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广东省深圳市滨河实验中学语文教师章璇为了研究好“双减”文件,给自己额外加了不少学习计划。章璇知道,在教学任务没有减、教学难度没有降、家长期待没有少的前提下,“双减”工作将给教师的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双减”政策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作为“双减”工作的重要执行者和推动者,教师们的工作将迎来哪些变化和挑战?面对大形势,教师应如何同步调整好自己的小目标?
“双减”挑战教师专业能力
看完文件后,章璇的第一感受是,“双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作业量和课外‘补餐’的减少,家长和学生对校内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在不增加作业量、不增加时间的情况下,给学生们更有效率的校内学习?”
她的这一思考也指向了“双减”落地对教师的真正挑战。
“通过规范校外培训市场,让学生有更多时间留在学校、投入校内学习只是路径,‘双减’取得实效,关键在教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新翠表示,“双减”政策推行后,社会对校内教育质量的追求和要求甚至会更高,这需要教师下更大功夫、投入更多精力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对照《意见》要求,加强作业研究、做好课后服务,是“双减”对教师的具体要求,也是教师实现教学提质增效的突围方向。
从作业研究来看,李新翠表示,教师要基于证据与科学的作业布置,像备课一样“备”作业。
采访中,记者发现,随着“五项管理”工作的不断推进,目前,不少学校已经采取学科组统一制定作业计划、布置分层作业、利用假期更多地开展跨学科融合作业等。不过,教师们也表示,面对“双减”带来的新要求,学校管理者、教师,乃至家长仍需进一步改变传统作业观念,真正抛弃“搬砖式”作业,认可和接纳“新式”作业。
章璇观察到,教师对“以教定学”的传统授课模式依然有很大惯性,对学生学习兴趣、创造力、课堂效率的关注仍显不足。
“理解‘双减’,教师一定要站在更高的层面去看,从教育的本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甚至是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看,而不能只把它简单视为减少学生作业、延长服务时间,要改变观念积极作为。”李新翠说。
进一步为教师减负更显紧迫
新学期,“三点半”难题将不再是家长的困扰。
根据《意见》要求,学校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各地相继细化要求,如北京要求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下午5点30分。学生在校时间的延长,也意味着教师工作时间的延长。
这是否会增加教师负担,成为社会新的讨论热点。
对此,李新翠表示,当谈及“负担”时,首先需要明确,对于教师而言,提供课后服务、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和开展家校合作等,都属于教师教书育人所要承担和履行的具体职责,而当前最需要关注和解决的是那些超出教师本职范围的非教学类负担。
各类数据填报、名目繁多的会议,甚至各类软件下载任务……采访中,无论是初中还是小学,教师们普遍认为非教学任务占据了自己过多时间,不仅消磨了自己的教育热情,还让自己没有充足的时间、精力用在教育教学工作中。
2019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旨在进一步为教师减负。曾参与文件起草工作的李新翠表示,从本质上来看,“双减”精神和这一文件是高度统一的,都是要引导教师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作业研究、教学观念改进和教学水平提升上,聚焦在教育教学提质增效上。
浙江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李昂然表示,面对“双减”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出的更高要求,更需要关注教师不合理负担的减轻,在为学生减轻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同时,进一步为教师减轻非教学类负担。
李新翠也表示,各地要高度重视、思考负担的表现和形成原因,综合施策,从负担形成的深层机理上为教师真正减负。
为教师提供更多支持保障
作为教育社会学研究者,李昂然的观察视角往往从结构出发。在他看来,“双减”背景下,作为连接学校和家庭的“桥梁”,教师群体处在相对脆弱的位置。“家长对于孩子享有更好的教育有迫切的需求,同时,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相关政策还在不断探索和完善。因此,教师其实是处在需求方和监管方的双重压力下。”
李新翠表示,“双减”大势下,教师不仅要以积极主动的状态沉下心、俯下身做好学生研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还需要得到更好的保障和帮助。
“学校管理者的顶层设计和指导,最重要的是指导教师怎么做。”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东城实验小学校长蒋守成介绍,围绕“双减”政策如何落地,他所在的学校正在对教师开展校本化的培训。
“要把约束性的‘红绿灯’换成引导教师主动作为的‘导航仪’,指导教师改变课堂教学、优化作业布置、开展课后服务,需要学校管理者从整体去推进。”蒋守成说。
“我的同事人人都是‘时间管理大师’,学生午餐午休、课后延时服务和晚自习,都需要我们陪护或者看堂,晚上回到家常常和家长沟通到很晚……”江西某中学教师、班主任万芳(化名)谈到的问题,正是近年来班主任群体教学管理任务过重的缩影。
“双减”下,如何在促进每个孩子个性化发展和教师有限的时间精力之间取得平衡?今年开始,江苏镇江开始全面探索全员导师制度,所有教师都要当班主任,对口负责联系若干学生。“一方面,这落实了全员育人,让音体美等教师也体验班主任的工作,有了育人成就感。另一方面,这也为精准化关怀学生全面成长、深入开展家校互动提供了必要基础。”镇江市教育局副局长黄科文说。
除了盘活校内资源外,李新翠表示,还可以通过改革师资配置制度等举措确保“双减”工作取得实效。她建议,适时提高生均经费和公用经费标准,保障教师待遇,并且通过社会购买满足高质量课后服务需求,减轻教师负担。“新的改革要求给教师带来了新挑战,确实需要各级政府和学校千方百计为教师提供更好的工作条件和更优质的职业保障。”
“不破不立。但相比于破,立的过程则相对漫长,需要不断探索。”李昂然表示,围绕教育质量提升和教育公平这两大目标,要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地进行相关探索。“‘双减’落地需要精准和个性化,这其中尤其需要关注好教师群体的状态和权益。”(梁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