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六州地区是指海北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玉树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在六州地区,把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结合起来,统一审视、互为因果、彼此推进,既有利于提高新一代青年学生掌握高水平的学科文化知识,提升道德品质,提高民族认同感,也有利于提高全省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
因此,我们在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过程中认真思考实施路径,提出若干建议,希望逐步形成不断添加“方法元素”的“行动策略集”。
充分认识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意义
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国,大力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树立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认同感,有利于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进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有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强国必先强语,强语助力强国。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普及工作,制定了与新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发展规划,推动了我国语言文字工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行力度、提高普及程度和应用规范水平,不仅能够方便各地域间人们的沟通、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还将对维护国家统一、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产生重要作用,有助于提高中华民族立足于世界的软实力和硬实力。语言文字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是国家繁荣发展的根基,在国家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语言文字工作具有基础性、全局性、社会性和全民性特点,当前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国家认同的纽带和民族团结的基础”已深入人心。
学校教育是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主要渠道
学校教育是提高国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主要渠道,应当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学校在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方面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工作,创造良好的普通话使用环境,确保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在民族地区学校,通过开设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课程、实施少数民族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等级考试、开发推广义务教育阶段数理化双语数字教学资源等措施,不断提升民族地区师生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注意发挥学校对社会和家庭的辐射带动作用,鼓励学生帮助家长学习普通话,辐射带动提升全社会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应用水平。
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关键是用好国家统编教材
中小学校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全面使用,其关键是用好国家统编教材,把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和使用三科统编教材结合起来。自2020年秋季学期起,全省民族地区学校义务教育阶段(民族语言授课学校)全面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版本的统编教材。计划到2022年全省所有高中学校全覆盖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版本统编教材。
为了全力推进三科统编教材的使用,青海省制定了《青海省国家统编义务教育“三科”教学研究行动计划(2020—2023年)》,推动成立了省级、市州级三科教学指导专家委员会,面向全省中小学聘任了省级兼职教研员,规定了兼职教研员的权利与义务,基于数据撰写了青海省六州地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科教师的专业素养分析报告。
积极实施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工程
在充分考虑全省民族地区师生学习普通话的具体特点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具体情况的基础上,积极实施全省六州地区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工程,做好培训规划,精心研制培训实施方案,优选培训课程内容,创新培训方式方法,通过脱产培训、远程学习、校本研修、送培下乡、“一对一”精准帮扶等方式确保培训质量,突出特色与实效。在六州地区学前教育阶段,全面实施“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
把全省六州教师教育教学基本功训练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结合起来,重点抓好广大教师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基本素养,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基本规范标准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步融入培训内容,强化校长和教师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自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使用环境。在各类研训和教学竞赛活动中,全面使用普通话参赛和授课,构建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良好氛围。
通过多种形式的学科教研活动,提升课程实施水平
我们大力倡导学校层面通过“研究”和“行动”的双重、互动、循环的研究活动和参与历程,提高所有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促进教师将教学研究的发现直接运用于课堂实践和学生发展,目的在于唤醒一线教师、校长、教育管理者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实践者等广泛群体的研究意识和行动意识,使他们更有力量参与教育教学教研质量的提升,在研究的状态下积极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动能力。具体建议如下:
一是在民族地区教研单位的内设机构中,组建专门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研究工作项目小组。
二是提高课堂教学品质。从课堂教学设计入手,制定课程的课堂教学基本规范。针对当地学情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改进语文和民族语文的传统教学模式,在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同时,保护好本民族文化,做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播者和传承者。
三是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和表达能力。通过5-6年的过渡期,强化民族地区每年新入校学生的普通话表达水平,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能力。通过口语交际展示、普通话演讲、空中课堂、文艺活动、征文比赛、汉字书法比赛、文学作品研读赏析等手段,全面提高学生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兴趣,提高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交际能力。在教师群体中,坚定开展基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学和教研,举办学校内、县域内、市州内乃至全省范围内的民族地区教师普通话演讲大赛、名著阅读分享会等活动,提倡教师订阅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版本的国内优秀期刊。
四是全面构建全省教研工作体系。明确教研职能,切实发挥教学研究在专业引领和专业支撑中的作用。各级教研机构要进一步下移教研重心,以学校为基地,与中小学教师结成教学研究共同体,为学校的校本教研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专业指导。要求学校教研组带动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充分发挥教师作为校本教研的主体作用。州县教研机构要搭建区域教研联盟,定期开展有主题、有设计、有评价的教研活动,交流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的经验。
五是在学校层面扎实开展课程改革、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推动学校认真落实教学基本要求和教学管理流程,通过集体教研等校本教研制度,引导广大教师坚持集体备课、认真开展教学设计,通过校本教研提升教师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让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执教公开课、研究课和示范课。加强教师的跟岗研修和在职培训,鼓励教师在学校的统一协调、帮助和指导下,联合校内外专家,研制开发适合本地区本学校的课程资源,研发语文辅助教材和读物,汇总形成资源包并持续滚动优化。坚持形式多样的教学课题研究,提炼个人教育教学经验,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表达研究成果。
六是要求充分挖掘课程内在的育人价值。要按照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引导教师充分研究各学科的本质特点,进一步明确各学科在核心知识、思想方法、关键能力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教学要求,发挥各学科课程独特的育人功能。
七是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加大教育信息化建设力度,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破解民族地区的师资短缺和专业水平相对较低的现实问题。加强各级各类学校的校园网建设,实现“班班通”,通过“教师研修社区”“名师工作室”“网络课堂”“精品课程”等优质网络资源,提升民族学校课堂教学和学科教研的品质。加大网络优质教育资源的推介与应用,帮助六州地区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学生学习的新环境、新条件。东西部之间多种形式的跨区域校际合作,主要以同步课堂、名师网络课堂、双师工作坊、名师网络录像与当地教师辅导结合等模式开展教学,探索名师网络课堂和远程协同教研,展开深度交流和研讨,这些都需要交流双方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交流媒介。目前全省也已经开始全面实施“三个课堂”,即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课堂等信息技术项目,这一切都要求教师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基本的交流语言参与跨区域的各种研修活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和交流,必须和教育信息化、远程协同教研、课程融合开发等现代元素结合起来,实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和教学效果提升的双赢局面。
全面运用省内外教育资源,达成语言扶贫效果
扶贫先扶智,扶智先通语。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我国的基本语言政策,其核心理念是提升各族群众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增强内生发展动力,这与国家扶贫减贫战略在政策与理念上高度契合。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并提升学习者的能力水平,有助于我国从人口资源大国变为人力资源强国。在这个过程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成为重要的生产力,有助于贫困地区升级发展模式,有助于精准扶贫。目前开展的东部省份全面援青活动,有助于我们充分利用先进地区的经验和方法,为语言扶贫赋能,通过教育领域协同扶贫、发达地区经验传播和本土经验提炼等手段,努力促进先进教研方法落地,内化教研成果,不断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
(作者吴登文,系青海省中小学教学研究与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员)(《中国民族教育》杂志2021年第12期)
关键词: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助力民族地区教育质量提升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