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苋属(学名:Cyathula),又名川牛膝属,是苋科下的一个属,为草本或亚灌木植物。该属共有27种,分布于热带,分布于亚洲、大洋洲、非洲及美洲,中国产4种。某些种的根供药用。
草本或亚灌木;茎直立或伏卧。叶对生,全缘,有叶柄。花丛在总梗上成顶生总状花序,或3-6次二歧聚伞花序成花球团,在总梗上成穗状花序;每花丛有1-3朵两性花,其它为不育花,变形成尖锐硬钩毛; 苞片卵形,干膜质,常具锐刺;在两性花中,花被片5,近相等,干膜质,基部不变硬;雄蕊5,花药2室,矩圆形,花丝基部膜质,连合成短杯状,分离部分和较短的齿状或撕裂状的退化雄蕊互生;子房倒卵形,胚珠1个,在长珠柄上垂生,花柱丝状,宿存,柱头球形。胞果球形、椭圆形或倒卵形,膜质,不裂,包裹在宿存花被内。种子矩圆形或椭圆形,凸镜状。
杯苋(学名:Cyathulaprostrata),又名假川牛膝,是苋科杯苋属的植物。多年生草本,高可达50厘米;根细长;茎上升或直立,钝四棱形,具分枝,有灰色长柔毛,节部带红色,加粗,基部数节生不定根。叶片菱状倒卵形或菱状矩圆形,顶端圆钝,微凸,中部以下骤然变细,基部圆形,上面绿色,幼时带红色,下面苍白色,两面有长柔毛,具缘毛。胞果球形,无毛,带绿色;不育花的花被片及苞片黄色,花后稍延长,顶端钩状,基部有长柔毛。种子卵状矩圆形,极小,褐色,光亮。花果期6-11月。
生长于海拔800米至1,580米的地区,多生在山坡灌丛以及小河边或山谷荫蔽处,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生于山坡灌丛或小河边。
国内分布于华南的广西、广东、云南、台湾等地。国外分布于菲律宾、非洲、缅甸、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大洋洲、印度等国家和地区。
杯苋治跌打、驳骨。
川牛膝(学名:Cyathulaofficinalis),又称作天全牛膝、都牛膝、米心牛膝、家牛膝、肉牛膝、大牛膝,为苋科杯苋属的植物,为中国的特有植物。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根圆柱形,鲜时表面近白色,干后灰褐色或棕黄色,根条圆柱状,扭曲,味甘而粘,后味略苦;茎直立,稍四棱形。叶片椭圆形或窄椭圆形,少数倒卵形,长3-12厘米,宽1.5-5.5厘米。花丛为3-6次二歧聚伞花序,密集成花球团,花球团直径1-1.5厘米,淡绿色,干时近白色;在花球团内,两性花在中央,不育花在两侧;苞片长4-5毫米,光亮;不育花的花被片常为4,变成具钩的坚硬芒刺。胞果椭圆形或倒卵形,长2-3毫米,宽1-2毫米,淡黄色。种子椭圆形,透镜状,长1.5-2毫米,带红色,光亮。花期6-7月,果期8-9月。
川牛膝之名始见于唐代蔺道人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记载的“大活血丹”、“活血丹”、“乌丸子”等配方。据明代《本草纲目》记载,“牛膝处处有之……惟北土及川中人家栽莳者为良。”说明川牛膝的栽培历史已有450年以上。
川牛膝喜凉爽、湿润气候,较耐寒。一般生长在海拔1200-2400米的高寒山区。在高山地带,每年积雪达2-4个月,宿根亦能露地越冬。以海拔1500-1800米的山区最好。川牛膝耐旱能力差,宜较湿润环境。产区常年多雨雾,降雨量大,一般年降水量在1500毫米以巳尤其在种子萌发期间,干旱易致脱窝少苗。
川牛膝喜向阳,生长地以阳山地势为好。川牛膝为深根植物,以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湿润而排水良好,略带黏性的重壤土至中壤土为好。
