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孩子几点放学?”“参加课后服务了吗?”“还补不补课了?”新学期伊始,不少中小学生家长见面互相打招呼的话题齐刷刷变成了这样。今年秋季学期是中小学全面落实“双减”工作的第一个学期,家长们纷纷表示既有欢喜也有担忧。
课后服务门槛放宽
河北石家庄的三年级学生家长王虹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作为家长新学期感受到的最大变化就是学校把学生参加课后服务的门槛放宽了,“以前学校也提供课后托管,但只有家长是双职工确实存在接送困难的学生才能申请参加,而且还需要用人单位提供书面证明。”王虹告诉记者,新学期则没有这样的要求了,只要有需求的家长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并与学校签订协议,学生就可以参加。
开学前夕,王虹收到了孩子学校发来的“学生校内课后服务政策家长明白纸”,根据“明白纸”,新学期学校将在周一至周五每天开展课后服务,最晚至晚上六点,内容以学生自主完成作业为主,酌情开展一些艺术、体育、科技、阅读等特色活动。“这项课后服务的灵活性比较强,实行每月准入准出制度,我给孩子报了名。”王虹说。
孩子刚参加课后服务一周时间,王虹就发现了一些可喜的现象。“以前孩子在家做作业很拖拉,我在旁边辅导也跟着着急上火,现在教室里同学们一起写,他的效率提高了,还能有时间做一些课外阅读。”
“感觉比上小学的时候还轻松。”这是北京西城区某学校初一新生家长李如勤对新学期的最大感受。新学期开学后,李如勤把孩子的所有课外培训班都停了,孩子压力小了,家长也跟着轻松。李如勤介绍,孩子所在的初中每周提供五天课后服务,最长有两个小时,目前的内容以自主学习为主,从下周开始会加入合唱、排球、舞蹈等社团活动,供学生自由选择。下午五点半课后服务结束后,学生还可以在学校吃晚餐,6点20分才净校,给家长接孩子留出了更多的时间。
不过,也有家长对记者讲述了颇为无奈的体验。“孩子到家理直气壮地跟我说,老师说二年级没有作业,我再给他布置学习任务都没底气了。”一位二年级家长苦笑着说道。
要不要补习是个问题
7月24日,随着教育部网站公布了由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政策正式落地,对学科类校外培训作出最强禁令,面向中小学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严禁超标超前培训。
不少“苦课外培训班久矣”的家长对此喜闻乐见,不过,也有人表示出忧虑:周末和节假日补课被禁止了,那课外辅导还要不要进行?又如何进行?面对需要重新进行的学习安排,有些家长的焦虑依旧无处安放。
家住北京朝阳区的五年级学生家长刘峰告诉记者,他的孩子成绩在班里属于中等水平,一直利用周末和节假日时间补习英语和数学,“双减”政策出台后,线下的暑期班上满一期后就停课了。“新学期之后学科类的辅导班只能周中上,还在犹豫要不要给他报名,毕竟完成课内任务也要花时间,不想让孩子太累。可一想到即将要到来的小升初考试,以及考高中面临的普职分流,就觉得补习班还是有必要上。”刘峰告诉记者,他目前的想法是给孩子报网课,周中没时间看直播就等到周末跟着回放学。
李如勤同样也受到这个问题的困扰。她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之所以新学期把所有课外培训班都停掉,是考虑到孩子刚升入初中,还未摸清初一的学习节奏和作业情况,不敢贸然加课。“从开学第一周的情况来看,孩子的作业量不多,基本上在学校就都做完了。如果一直这样,后期会考虑给孩子额外买一些练习册或再报课外培训班。”
“即使有‘双减’政策,别的孩子依旧在学,你不学就感觉被落下了。”李如勤告诉记者,“双减”政策出台之后,家长群里的焦虑并没有缓解太多,培训机构不行了,就找别的补习渠道。例如还未开学就有人在家长群里组织“攒班”,把有补课需求的学生聚在一起,请名师来给授课。而号称为了保证安全,组织者对所谓名师的信息讳莫如深。
“双减”步伐持续迈进
不论家长们对新学期的反应如何,毫无疑问的是,一场关乎教育与学生成才成长的变革正在徐徐展开。“双减”政策正式出台之后,一揽子落实其工作要求的实质性措施相继“面市”,足以彰显相关部门改良教育生态、缓解家长焦虑、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之决心。
7月28日,教育部宣布将面向全国中小学校和教师开展为期九个月的有偿补课和违规收受礼品礼金问题专项整治,聚焦中小学教师“课上不讲课下讲”“组织开办校外培训班”“到校外培训机构兼职”“同家长搞利益交换”等突出问题。
在刚刚过去的暑假,深圳、北京先后提出推行和完善教师轮岗制度,通过干部教师跨校、跨学区流动来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缩小城乡、区域、学校间教育水平差距,健全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新学期开学前夕,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明确从这个秋季学期开始,对于小学一二年级,将不再进行纸笔考试,其他年级每学期组织一次期末考试,初中年级从实际出发可适当安排一次期中考试;学校和班级不得组织周考、月考、单元考试等其他各类考试,也不得以测试、测验、限时练习、学情调研等各种名义变相组织考试。试图通过对考试指挥棒的变革,使学校教育从更多关注分数向关注孩子全面成长上转变。
开学第二周,教育部等相关部门更是连续三天印发针对校外培训各项活动管理的文件,对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材料及收费作出明确规定。9月8日,教育部网站公布《关于坚决查处变相违规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问题的通知》,对“双减”之后一些地方出现的学科类培训转入地下,换个“马甲”逃避监管等隐形变异问题再下“猛药”,以咨询、文化传播、“家政服务”“住家教师”“众筹私教”等名义开展学科类培训,在非登记场所开展培训,“直播变录播”等违规行为将被严厉查处。(记者 王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