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地600公里的低轨道上,作为海南卫星星座项目的首期,“海南一号”4颗光学卫星已经在岗满月,卫星每天开机工作一次,源源不断传回大量遥感数据。
多颗卫星按一定方式组建的卫星网,被称作卫星星座。海南卫星星座的鲜明标签是“海南星、海南造、海南发、海南用”,如何实现?
为什么说是“海南星”?
海南卫星星座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海南研究院(下称“空天海南院”)牵头总体设计、三亚中科遥感信息产业园多家入园企业共同研制。
“海南一号”其中两颗卫星的等比例模型。王晓斌 摄
从卫星命名可知,这是“专属”海南的卫星。星座冠名为“海南”,首期“海南一号”4颗光学卫星包括“海南一号”01星、02星,“文昌一号”01星、02星,后续还有“三亚一号”“三沙一号”卫星。
从功能需求上看,“海南卫星星座是基于海南的地理条件和发展需求
如何做到“海南造”
卫星工程通常包括五大系统,即卫星、运载火箭、发射场、地面和应用等五大系统。其中,卫星系统分为平台、载荷二个分系统,其任务主要是研制卫星。地面系统任务是在地面上
美国洛杉矶国际机场 “海南一号”遥感图
在商业航天日趋成熟的当下,造卫星和造汽车类似,
项目首先要确定的目标是,卫星用来干啥?实行什么样的架构?依此研究制定相关指标,再根据指标进行社会化市场化采购。
厦门方特乐园一带 “海南一号”遥感图
“海南一号”卫星项目副总设计师、空天海南院研究员王雷介绍,海南卫星星座“海南造”主要是指卫星系统、地面系统和应用系统的建设。项目总体组分别赴国内主要商业航天单位调研,并与相关专家就卫星平台及载荷的设计方案、卫星
三亚中科遥感信息产业园新建园区效果图 王雷供图
“海南已经形成了‘北有文昌卫星发射,南有三亚卫星数据接收与应用’的卫星发射与地面接收的格局,在天基信息产业链中具有卫星上天和数据落地的得天独厚优势。”杨天梁说,通过研制海南卫星星座等举措,三亚中科遥感信息产业园已引进和培育了300余家企业,有4家已成功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基本覆盖卫星遥感信息全产业链。
“海南发”背后的故事
2022年2月27日,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搭载包括“海南一号”等的22颗卫星成功发射,创造中国航天“一箭多星”的最高纪录,也标志文昌发射场商业航天发射首战告捷。对于“海南一号”卫星项目来说,这是“不得已”但又乐见的结果——在经历一番波折之后,终于实现了“海南发”。
图为3月4日,“海南一号”在轨示意图 王晓斌摄
王雷说,四颗星最初设计的发射轨道是30度,曾尝试
杨天梁透露,项目组计划今年下半年启动海南卫星星座剩余六颗卫星的研制(海南一号03/04星、三亚一号01/02星和三沙一号01/02星),并计划自购火箭在文昌发射低倾角轨道的六颗卫星,这对于进一步增加卫星对海南的重访周期和覆盖度有重要的作用。
“海南用”谁来用?怎么用?
海南卫星星座首发四颗卫星的数据成功回到三亚,数据质量达到了各项设计指标,并将陆续投入业务化运行。
“卫星数据就像面粉,你是要拿来烤面包还是包饺子、炸麻花?后续的处理很重要,所以我们在增强这方面的力量。”杨天梁介绍,卫星数据通过算法处理,除了直观
目前,海南省平价菜保供惠民行动专班办公室、海南省数据产品超市、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监察总队、海南大学、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等单位已签署了“海南一号”卫星数据使用及应用推广意向协议书,将共同推动卫星数据应用推广。杨天梁强调,卫星数据向全省高等院校免费开放使用,以期共同推动海南空天信息专业人才培养和卫星
中国新闻社海南分社大型策划报道《自贸港百问》
关键词: 遥感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