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掉队,上海市场普降2万元
(资料图片)
作者/ IT时报见习记者 贾天荣
编辑/ 王昕 孙妍
随着一众造车新势力2022年财报的发布,人们发现,相比常常被放在一起比较的蔚来、理想,曾经领跑的小鹏脚步忽然放慢了,随之而来的,还有负面的舆情。
3月15日,一份网传截图显示,某自称小鹏供应链上公司的匿名用户发布信息称,“这几天所有给小鹏代工的工厂都在低价卖料,直接说,小鹏不行了拿不了货了。”小鹏汽车立即作出回应称,该消息为“虚假信息”。
今年3月造车新势力交付的最新成绩单中。 理想、蔚来、哪吒位列前三,交付量均过万,小鹏以7002的数量居于第四。 人们不禁感叹,曾一骑绝尘的造车新势力“蔚小理”中,小鹏似乎已经第一个“掉队”了。
想要扭转颓势,2023年,也许就是小鹏汽车的“上甘岭”。
一年股价跌去八成
2021年当属小鹏汽车的高光时刻,那一年,小鹏卖出去9.8万辆车,同比增长超360%,小鹏成为了造成新势力中的翘楚和新贵。
而据小鹏发布的2022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来看,其营收和净盈利在去年双双大规模下跌。2022年,小鹏汽车营收为268.6亿元,同比增长27.9%,远低于蔚来的492.7亿元与理想汽车的452.9万。
不止如此,在造车新势力中,小鹏汽车91.4亿元的亏损,仅次于蔚来的144.4亿元,远高于理想汽车的20.3亿元和零跑汽车的51.1亿元。持续的营收下跌和亏损放大带来的影响同样反映在资本市场, 2022年小鹏的美股股价一年下滑了80.25% 。
数据不佳最关键的因素在于其销量的不尽人意,2022年,小鹏汽车累计交付120757台,同比增长23%,远未达到此前定下的确保25万辆、冲击30万辆的销量目标。“蔚小理”中小鹏汽车整体售价最低,失去了销量保障,其地位立刻显得尴尬起来。
财报中,小鹏汽车也坦言:自成立以来,本集团一直产生经营亏损。本集团能否持续经营取决于管理层能否成功执行其业务计划,包括提升本集团产品的市场接受度,以提高销量、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同时运用更有效的营销策略和成本控制措施,以更好地管理经营现金流量状况,以及从外部融资来源获得资金,以产生正融资现金流量。
“之所以烧钱,也是为了保持其市场地位。”汽车分析师、黄河科技学院客座教授张翔在接受《IT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小鹏车型较多,开发车型的成本加上市场营销的费用,造成了其“烧钱”的现状,“目前造车新势力除了特斯拉以外,都在烧钱,如果不烧钱的话,很难维持市场竞争力。”
“销量寒冬”里P7系一枝独秀
2023年初,新能源汽车市场出现“降价潮”,再加上电池原材料价格不断高涨、国补取消等因素,此消彼长之下,各大车企间的市场竞争更显惨烈。今年1月17日,小鹏汽车官宣整体降幅2万~3.6万元。
《IT时报》记者走访上海小鹏汽车线下门店,销售员告诉记者, 除了刚上市不久的小鹏P7i,目前小鹏的各大车型相比去年都降了2万元左右 。最便宜的小鹏G3i价格已经降至20万以内。值得一提的是,虽然24.99万起售的P7i比P7涨了4万,但其仍然成为了店里最受消费者青睐的车型。
不难看出,短期的降价与P7i的上线确实一定程度上挽救了小鹏低迷的销量。3月P7车型总交付3030台,相比之下,G9、P5、G3这三款车的交付量加起来不到4000辆。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表示,P7i上市后的订单表现强劲,这是小 鹏汽车在全面变革后打的第一个胜仗。
3月,小鹏汽车的销量同比虽然没能转正,但环比却实现了17%的增长。 “战略性调整在第一季度已经体现出明显的效果,这让我对小鹏汽车在接下来几个季度继续稳固放大,并取得更大突破充满信心,”何小鹏说。从2023年的资本市场表现来看,小鹏汽车股价表现有企稳趋势,整体跌幅较小,小于竞争对手。
对于新能源车产业而言,降价并非长久之计,降价带来的“后遗症”也正慢慢凸显。张翔认为,一季度对于汽车市场来说是淡季,上半年车企进行观察以后,才会根据市场的发展情况来确定下半年的一些优惠措施。“另一方面,像特斯拉这种头部车企带头降价,也是想洗牌行业,让一些小的车企出局。”
“降价是为了帮助车企渡过难关的短期行为,并不能实现持续发展。”张翔判断,对于造成新势力中的头部品牌,降价以后其知名度与市场竞争力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自动驾驶”依旧是王牌