川牛膝仅分布于中国四川、云南、重庆、湖北、贵州,野生或栽培;栽培主要分布于四川天全、宝兴、汉源、峨边彝族自治县、峨眉山、洪雅、乐山市金口河区,以四川产量最大,品质优良。
川牛膝以根入药,为常用中药。性平,味甘,微苦。具有去瘀通经,通利关节,利尿通淋等功能;主治血滞经闭、症瘕、关节痹痛、跌打损伤、尿血、产后胞衣不下等症。主要化学成分有甾醇类化合物:杯苋甾酮、异杯苋甾酮、5-表杯苋甾酮、羟基杯苋甾酮、苋菜甾酮A及B、头花杯苋甾酮、后甾酮羟基促蜕皮甾酮、前杯苋甾酮、红甾酮等。
白花苋属(学名:Aerva)是苋科下的一个属,为草本或亚灌木植物。该属共有10种,分布在亚洲及非洲热带、亚热带及温带,中国产4种。
草本或亚灌木;茎直立、匍匐或攀援。叶互生或对生,全缘。花两性、杂性或异株,小或微小,成腋生及顶生穗状花序,简单或再成圆锥花序;每花有1苞片及2小苞片,干膜质,宿存,或小苞片在果时和花被片同落;花被片4-5,相同或近此,卵形或矩圆形,干膜质或纸质,有绵毛;雄蕊4-5,花丝钻形,不等长,基部连合成短杯状,和4-5齿状或钻状三角形退化雄蕊间生,花药2室;子房倒卵形或近球形,侧扁,无毛,有1垂生胚珠,花柱长或短,宿存,柱头2或头状。胞果卵形,极侧扁,膜质,不裂或不规则开裂,包裹在宿存花被内并同落。种子肾状圆形,凸镜状,侧扁,种皮壳状。
白花苋(学名:Aervasanguinolenta)是苋科白花苋属的植物。分布于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印度以及中国大陆的四川、云南、海南、贵州等地,生长于海拔1,100米至2,300米的地区,一般生长在山坡灌丛,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多年生草本,高达lm。茎直立或稍披散,有白色柔毛,后渐脱落。花期4-6月,果期8-10月。根及花供药用,生用可破血、利湿,炒用补肝肾、强筋骨,治红崩、跌打损伤、老年咳嗽、痢疾。
生长于低海拔的山坡疏林下。分布于中国海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越南、印度、菲律宾、马来西亚有分布。
针叶苋属(学名:Trichurus)是苋科下的一个属,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该属仅有针叶苋(Trichurus monsoniae)一种,分布于越南、泰国、印度及斯里兰卡。
多年生草本。叶及枝对生,偶有轮生。花两性,具1苞片及2小苞片,成腋生或顶生穗状花序;苞片及小苞片小,膜质;花被片4,披针状钻形,宿存;雄蕊4,基部短连合,退化雄蕊三角形或近四角形,和它互生;花柱极短,柱头极短2裂,子房有1垂生胚珠。胞果顶端横盖裂,种子卵形,干燥时在种脐对面有寞状凹陷。
针叶苋(学名:Aervamonsoniae)是苋科针叶苋属的植物。分布在斯里兰卡、泰国、越南、印度以及中国大陆的海南等地,一般生长在海滨砂地上,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牛膝属(学名:Achyranthes)是苋科下的一个属,为粗壮草本植物。该属共有约15种,分布于两半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中国产3种。本属几种的根供药用,其中牛膝A. bidentata Bl.和土牛膝A. aspera L. 2种,均入药。
草本或亚灌木;茎具显明节,枝对生。叶对生,有叶柄。
