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带来「松弛感」的好伙伴,聊聊我的摄影器材
来源:少数派 2023-02-19 15:26:43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编注:本文是少数派2022 年度征文活动的入围文章。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少数派对标题和排版略作调整。 作为一个摄影爱好者,我非常享受拍摄带来的记录乐趣。通过趁手的机器拍摄图片,然后发到朋友圈或者小红书上,看看能收获多少赞;或者在 Lightroom 上调整完在家里的电视上观看;又或者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图片印刷输出拿到手里触摸相纸的纹理……都是能够获得成就感的方式。 在快十年的使用相机生涯里面,我使用了过各种各样的相机和镜头,我曾经也很乐于在二手平台上倒腾各种器材,从胶片相机到数码相机,从单反到无反,从变焦镜头到定焦镜头,不知疲倦地去体验各种各样的器材。这些年我最深刻的感受是,随着技术进步,相机的性能越来越强大先进,镜头的素质也越来越高。但是最近一两年,我却发现我对于相机慢慢地有点「摸」不动了。 一方面,虽然机器性能依旧不断发展,但我却越来越难感知到进步之处。从个人使用习惯和后期出流程来说,我基本感受不到从 4k 到 8k,从4000 万分辨率到 6000 万分辨率的差异。这种感觉让人苦恼且内耗,我慢慢意识到,如果把钱浪费在我并不作为主要受众的相机性能提升上,只会把购买相机从「拔高创作底线」变成无聊的「军备竞赛」,越来越昂贵的产品最终并不能帮我提升多少照片质量,但会让我带出去的时候担惊受怕,害怕这个角有没有磕到,那个漆面有没有露白,少了从容和快乐,多了担惊受怕。 因为我很喜欢夜晚拍照,所以它的高感要相对不错,至少 6400 感光度的画质要可用。我有一部分拍摄风光的需求,所以宽容度也要高; 我有比较多的人像和人文拍摄需求,在拍摄时以抓拍为主,传统单反对焦先对焦再构图的方式已经不够用了,需要有可靠的 AFC 追焦系统,包括眼部追焦; 镜头群要完备,需要覆盖基本焦段,以及最好能够有不同厂商的镜头产品可供选择; 价格不能太贵,单机身价格不能超过一万五千元。
经过一系列挑选,我最终选择了索尼的 A7C 和 FE 85mm f/1.8 的组合。类似的组合还有适马的 fp 系列,但是因为它的追焦不够可靠,镜头群也不够丰富最后只好作罢。 需要说明的是,这一套机器并非没有缺点。对我来说,主要有几点让我比较难受: 机身人体工学设计欠佳,把手比较浅,高度也不够,我经常只能以一种尾指悬空的方式「掐」着相机,对于成年男性用户来说使用起来可能多少有点别扭(这里没有说女性用户手就一定很小的意思);
显示屏的颜色和曝光都不准确,有时候屏幕上看已经过曝了,但是实际上并没有,碰上需要回放查看效果的时候效果不好;
传感器的读取速度不算高,快速平移相机会出现明显的果冻效应。
对于我来说,这些问题确实造成了不便,但也并非不能克服。(当然我相信对于一台优秀的相机来说,上面提到的问题也是需要重视的,但很多时候需要进行取舍。) 当你坦然接受了这套机器的缺点,那么就可以开始使用这套机器享受拍摄的乐趣了。我使用这套设备已经有差不多一年的时间,去过很多地方,拍过人像、风景、景物等不同场景,在使用上的体验和我当初的设想并无太大区别。用一句话总结就是,这套系统很好地完成了一套轻装画质型记录设备的任务。 当我拿起它时,没有太多的心理负担,画质足够扎实,在我预期内的功能表现也足够可靠。它属于那种「无感」的相机,因为没有军舰头,所以非常便于收纳,在通勤时不需要过分担心怎么放置和携带才不会产生磕碰,但是拿起来可以帮助你完成任务。它没有尼康相机极致的宽容度和坚固机身,没有佳能相机优秀的直出色彩,没有松下相机的各种专业功能,但是能在一个摄影爱好者感知范围内提供足够优秀的摄影体验。 索尼 A7C+FE 85mm f/1.8 拍摄 香港 索尼 A7C+FE 85mm f/1.8 拍摄 香港 A7C 采用的是堪称「劳模」的 IMX410 背照式传感器,这款传感器从 2018 年的索尼 A7M3 一直用到 2022 年松下 S5M2,虽然没拥有什么黑科技,但也确实说明这是一块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传感器,很好地平衡了像素和高感表现。不俗的动态范围能够满足大多数拍摄场景,对于过曝和欠曝三档以内都有很好的细节还原能力。 FE 85mm f/1.8 是我专门为A7C 挑选的镜头。因为我胆子小,所以更喜欢站在稍远处的地方拍摄人像,且更加喜欢中长焦带来的透视效果,因此,这支镜头对我来说非常实用。虽然这支镜头不是 G 或者 G Master 系列,但其实实拍的锐度表现已经让我十分满意,在全开光圈拍摄时就有很扎实的成像能力。不足 400 克的重量和 67mm 的口径使这支轻便的镜头成为 A7C 的优秀搭配,相当平衡的体积和重量减轻了腕部负担,让我在轻装上阵的时候依然能捕捉不错的画面。 