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远程遥控、在离家外出时自动清洁的扫拖机器人;可以侦测室内环境,自动开启空调或空气净化器的环境传感器;可以根据房间中的亮度,在昏暗且有人活动时自动点亮的照明灯光……
(资料图片)
不得不说,多亏了各大厂商近年来的努力,以上这些看似有些“科幻”的智能生活场景以及它们背后的产品,如今无论是价格还是在使用便利度上,都已经距离大家不再遥远了。
但如果你真的用过现在的这些“IoT家居”产品就会知道,在它们的“智能”外表下,往往都有一个普遍、且难以避免的体验短板。并且由于这问题非常严重,以至于有的时候甚至可能会导致家中“智能生态”的全部瘫痪。而这个短板的名字,就叫做:“你的设备已暂时离线或信号不良”。
平心而论,其实这也是个挺没办法的事情。一方面,许多家用路由器本身就没有考虑到同时“带”十几台、几十台IoT设备,而且要确保它们7*24小时稳定不间断工作的能力。而这些路由器会死机、会报错、会需要用户时不时手动重启的特性,也正是所谓“家用计算设备”固有的低稳定性特征。
另一方面,对于绝大多数的家庭IoT、智能家电产品而言,它们内置的WiFi、蓝牙模块往往也算不上有多高端。本身在信号品质、兼容性上就可能存在各种奇奇怪怪的BUG,所以用着用着断网、掉线也实属家常便饭。
更不要说对于绝大多数的用户来说,在布置智能设备的时候通常也不会考虑到路由器的无线信号覆盖问题。比如放在阳台的智能夜灯、监控摄像头、放在卫生间的智能洗衣机、智能热水器等设备,都可能会因为距离客厅/卧室里的路由器太远或是隔了太多墙,从而导致“天生”网络信号不佳、经常出现掉线。在这种情况下,指望用户为了这些智能设备,专门再去添置第二台、甚至第三台WiFi路由器,显然是不太现实的。
那么有没有办法在无需用户干预的情况下,让智能家居设备更好的保证“始终在线”,总能有稳定的网络信号呢?
其实是有的,比如亚马逊的Sidewalk就是个中翘楚
Sidewalk能实现怎样的体验呢?简单来说,它能够确保哪怕智能设备“地处偏远”、WiFi信号极其不佳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不断网、可以正常的传输数据。
那么它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其实亚马逊Sidewalk在原理上并不复杂,本质上也只做了三件事。
第一,所有开启Sidewalk的智能家居设备,全部都会相互就近连接、以形成网状互联网络。请注意,这个“就近相互连接”并不仅仅局限于家中的范围,如果你家和邻居家的智能家居设备都开启了Sidewalk功能,同样也会相互连接,并形成网络。
第二,当Sidewalk网络形成后,那么你家的WiFi路由器,以及邻居家的WiFi路由器、还有邻居的邻居家的WiFi路由器……实际上就变成了一个个“网络出口节点”。即便你家的某一台智能设备突然发现WiFi信号不好,那么它就会通过与之连接的、邻居家的智能设备,“借用”隔壁的WiFi网络来完成通信,从而维持自身的持续联网。
第三,为了不让这种“借用网络”的行为对邻居构成可察觉的打扰,亚马逊为Sidewalk设定了非常低的流量限制,它一个月最多只能从一个WiFi节点“借用”500MB流量。同时所有的设备间,均会采用亚马逊自行开发的三重加密协议进行数据传输。
据查看过该协议、电子前沿基金会的某位管理者声称,“每个人都承认,(Sidewalk的隐私保护)协议是个很好的协议,不存在显著的缺陷”。因此从理论上来说,普通用户完全不需要担心邻居会借此入侵你的智能设备,或是窃听其通讯内容,因为这在技术上是极其难以实现的。
Sidewalk在技术上很完善,但态度却惹了众怒
简而言之,亚马逊Sidewalk技术利用网状网络、加密通讯,以及“借用”他人带宽的方式,用很低的成本实现了家庭智能设备“永不断线”的效果。
而且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来说,Sidewalk既不会显著增加产品的售价、也几乎不会挤占你或者邻居家的网络带宽,同时其发生安全问题的概率也非常之小。乍看之下,它似乎就只是需要每位用户都“奉献”那么一点点微不足道的网络流量(更何况是WiFi、而非移动网络流量),就能为所有人都带来“永不掉线”的智能家居设备体验。难道这不是一个极好的技术吗?
然而正是这样一个看似美好的技术,在其正式上线后却屡遭口诛笔伐。不仅普通用户总想关掉它,甚至就连一些严肃的科技媒体也对其提出了质疑。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Sidewalk在技术上虽然可能确实是不打扰用户,是安全的、是有效的,但亚马逊在推广这项功能时却犯下了“傲慢”的毛病。他们是在并未充分通知消费者的前提下,直接强行启用了这一功能。
一方面,亚马逊在2019年就已低调发布了Sidewalk技术。之后在2021年6月,他们通过系统更新的方式“默认启用”了旗下一批智能家居产品里的相应功能。换句话来说,如果没有注意到此次更新,或是没有手动查看设备的设置选项,那么从那时候开始,家中的智能设备很可能就已经在不知不觉间与邻居家“建立了联系”,并相互“借用”网络了很多次。
另一方面,根据亚马逊方面公布的技术白皮书显示,如果用户是在那之后购买的智能设备,那么他们将会在初始配置的流程中看到Sidewalk相关选项。此时虽然可以选择拒绝开启这一功能,但如果忽视了选项、或是中途退了出初始配置程序,那么Sidewalk则都会被默认开启。
用户有理由不爽,因为他们被强势“利用”了
亚马逊Sidewalk的这一事件虽然主要是发生在海外市场,而且到目前为止尚无任何明显伤害用户利益的相关报道出现。但这种互联网公司不经用户同意、“默认”挪用消费者网络资源、用于其旗下业务服务的行为,近年来在全球并不少见。
往远了说,有曾经红极一时的P2P软件拿用户带宽做上传加速,“吸血”宽带的例子;往近了说,有不少在线视频客户端偷偷下载热门剧缓存到用户的电脑/电视、甚至手机上,拿用户当中继加速节点的技术方案;往大了讲,类似亚马逊这种直接把用户网络“公有化”的做法固然令人忧心,但往小了说,大家熟悉的知名手机APP“偷跑”用户流量、用于广告展示的事情,难道还少吗?
而且上述的这些例子里,相关的企业、软件多半都并未向用户隐瞒自身的行为,甚至有些还将其美化成了特定的、带有奖励机制的“任务”。但这并不能改变消费者对其的厌恶,因为是否有告知、甚至是否存在“回报”其实都不是重点。
在这种互联网企业“挪用”用户私有资源的过程中,企业的强势地位和用户因为缺乏替代品而不得不忍受的客观事实,才是大家真正感到愤怒的关键所在,而这显然并不能靠一两个“隐私报告”、或是几个加密算法就能解决。
安卓阵营平板的主控配置,近年来明显已大幅提升。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