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在花期直立,花期后反折、平展或下倾;花两性,单生在干膜质宿存苞片基部,并有2小苞片,小苞片有1长刺,基部加厚,两旁各有1短膜质翅;花被片4-5,干膜质,顶端芒尖,花后变硬,包裹果实;雄蕊5,少数4或2,远短于花被片,花丝基部连合成一短杯,和5短退化雄蕊互生,花药2室;子房长椭圆形,1室,具1胚珠,花柱丝状,宿存,柱头头状。
胞果卵状矩圆形、卵形或近球形,有1种子,和花被片及小苞片同脱落。种子矩圆形,凸镜状。
牛膝(学名:Achyranthesbidentata)为苋科牛膝属的植物。多年生草本,高70-120厘米;根圆柱形,直径5-10毫米,土黄色;茎有棱角或四方形。叶片椭圆形或椭圆披针形,少数倒披针形,长4.5-12厘米,宽2-7.5厘米。穗状花序顶生及腋生,长3-5厘米,花期后反折;总花梗长1-2厘米,有白色柔毛;花多数,密生,长5毫米;苞片宽卵形,长2-3毫米;雄蕊长2-2.5毫米;退化雄蕊顶端平圆,稍有缺刻状细锯齿。胞果矩圆形,长2-2.5毫米,黄褐色,光滑。种子矩圆形,长1毫米,黄褐色。花期7-9月,果期9-10月。
牛膝生育期较长,年生长周期为200-300天。人工栽培可以通过调节播种期控制牛膝的生长期,一般将牛膝的生长期控制在130-140天,植株生长虽不繁茂,但当年开花少,主根粗壮,品质优良。一般无霜期长的地区播种晚些,无霜期短的地区播种早些。中国东北地区为4月下旬至5月中下旬。
分布于中国、朝鲜、俄罗斯、印度、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非洲。在中国除东北外,全国广布。生长于海拔200-1750米的山坡林下。牛膝为深根性植物,喜温暖而干燥的气候条件,不耐寒。
牛膝的根入药,生用,活血通经;主治产后腹痛,月经不调,闭经,鼻衄,虚火牙痛,脚气水肿;熟用,补肝肾,强腰膝;主治腰膝酸痛,肝肾亏虚,跌打瘀痛。兽医用作治牛软脚症,跌伤断骨等。
土牛膝(学名:Achyranthesaspera)为苋科牛膝属的植物。多年生草本;茎直立多分枝;土黄色圆柱形地下根;椭圆形或披针形叶对生;穗状花序,生在顶端或叶腋,开绿色小花;长圆形果实。
分布于台湾岛、马来西亚、越南、印度、菲律宾以及中国大陆的福建、云南、广东、广西、贵州、湖南、四川、江西等地,生长于海拔800米至2,300米的地区,常生长在山坡疏林和村庄附近空旷地。
药用:性微寒;味酸,微苦甜;中医上药用根和茎,有活血化瘀、利尿消肿之功用;孕妇忌用。
林地苋属(学名:Psilotrichum)是苋科下的一个属,为草本或灌木植物。该属共有约14种,分布于非洲及亚洲东南部,中国产1种。
草本或灌木,茎三歧分枝,无毛、有柔毛或绵毛。叶对生,有叶柄。花两性,成顶生或腋生头状花序或穗状花序;每花有1苞片及2小苞片,干膜质;花被片5,大小相等或近相等,直立,干膜质,花期后变硬或不变,无毛或外面有柔毛,有数纵脉;雄蕊5,花丝长短不等,基部连合成杯状或管状,花药2室,无退化雄蕊;子房1室,具1垂生胚珠,花柱细长,柱头头状或2浅裂。胞果椭圆形,侧扁,不裂,膜质,包裹在宿存花被片内。种子凸镜状,种皮革质或壳质,胚在边缘。
林地苋(学名:Psilotrichumferrugineum)为苋科林地苋属的植物。一年生草本,高5-60厘米。分布于越南、印度、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以及中国大陆的海南等地,生长于海拔1,000米至2,000米的地区,多生在山谷林中潮湿地方,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