索尼 A7C+FE 85mm f/1.8 拍摄 长沙 索尼 A7C+FE 85mm f/1.8 拍摄 长沙 使用中长焦镜头最大的好处是可以产生强烈的「和手机摄影不一样」的景深效果。通俗点说,影响精神效果主要有三个因素:光圈大小,焦段大小,以及被摄物体和前景或背景距离相机的距离差。85mm 属于长焦,f/1.8 属于大光圈,两个因素影响下很容易让画面本身就有虚化的效果,对于拍摄特写,或者半身人像时有着天然的优势。很多时候甚至因为虚化效果过于强烈,我甚至会选择收缩光圈进行拍摄。同时,因为通光量大,在弱光情况下依然能够保持不错的画面纯净度。 索尼 A7C+FE 85mm f/1.8 拍摄 长沙 索尼 A7C+FE 85mm f/1.8 拍摄 长沙 索尼 A7C+FE 85mm f/1.8 拍摄 香港 其次,85mm 镜头还能产生一种「平实」的视角。我认为,通过长焦镜头的拍摄,引导观众以陌生的视角来观察世界,能让人看到生活情景某个切片的细节,且能强化生活中不同物体之间的联系。在我刚开始接触摄影的时候,总觉得拍摄风景或者建筑照片的时候需要使用广角镜头。但是当使用中长焦拍摄的时候,视觉上会让画面各个部分间离得更近,以这样的视角拍摄风光和建筑时反而会有新鲜感。 索尼 A7C+FE 85mm f/1.8 拍摄 长沙 索尼 A7C+FE 85mm f/1.8 拍摄 长沙 索尼 A7C+FE 85mm f/1.8 拍摄 长沙 索尼 A7C+FE 85mm f/1.8 拍摄 长沙 最近在社交平台上学到一个新词「松弛感」,专门在网上搜了一下,大概意思是能够从自己本心出发,不要让自己过于受外部环境影响,能够让自己保持舒适平和的心情。多少有点像那句古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其实不是很喜欢使用新词,如果能够使用旧的话语体系来解释,我会更习惯使用旧词去解释。但是我对于「松弛感」却有深深兴趣。 我一直觉得自己处于一种紧绷的状态,无论是学习、生活还是摄影爱好。往往会因为小小的失误和瑕疵就难过和纠结很久,对于挫折和失败有一种莫名的恐惧。且我的心思不够缜密,其实并没有办法满足让自己满足这种心理层面的要求。虽然我依然热爱摄影,但是过于纠结器材、参数、拍摄方法让我千头万绪,乐趣也减少了不少。但是使用了这套机器后,却没有之前那么「辛苦」。看到喜欢的就多拍几张,知道拍不了也不会很懊恼。 索尼 A7C+FE 85mm f/1.8 拍摄 长沙 索尼 A7C+FE 85mm f/1.8 拍摄 长沙 可能是因为我对于这套机器的优点和缺点都很了解,所以对于能够胜任的场景可以很自信地拿起来拍照,对于能力范围外的场景也不会有什么「非分之想」。仔细想想,无论是以自己还是以相机为对象,盲目追求和在乎在所有领域都要表现出色,其实很没有必要。但是很多时候也不是我们自己的问题,当大家都在讨论无裁切的 4k 60fps 是一台主流相机的视频能力及格线,20张每秒的连拍需要一张张放大分析焦点,我们都会被被裹挟着不得不追求和在乎。 索尼 A7C+FE 85mm f/1.8 拍摄 香港 索尼 A7C+FE 85mm f/1.8 拍摄 香港 因为索尼 A7C 最大的特点是小巧的机身,所以我们除了在考虑镜头性能外,镜头体积和机身搭配是否和谐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下面我列举一些可以和索尼 A7C 搭配的镜头。 腾龙 20-40mm F/2.8 Di III VXD20mm 的广角端适合进行自拍以及获得广阔的视野,40mm 的中焦端适合在不大的空间里拍摄一些带有环境的特写照片,f/2.8 光圈使在弱光时期依然能保持不错的画面纯净度,体积也控制得很好。 索尼最新推出的小三元,能够完美替代上一代 FE 24-70mm f/4 za,虽然畸变较为明显,但是在后期能够轻松去除。除此以外,全面的焦段能够提供较大的创作可能性。唯一需要考虑的是 f/4 的光圈能否满足日常创作需求。 至于定焦镜头部分,我曾经在去年双十一写过 相机和镜头购买指南 ,至今依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欢迎各位读者斧正。 我一直认为,科技能够不断拔高创作的下限。但是根据创作习惯不同,每个爱好者往往只需要满足少数个场景的需求即可,比如静态摄影和视频拍摄爱好者所需要的关注点往往不同,关注点外的性能哪怕有多少提升其实对于自己的体验也不会有什么明显改变。 厘清自己的需求以及使用环境,忘掉复杂的参数,忘掉逐年升高的「新基准」相机价格,2000 元的尼康 D70,5000 元的尼康 D810,6000 元的尼康 Df都能让某些爱好者获得不少的乐趣,重新回归到通过摄影寻找生活的乐趣上,那么也许你的生活会变得更有「松弛感」。 索尼 A7C+FE 85mm f/1.8 拍摄 广州 索尼 A7C+FE 85mm f/1.8 拍摄 广州 https://sspai.com/post/78127? utm_source=wechat&utm_medium=social 关键词:
很多时候
摄影爱好者
定焦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