“小鹏的核心原因在于他的核心技术,也就是自动驾驶遇到了瓶颈。”张翔认为,此前小鹏的销量大增,跻身造车新势力,主要原因就是近几年来,包括特斯拉在内,目前所有的车企都在自动驾驶L3级别受阻,无法突破,小鹏也逐渐失去了其核心竞争力。失去了自动驾驶技术的优势,小鹏难免与其他品牌出现同质化。
无锡的小鹏车主马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当初选择小鹏的最大理由就是其主打的“智能化”:“我是2020年买的P7,当时也试驾了一些市场上的其他新能源车,感觉他们的自动驾驶都很鸡肋,相比之下小鹏的就很友好。”
继2022年9月在广州试点推出城市NGP(自动导航辅助驾驶)智能领航辅助驾驶系统后,时隔五个多月,小鹏宣布正式向G9及P7i Max版用户开放XNGP第一阶段能力,即在上海、深圳、广州三座有高精地图覆盖的城市开放“城市 NGP”,车辆可实现城市内由A点到B点的智能导航辅助驾驶,不仅能够完成本车道巡航跟车、超车变道、绕行静止车辆或物体等动态驾驶任务,还可以实现红绿灯识别启停、自主打灯变道、避让其他交通参与者等典型的城市路况交通行为。
显然,自动驾驶仍然是小鹏汽车手里的王牌,但其背后高企的研发成本则考验着销量颓势中的小鹏。《IT时报》记者注意到,对于各大新能源车企而言,技术研发投入的比重仍在不断扩大。 但以智能化为核心技术的小鹏,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并未超过蔚来和理想。2022年,小鹏汽车全年研发费用为52.1亿元,同比增长26.8%。同时期蔚来为108.4亿元,同比增长106.3%,理想为67.8亿元,同比增长106.3%。
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国内新势力企业亏损严重,其中部分新能源车企的综合费用成本太高,研发费用占到近20%,销售市场及管理费用也占到20%左右,综合费用达到偏高水平,而且库存周转的时间也不短,并未体现订单直营的模式优势。
即便如此,小鹏汽车从未放弃在智能化道路上的持续探索,何小鹏表示,在未来的5年里,小鹏汽车还将持续进行高强度的研发投入,每年的研发投入都会超过60亿元。
破局要出“创新大招”
既要一手押注自动驾驶,也要大幅“降本增效”,恐怕是小鹏在探索未来出路上的一大难题。
何小鹏在2022年财报电话会上谈到成本问题时表示,小鹏汽车从今年到明年将实现自动驾驶超50%的成本下降,减少不创造客户价值的研发成本,并在电芯上实现平台化生产,使整车硬件(含动力系统)实现约25%的成本下降。
“ 成本降低25%不代表小鹏有多厉害,是代表过去小鹏成本控制不够好。 ”何小鹏表示,面对激烈的行业竞争,非常重要的是要有超强的成本控制能力。在未来的5年甚至10年严格控制好成本,做到市场上的第一规模,才有可能真正存活。何小鹏放言,当前形势下,“小鹏会在相关定价上激进地占领市场更高的地位。”
震动与变革的决心也体现在组织架构上,从2022年10月开始,小鹏汽车就发起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组织架构调整。今年1月,原长城汽车领军人物王凤英正式出任小鹏汽车总裁,全面负责小鹏的产品规划、销售、品牌市场以及负责整个大产品矩阵体系;从今年2月开始,小鹏汽车所有的设计、研发、生产、供应链、组织管理、流程制度团队都直接向何小鹏汇报。
对此,张翔表示,想要破局,小鹏的核心竞争力依然是技术,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说,安身立命的资本还是创新。和传统车企比起来,小鹏在智能化车联网领域依旧有着很大优势。
另一方面,小鹏也在积极开拓新的“战场”,做大生态业务。2018年,小鹏汽车成立广州小鹏汽车保险代理公司,扮演保险中介角色,以主机厂身份与大型保险企业展开合作。2019年,小鹏汽车创始人、董事长何小鹏成立“有鹏出行”平台,试水网约车出行业务。
张翔认为,这些动作与创新将为新能源车企注入新的活力:“破局一定是不是墨守成规的,原本就处于亏损状况的小鹏,不同于传统车企的资金积累,就是要靠不断地探索创新来破局。”
排版/ 季嘉颖
图片/ 小鹏 IT时报 网络
来源/《IT时报》公众号vittimes
E N D
请加「 星标 」不错过我们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