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范昕茹 来源:IT时报
(相关资料图)
“你看,这里有风。”一个小姑娘说着,把手中的空气检测卡放到风口处,收集着空气中可能存在的污染物……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为呼应今年“众生的地球”活动主题,戴森在上海普陀区青少年教育活动中心的“戴森创想实验室”里,开展了一场名为“保护可持续地球 小小工程师在行动”的主题活动,用实际行动启发青少年以科技守护地球,助力更加绿色清洁的未来。
在这间由戴森科技构建而成的实验室里,28名来自上海的小学生和戴森工程师一起检测空气质量,了解空气污染的相关知识,设计制作自己心目中的空气污染净化器,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空气污染治理课。
一堂戴森工程师上的空气污染课
“大家猜猜看,这些污染物都是什么?”
当老师将小朋友们收集到的空气检测卡放到显微镜下时,课堂最前方的显示屏里出现了密密麻麻的小点点,中间还夹杂着一些线条状的物质。看到原本还算干净的测试卡在显微镜下的样子,不少小朋友都惊讶地张大了嘴。
“头发?灰尘?”“衣服上的毛毛。”问题一出,小朋友就接连抢答道。
“那为什么地面上会有很多灰尘?”老师紧接着问。
“因为鞋子很脏,踩在地上会把很多灰尘带进来。”尽管不少小朋友都是第一次接触这样的话题,但他们一点也不怯场,勇敢地表达着自己的观察和猜想。
在课堂上,戴森工程师周邦宇告诉小朋友们,如今,空气污染已经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最大环境威胁之一。根据世卫组织统计,全球每年有近700万人死于空气污染。空气污染可诱发儿童的血液性疾病,呼吸道感染和哮喘加重,还会导致成年人过早死于缺血型心脏病和中风等问题。
“那我们怎么解决空气污染问题呢?”面对小朋友们的疑问,戴森工程师周邦宇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告诉小朋友们,基于室外空气污染和室内空气污染不同的成因,需要有不同的解决方案。室外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来自汽车尾气等,控制污染源是最佳的方式。而室内空气污染则来自于家居建材,可以通过科技手段来净化。
作为一名工程师,周邦宇还给小朋友们传授了戴森工程师设计解决方案时的独门秘籍。“在给出空气污染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工程师往往要经历设计、创造、测试、迭代四个阶段。”周邦宇说,“想要给出一个可行的方案,可能需要将这个过程重复成百上千次,才能成功。”
实际上,这堂生动有趣的课程完完全全是由戴森全球的工程师们共同参与设计开发的。周邦宇告诉IT时报记者,除了面向小学生的“工程解决方案:空气污染”课程,戴森还有面向学龄前儿童的工程教育课程“小小工程师挑战”,以及面向小学高年级的“设计·创造·测试”课程。
“借助这次课程,我们希望让孩子们了解工程师的思维,包括设计、创造、测试、迭代的过程,告诉他们工程师在设计发明的过程中需要不怕失败的精神,每次失败其实都是我们学习的机会。”周邦宇说,“我们希望能让他们亲身地体会到工程师工作的乐趣,并以此埋下兴趣的种子,未来能够更好地发展。”
戴森聚焦可持续发展
对戴森而言,关注空气污染的议题并不是一次意外。在戴森工程师周邦宇看来,戴森对空气污染的关注源自于品牌对可持续发展的坚持。在消费者看不到的设计、制造和生产环节,可持续理念贯穿始终。
在戴森大部分产品中,气流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戴森空气净化风扇中装载的戴森高速数字马达,可以将高速气流加速射出,从而使周围的空气源源不断地卷入气流,形成气流倍增效应,加速空气通过滤网,将洁净空气覆盖至整屋。而在其他产品中,如何高效利用气流实现产品功能是戴森一贯的目标。
“戴森创始人兼首席工程师詹姆斯·戴森就曾说过‘优秀的工程师总是会尝试用最少的材料和最精简的方式来制造产品。’”周邦宇说,“这意味着,在戴森,工程师需要用更少的材料,更简单的方式,给出更可持续化的方案。”
致力推动前沿科技与可持续设计的融合,坚持“精益工程”理念一直是戴森在产品端的策略。以1993年戴森推出的首款DC01双气旋吸尘器为例,这款产品省去了传统吸尘器集尘袋的设计,极大地减少了吸力损耗和一次性消耗品的浪费。
2006年,戴森推出的搭载有戴森数码马达的 Airblade系列干手器,无需加热即可通过高速气流将双手表面的水刮除,能耗仅为传统热风干手器的10%。也就是说,它干燥 6 双手所产生的碳排放量仅相当于使用一张纸巾的排放量。
周邦宇透露,戴森计划在2030年之前,在中国的35个城市深入推广干手器,新增覆盖20万个公共洗手间。而这一做法,预计可以减少碳排放量100多万吨。
“戴森创想课堂”启迪小小科学家
当天活动的重头戏是让小朋友们自己设计并制作一款独特的空气污染净化器。
“记号笔画画的时候笔头味道很大,我们就想把空气净化一下,让它没有异味。”一号小组设计的是一款专门用来净化马克笔异味的净化器。在一支被放大了10多倍的记号笔尾处,他们装进了过滤用的滤网,产生气流的马达和风扇,用来净化空气。而在马克笔的笔头部分,则装置有监测传感器,一旦传感器检测到污染气体,净化装置就会启动。
当他们拿出那支巨大的马克笔时,所有小朋友都发出了“哇”的惊叹声。
除了马克笔净化器,小朋友们的设计五花八门。用来检测净化工地扬尘的空气净化书包;装在鞋子上用来净化跑步时沾染的灰尘的净化器;可以变幻形态的空气净化手表……各种各样的奇思妙想让评委周邦宇也兴奋不已。
“创新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不是平地起高楼,多少都会在前人的经验或灵感的基础上创造产品或者解决方案,这是很典型的创新模式。”周邦宇说,“小朋友们的这些方案让我再度感受并感叹于人类发明创造的魅力。”在他看来,这也是戴森一直致力于工程教育的原因之一。
在戴森,科普是企业内部一脉相承的文化。戴森公司的创始人兼首席工程师詹姆斯·戴森非常看重教育、科技和下一代工程师的培养。他有过一句名言:“当设计、工程和科学与无惧未知的胆识和无畏质疑的信念相结合的时候,棘手的问题才能变得迎刃而解。”
近年来,面对全球性的环保挑战,戴森也在丰富自己的工程教育内容,试图通过教育的方式培养年轻一代发明家和工程师重视环境健康问题,鼓励他们为全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培养他们成为工程师和发明家。
据了解,在中国,截至目前,已有来自930所学校的超过110万名中小学生和学龄前儿童参与到戴森的工程教育支持项目中。为了嘉奖那些关注环境和社会议题的发明,戴森设计大奖还特别在2020年设立了“可持续发展奖”,鼓励更多大学生为可持续问题贡献解决方案。
未来,戴森将继续坚守“在中国,为中国”的承诺,立足可持续理念,凝聚内外部资源,持续向中国青少年输送优质的工程教育资源,为可持续发展提出更富有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寓教于乐的过程能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和兴趣,埋下好奇的种子,让其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通过科技或技术的手段解决碰到的问题。”周邦宇说,“我们的戴森创想课堂科普的宗旨也是鼓励和启发下一代探索创新,希望他们当中有一部分会成为未来的发明家和工程师。”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