体系,重点评估教师教学实效、育人能力与科研贡献的综合表现,推动教师形成数据驱动、持续改进的工作思维与职业行为。比如,法学院L-code智能法律项目,这一师生共同实施的“AI+”双创活动,在司法实践场景取得新突破。

  问题:面向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目标,您心目中高等教育发展的理想图景是怎样的?教育家精神如何发挥引领作用?

  唐洪武:到2035年,我国一定能建成教育强国。具体而言,高等教育将培育更多的时代新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锻造更多的大国良师投身教书育人事业,孕育更多的顶尖科学家和卓越工程师攻坚前沿科技领域,产生更多的重大科技成果加速产业创新,创造更多的优质资源面向全球开放共享。高等教育将实现服务国家战略能力的显著跃升,内部治理的现代化水平显著跃升。

  在迈向这一理想图景的进程中,教育家精神作为贯穿始终的价值主线和时代风尚,是引领教育工作者的精神坐标、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动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重要源泉。教育家精神引领高校锚定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方向,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推动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在教师培养培训、管理评价、荣誉激励全链条中筑牢根基,加快建设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这一教育实践的主体,不断增强理论涵养、教书育人、服务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案例,在解决产业、行业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自觉将教育初心使命转化为服务教育强国建设的具体行动,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贡献。

关键词:

推荐DIY文章
主机存在磨损或划痕风险 PICO4便携包宣布召回
穿越湖海!特斯拉Cybertruck电动皮卡可以当“船”用
vivoXFold+折叠旗舰开售 配备蔡司全焦段旗舰四摄
飞凡R7正式上市 全系标配换电架构
中兴Axon30S开售 拥有黑色蓝色两款配色
荣耀MagicBookV14 2022正式开售 搭载TOF传感器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