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品质高中学科建设的价值追求与实践路径

与高校不同,中小学学科建设应根据基础教育目标和学科内在本质,结合学校及学科实际,促进学科教育教学水平发展与提高。中小学学科建设应聚焦于基于学科本质的学科功能定位、课程设置与开发、教学改革、校本教研、教师专业发展及学科组织创新等六个层面。为此,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简称“省前中”)设立了学科发展中心,围绕学科育人、课程教学、教育教研与组织管理等内容,组建了理论研习与实践研究学科共同体。相比传统的学科教研组建设,学科发展中心建设更加强调以内生化、柔性化、系统化的教师共同体建设促进学校育人模式的转型,从而满足相关多元主体对教育的需求。

一、高品质高中学科建设的价值何在

(一)学科建设是高中教育综合改革的落地行动

高品质高中学科建设不同于一般传统的学科教研组建设,是在学术领导中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让其从学科发展的专业角度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教学模式创新,以及学校综合改革实践智慧的贡献。详细来说,学科发展中心一方面会以共同体形式促进教师对学科育人问题的慎思、协商与转化,进行以教育目标达成度、内容关联统整度与教学实施多样性进行学科育人的评估与改进,进而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另一方面,学科发展中心建设将营造平等协商、专业建言的交流氛围,有助于教师提出学科发展建议,且由同样承担学科教学任务的行政人员讨论、吸纳或调适,进而将实践性智慧转化为促进学校综合改革的各类制度或决定。因此,学科发展中心建设是高中综合改革的落地行动。

(二)学科建设是深化学科育人价值的必由之路

不同学科所具备的育人价值不同,学生所需要掌握的不只是学科知识,还要通过对高中学科核心概念的学习,掌握其本质的结构体系、学科思想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然而,深化学科育人,学科教师必须具备透视学科发展核心脉络、组织适切学习经验,并进行多元教学转化的“学科之眼”。学科发展中心建设恰恰以学科教师专业发展为中介,用以促进学生建构整个学科知识体系,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因此,学科发展中心建设是深度开发与转化学科育人价值的必由之路。

(三)学科建设是学科教学知识再生产的迫切需求

学科教学知识再生产包括对课程的设计、教学的实施、评价的改革、项目的开展、问题的解决等,这些都需要学科发展中心作出体系化考量。面对未来更具有挑战性的教学问题、复杂性的学科主题、不确定性的学生发展需求,需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更加注重学科教学知识的生成与推演,更加重视育人方式的变革,以实现学生、教师、知识、环境四要素的整体优化为原则,以学科教学知识的把握、应用、生成、生产、创造为关键,以队伍的专业化提升为保障,这些都构成了学科教学知识再生产的迫切需求。

二、聚力高品质高中学科建设的实践路径

(一)本位深耕:追寻“一个经验”的课程教学改革

学科建设本位应当依据学生生命的成长特性,此时课程教学作为学习经验的直接载体与转化路径,其能否适切、丰富且完整地传递给学生则体现得尤为重要。由此可见,学科发展中心的建设应当让学科教师在理论研习与实践研究的过程中,追寻“一个经验”的课程教学改革。因此,学科发展中心的建设应当让学科共同体教师在课程教学改革中注重给予学生经验的完整性、情境性与审美性。

省前中在课程建设上进行了学习经验的统整化,这既包含了内容难度的纵向进阶,也囊括了主题概念的横向贯穿。从纵向上来说,设置学科学习的共同基础课程(必修)、志向提升课程(选择性必修)与素养拓展课程(选修);从横向上来讲,面向“一个经验”生成的完整性与真实性需要,整合形成学科内课程、领域内课程与跨领域课程。在教学改革方面,一方面为突出经验获取的真实性与情境性,各学科在建设中凝练了体现各自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如生物学学科发展中心凝练了基于大概念的主题式情境教学模式,物理学科发展中心凝练了融5E环的生动课堂教学模式,数学学科发展中心提炼了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进阶教学模式等。另一方面为体现经验获取的连贯一致、实践应用与自我图式建构,在课堂教学发生的全过程应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在教学实施前应运用设计思维,开展单元—课时教学设计、学生学习设计和评价设计等三类设计;课堂教学结束后应持续关注课后的精准化诊断、成长性反思,关注学生在已有基础上的“增值”。

(二)特质精进:探索项目引领的教科研社群发展

只有各学科发展中心建设体现出差异性,呈现出“百花齐放、齐头并进”的整体趋势,才能全方位促进学校办学质量的提升。省前中在长期的实践探索中,形成了以项目引领为核心的教科研社群发展。整个学科发展中心建设的引领项目应当是让社群内教师均十分认同、愿意践行的教科研项目,且此教科研项目能够体现学科特质,符合学科育人价值深度开发的基本要求。此外,在项目引领过程中,还要通过管理制度的落实、交流平台的搭建与多元主体的引入激发教科研社群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从而有效保障教师个体教科研水平的提升。

具体而言,省前中深化学科教科研的广度与深度,着力创建了一批学科高端研究项目。项目的选定要求在保留学科历史优势的同时,坚持国际化新视野,找准学科教学的前沿方向。同时,项目要立足于本土实践,能结合学科建设开展深入研究,进行整体的系统化设计。例如物理学科发展中心基于长期实践进行的物理实验育人实践探索,进而确立了教学成果奖培育的“启智行道:物理实验育人探索三十年”项目。历史学科发展中心借助地域文化资源,开展了“延陵春秋博物馆课程基地建设”项目等。此外,为促进项目引领的实效性,学校不仅以各类活动的展开与制度的考核,让阅读反思与专业表达成为专业生活的常态,如鼓励教师积极撰写教后反思,发表学术论文,勇于提出教学主张,共享教育教学智慧等;还搭建学科交流的平台,加强与高等学校、科技学会、教科研机构等的交流合作。

(三)环境协同:建设虚实结合的具身化学习空间

具身化学习空间不仅可以使得各种环境的布置、氛围的创建与资源的介入相得益彰,还可以借由虚拟空间与实体空间的相互配合,促进教师品悟发展中心的深层价值,凝聚学科未来的发展共识,内化不懈追求的成长观念。

在校内资源方面,省前中优化了学科空间,建设了学科专用馆室。如语文、外语学科整合图书馆、国学馆、外文馆资源,建设跨文化素养培养基地。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以科学素养为指向,整合“环境生命”生物课程基地和“启创”物理实践课程基地,改造实验楼,建成创客教育和STEM课程中心。在校外资源方面,进一步开拓了社会资源,建设校外学科基地。利用地域相关的资源优势,合作共建一批校外社会实践与劳动教育基地、通用技术基地、职业生涯体验场所。在信息化资源建设方面,通过建设虚拟实验室,利用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创设与生活关联、任务导向的真实情境,推动学生开展项目化、合作化与具身化的学习,并引进人工智能实验设备,尝试操作规范性的智能识别,建立学生学习测评分析系统。

(黄惠涛 作者系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校长)

《人民教育》杂志2021年第24期

关键词: ​​​​​高品质高中学科建设的价值追求与实践路径

推荐DIY文章
主机存在磨损或划痕风险 PICO4便携包宣布召回
穿越湖海!特斯拉Cybertruck电动皮卡可以当“船”用
vivoXFold+折叠旗舰开售 配备蔡司全焦段旗舰四摄
飞凡R7正式上市 全系标配换电架构
中兴Axon30S开售 拥有黑色蓝色两款配色
荣耀MagicBookV14 2022正式开售 搭载TOF传感器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