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高薪招聘博士,还是每年巨额研发投入,都可以看到,华为正在加大对基础科学的研究力度,这或许就是华为未来的底气所在。
文| 甲方研究社作者 (本文独家首发腾讯科技,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华为从来不是一家缺新闻的公司,从创始人任正非频繁接受采访、各种内部讲话曝光,到“大嘴”余承东口无遮拦,再到鸿蒙系统、Mate X等新品惊艳问世,但上周一份曝光的华为内部邮件,依旧吸引了眼球。
7月23日,一份华为总裁办签发的最新邮件显示,华为对8位2019届顶尖学生实行年薪制管理,年薪为100万~200万元不等。
邮件表示,华为要用顶级的挑战和薪酬去吸引顶尖人才,今年将从全世界招进20-30名天才“少年”,今后逐渐增加,调整队伍作战能力结构。
在媒体的层层追踪下,8位“天才少年”的身份也被一一曝光。邮件显示,拿到最高年薪的两位博士毕业生分别叫钟钊和秦通,他们的年薪为182-201万元。
据媒体报道,钟钊毕业于中科院自动化所,专业为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主要从事自动化深度神经网络的研究,其导师是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副所长刘成林。
秦通则是香港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博士生,曾获得IEEE IROS 2018最佳学生论文奖,其研究兴趣主要包括机器视觉SLAM,视觉惯导融合,多传感器定位。
此外,其他六位博士毕业生的专业、研究,均和人工智能、物联网、自动化等领域相关。
如果从表面上,这仅仅是一封简单的年薪激励邮件,但这背后也折射出华为的人才观,以及在当前形势下,华为业务遇到的瓶颈和难题。
任正非今年已多次谈到“人才”
如果说“5G”、“美国”是今年任正非的高频词汇,那么与“人才”相关的话题,也一定能在这份榜单中名列前茅。
今年2月,一份由任正非签发的华为内部邮件同样引发了业内热的热议,这份邮件主要反思了华为为什么留不住博士类员工 。
邮件披露的数据显示,华为博士类员工近5年累计平均离职率为21.8%,入职时间越长累计离职率越高,以华为2014年入职的博士为例,工作四年之后,只有57%留在公司。
邮件重点强调,更令人担忧的是特招博士的离职情况。据悉,华为的特招博士主要来自国家重点实验室、已有成功项目研发实践经验的优秀博士或重点院校重点专业的优秀博士,在校招时定位为公司未来各领域内技术领军人物。
“但37%-42%的离职率也很难说我们对这类优秀人才苗子的管理处于较好的状态吧。”这份邮件不无心痛地说道。
今年5月,任正非罕见对话国内媒体,在大家都关注5G、美国、孟晚舟、芯片的时候,任正非却又一次谈到了人才。
任正非表示,虽然中国人才济济,但还是要全球寻找人才,完全依靠中国自主创新很难成功,为什么我们不能拥抱这个世界,依靠全球创新?
据任正非介绍,华为至少有 700 名数学家、800 多名物理学家、120 多名化学家、六七千名基础研究的专家、六万多名各种高级工程师、工程师,形成这种组合在前进。
“我们自己在编的 15000 多基础研究的科学家和专家是把金钱变成知识,我们还有 60000 多应用型人才是开发产品,把知识变成金钱。我们一直支持企业外的科学家进行科研探索。”任正非如此说。
在“200万年薪”邮件曝光两天后,华为与上海交通大学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其中就包括人才的交流等内容。任正非在签约前表示,对人才的重视与尊重是国家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的关键。重视人才培养、重视基础科研则是发展的前提。
尽管华为对人才一直都持“渴求”的态度,但在一年内能如此高频地提到人才,可以看出华为的人才观也是在持续升级:更重视基础科学、更重视高精尖人才。
华为求变
华为升级人才观的背后,则是华为整体业务的变化。
从华为近几年营收趋势图可以看出,华为的营收在稳步提高,即使到了年收入千亿美元的水准,依旧可以保持近20%左右的增速。
从华为公布的2018年财报可以看出,在传统的运营商业务领域,华为实现销售收入2,940亿元,较上年甚至有所下降。最值得注意的是,华为最晚发力的消费者业务,第一次成为最高收入单元,同比增长达到了45.1%,远超华为整体营收增速。
从上图也可以看出,华为智能手机出货量持续走高,增速依旧维持在40%的高位水准,已经超越苹果,成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机厂商。
多方面数据都在说明,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核心业务,在华为的比重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在5G时代,如何能继续巩固华为智能手机的优势,也就成为了华为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手机的突破,需要基础科学的突破
经过了数年的厮杀,目前智能手机产业的格局基本已经确定,尤其是国产手机领域,华米OV的领先优势愈发明显,其他厂商的生存空间也越来越小。
但不可否认的是,近几年尽管有全面屏、人脸识别这样的创新,但整个智能手机行业的比拼,在某种程度上看,依旧停留在比拼硬件、参数的阶段,在发布会上更愿意强调摄像头的拍照效果、处理器的反应速度,甚至也有手机厂商把手机配色也当成卖点在包装,包括苹果在内,手机产业的创新越来越苍白、乏力。
手机从键盘发展到触摸屏,从功能机到智能手机,背后是数十年的基础科学研究成果的沉淀。如果想在智能手机领域有划时代意义的创新,离不开基础科学的突破。
从具体功能来看,如何能让石墨烯电池大幅度提高手机电池的续航,如何能通过基础材料学让折叠屏手机变得普及,如何能通过AI芯片让手机变得更加智能,如何让智能手机在5G时代,成为物联网的核心中枢……这些都是当前手机产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今年6月,任正非与两位著名美国技术专家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乔治·吉尔德交流时谈到,任正非表示,很多人说中国在创新上有爆炸性的增长,但这些创新大多是应用科学上的,而在基础科学的创新方面,中国还面临很大挑战。
基于这样的担忧,华为基础科学战略研究院院长徐文伟表示,华为战略研究院是一个负责5年以上的前沿技术的研究机构,通过每年3亿美元的合作经费,支持学术界开展基础科学、基础技术、技术创新的研究,是华为技术体系的重要一环。
无论是高薪招聘博士,还是每年巨额研发投入,都可以看到,华为正在加大对基础科学的研究力度,这或许就是华为未来的底气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