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世界史有了解的同学应该会知道亚历山大大帝,这是一位英年早逝的伟大的帝王。
关于他的死因,各种说法都有,有的说是被手下夺权害死,有的说是因皇冠上的红宝石放射得了脑瘤,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亚历山大大帝是在巴比伦地区感染了疟疾。
今天要讲的话题当然就是疟疾了,亚历山大的死因历史记载不详,因此更不可能记载下他得疟疾的感受。
那么,得了疟疾到底是一种什么感受呢?
有这样一个词,我们可以用它来划分年龄段,五零后、六零后肯定记忆犹新,七零后、八零后只残存一些零星的记忆,九零后、零零后听过的可能性就非常小。
可如果提到“青蒿素”、“疟疾”、“屠呦呦”这几个词,很多人可能就会明白这个词就是“打摆子”。
“打摆子”这个词就是中国老百姓过去对疟疾的一个民间叫法,也是疟疾发病的一个形象比喻。
在电视剧《亮剑》第七集中,日军大扫荡之时,李云龙却突然打摆子。
李云龙说自己一会像掉进了冰窟窿,冷的发抖;一会像住进了蒸笼里面,热的要命,在热的不行的时候却突然又掉进了冰窟窿里面,一直处于一种冰火两重天的状态。
李云龙很幸运,因为此时的人类已经研发出了治疗疟疾的特效药,而李云龙正好得到了及时的治疗。
然而,包括亚历山大大帝在内的很多古人就没那么幸运了。
可以说疟疾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可怕的疾病之一。
在2011年的一次考古发现中,考古学家在意大利发现了一片儿童墓葬群。
在人们进行发掘的过程当中,找到一个十岁孩子的骸骨,这具骸骨引发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原因就在于这个孩子的下葬姿势十分怪异,他的两腿弯曲,更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这个孩子的嘴大大地张开,然后里面放入了一块石块。
这张考古图一经发布后,很多人都在猜测,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当时的人在一个死去的孩子嘴里放上一块石块?
伴随着挖掘和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地发现了这一片儿童墓葬群当中埋藏着更大的秘密,那是什么呢?
首先,人们从一个三岁孩子的尸骸当中经过基因比对后发现,这个三岁的孩子离世的原因竟然是因为得上了疟疾。
紧接着,人们又从嘴里塞着石块的十岁孩子的骸骨发现,他的牙齿上得过脓肿,这个症状也符合疟疾的症状之一,所以考古学家、医学家都在猜测,当时这群孩子离世的可能原因是此地曾经爆发的大规模疟疾。
那么为什么这个十岁孩子的嘴里会含着这么大一块石头呢?
很有可能,在当时在根本无药可救的情况下,人们被迫采用的一种心理安慰或祛病仪式。
事实上,不仅仅是在古罗马时期,就是在后来的中世纪时代,欧洲人也始终是被疟疾这种疾病所困扰着,比如说但丁的《神曲》里就写过疟疾,他说:
犹如患三日虐的人
临近寒颤发作时
指甲已经发白
只要一看见阴凉就浑身打战
我听到他对我说的话时就变得这样……
看到没有,在那个年代,疟疾对于人们来说也是一种极其可怕的,相当于下地狱一样残酷的疾病。不幸的是,据传闻,但丁自己就是死于疟疾。
自古以来,瘟疫、饥荒和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其中瘟疫的危害最为严重。
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卡特赖特曾经在他的著作《疾病改变历史》中这样写道:“在公元前一世纪,一种异常危险的疟疾,在古罗马附近的低湿地区流行,并在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喷发后不久造成大流行,整个地区都被抛荒,成为声名不佳的疟疾流行区。”疟疾一时成为古代人类最避之不及的恐怖阴影。
近代欧洲人在他们的文学作品里同样也有类似的记述,比如大家比较熟悉的著名的《鲁滨逊漂流记》,其中就有不少环节是写到鲁滨逊得了疟疾之后的反应,这里截取一部分如下:
类似的描写在这部著作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大段大段的文字。
那个时代无论是中国还是欧洲,人们都是在被疟疾困扰着的,一旦得了疟疾,几乎就是无药可治。
时至今日,人类已经拥有了治疗疟疾的特效药,但依然无法根除这一古老的疾病,因为它也会进化从而产生抗药性。
2018年世界疟疾报告估计,仅2017年全球共发生2.19亿疟疾病例,与之相比,2010年疟疾病例数是2.39亿,2015年2.12亿,2016年2.17亿,虽然2017年疟疾病例比2010年减少了2000万例,但2015至2017年数据表明,该阶段在减少全球疟疾病例方面并没有取得重大进展,在人类与疟疾的这场战役里,非洲是疟疾重灾区,感染人数约占全世界疟疾病例和死亡总数的90%,这其中大多数是五岁以下的儿童。
在与疟疾的抗争中,人类从盲目无知到认识对手,再到阶段性地战胜对手,疟疾从无药可医到有药可解,再到自身变异产生抗药性,这是一场双方都在奔跑的拉锯战。
青蒿素的出现似乎让人类的胜算又多出了几分,但这种困扰人类数千年的顽疾会就此束手就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