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已初步建成,我国传统制造业依旧面临着技术工人断档的紧迫形势。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步入新时期。
深化校企合作
在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必经之路”。早在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就提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2018年2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中强调,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
意见首先明确了职业教育将呈现政府统筹管理、行业企业积极举办,以及社会力量深度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在此基础上,推动完善产教深度融合,鼓励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举办职业教育,鼓励各类企业依法参与举办职业教育;鼓励职业学校与社会资本合作共建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实训基地,共建共享公共实训基地。
在深化校企合作方面,要求职业学校在企业设立实习实训基地、企业在职业学校建设培养培训基地。推动校企共建共管产业学院、企业学院,延伸职业学校办学空间。
意见进一步拓展了校企合作的内容形式,要求职业学校主动吸纳行业龙头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专业规划、课程设置、教材开发、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合作共建新专业、开发新课程,以及开展订单培养。并鼓励行业龙头企业主导建立全国性、行业性职教集团,推进实体化运作。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人力资源专家、安徽省劳动协会常务理事汪张明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扩充高素质人才队伍,应当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技术层面的指导作用。政策鼓励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促进双边协作培养,有利于形成校企资源互通、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
“意见中‘鼓励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举办职业教育,鼓励各类企业依法参与举办职业教育’的举措引起了舆论关注,此举是为了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但同时还应注意的是,没有办学自主权,职业院校难以实现高质量和有特色的办学。因此企业参与举办职业教育,还需从根本上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建立现代职业院校制度。”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对记者表示。
师资建设提速
教师是发展职业教育的第一资源,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当前,职业教育教师队伍还存在着数量不足、来源单一、校企双向流动不畅、结构性矛盾突出、管理体制机制不灵活,以及专业化水平偏低的问题,尤其是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和教学团队短缺,已成为制约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瓶颈。
在推动教师队伍提质增量方面,意见明确,将完善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认定制度,在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中强化专业教学和实践要求。制定双师型教师标准,完善教师招聘,以及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绩效考核标准,并按照职业学校生师比例和结构要求配齐专业教师。
同时,继续实施素质提高计划,促进职业院校教师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支持高水平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落实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的规定。并支持企业技术骨干到学校从教,推进固定岗与流动岗相结合、校企互聘兼职的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继续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
汪张明对记者表示,要培养出社会及市场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既要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又要打通技术骨干、能工巧匠走上讲台、带徒实践的通道,才能充分保障职业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这也是政策的意义所在。
多措并举提高吸引力
为了解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意向,《中国青年报》教育科学部近日面向全国职业院校学生发放调查问卷。问卷结果显示,超过六成的受访学生不愿选择当蓝领。值得注意的是,导致他们不再青睐蓝领工作的原因是多重的,例如生活枯燥单一、工作环境差、不看好蓝领职业发展前景,以及基层工资低等。
熊丙奇认为,职业院校学生不愿接受蓝领工作,除当前许多职业院校在办学方面存在不足(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不匹配等)外,也与职业教育的定位和对办学资源保障的不足有关。职业院校要向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技能教育,必须加强师资建设、课程建设,以及实习实训建设,推进深度产教融合教育。但这些都需要经费投入,并建立长效机制。
“要摆脱困境,当务之急就是要以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为出发点,提高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引导职业院校坚持职业教育定位,切实加强师资、课程建设。以高质量的技能教育,培养学生争做技能人才的志向,为制造业转型输送高素质人才。”熊丙奇对记者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意见已将增加职业教育经费纳入规划当中。意见明确,将加快修订职业教育法。健全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职业教育经费的体制。优化支出结构,新增教育经费向职业教育倾斜。严禁以学费、社会服务收入冲抵生均拨款,探索建立基于专业大类的职业教育差异化生均拨款制度。
“意识形态对职业教育的认可也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上述媒体调查的因素之外,社会意识形态对技能岗位前景的认可度不够,是导致年轻人不愿投身蓝领工作的重要因素,这就需要全社会营造尊重技能人才的氛围。同时,企业也需在薪酬福利激励方面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设计。值得欣喜的是,意见已经带来了‘好消息’。”汪张明说道。
记者了解到,在优化技术人才发展方面,意见明确将打通职业学校毕业生在就业、落户、参加招聘、职称评审、晋升等方面的通道,与普通学校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各地将符合条件的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纳入高层次人才计划,探索从优秀产业工人和农业农村人才中培养选拔干部机制,加大技术技能人才薪酬激励力度,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社会地位。(记者 王彤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