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类校外培训的逐利时代将彻底成为过去式,进入公益普惠时代。随着各地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政府定价标准的陆续明晰,未来每人每课时低至5元或将成为现实。
官方陆续公布拟定价标准
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的文件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线上和线下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属于非营利性机构收费,依法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由各地政府制定基准收费标准。
据中国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海南、山东、四川、山西、云南、浙江、广西七个省(区、市)出台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标准,并公开征求意见。湖南省部分城市的政府指导价已明确并公布,全国各地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标准有望在本月底前陆续出炉。
根据各地已披露的征求意见稿或试行文件,按不同班型分类制定的标准课程时长和基准收费标准,班型可分为10人以下、10-35人、35人以上三种类型;标准课程时长为线上30分钟,线下45分钟,实际课程时长不一样的按比例折算。基准收费标准以“元/课时·人次”为计量单位进行核算。收费标准上浮幅度不得超过10%,下浮不限。不同学科、不同学段的成本差异可在允许的浮动范围内调整解决。
学科类校外培训进入普惠时代
“双减”后学科类校外培训如何定价备受关注。从目前各地拟制定或试行的指导价标准来看,低价普惠成为主流,收费标准大多集中在30元/课时·人次-70元/课时·人次。
与此前动辄成百上千元的天价补课费相比,几十元的课时费可以说是相当“友好”,甚至有的课时费低至个位数。海南省发改委、省教育厅印发的《关于明确我省部分市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标准相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显示,海南部分县市线下学科类培训机构基准价分为25元/课时·人次、7元/课时·人次、5元/课时·人次三种。山西也拟将部分县区的培训指导价定为7元/课时·人次。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政府指导定价标准被认为是监管学科类培训机构“最后的靴子”,政府指导定价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坚持机构的非营利性,在扣除成本之后,机构能维持运行而不能逐利。
按照教育部等三部门设定的时间线,各地要在今年年底之前出台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政府指导价管理政策,也就是说,从明年开始,学科类校外培训的逐利时代将彻底成为过去式。
低位定价仍要遵循市场规律
不过,较低的政府指导定价也引发了另一忧虑:如此低的价位能保证培训机构正常运行吗,培训机构是否会为了节约成本给课程质量“注水”?
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家庭收入,以及教育资源等存在差异,科学合理地确定收费标准具有较大难度,所以目前已正式明确政府指导价的城市均设定了试行期或有效期,给市场认可留出探索空间。
“政府指导定价并不是越低越好,需要结合机构的经营成本、市场对培训的需求以及当地的消费水平确定。”熊丙奇表示,政府指导定价要遵循基本市场规律,学科类培训机构“营改非”之后,已经没有资本化运作的空间,需要治理的是机构的天价收费,因此,政府指导定价只要能遏制天价收费就已达到目标,不宜设定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定价,这会让很多学科类培训机构放弃“营转非”选择退出。而当家长的培训需求无法通过合法机构满足时,很可能转入地下培训,反而增大监管难度。
熊丙奇提醒,按照各地提出的政府指导定价标准,一对一的学科培训很难再搞下去。相关部门要警惕的另一种情况是,有些家长如果希望机构提供一对一服务,很可能签署阴阳合同,合同里按政府指导定价签,家长另外再给机构一笔费用,补上“市场差额”,这也会带来监管乱像,影响资金监管的落实。(记者 王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