苋属(学名:Amaranthus)植物是一类分布广泛的草本植物,包含了大约70个种,常统称为野苋菜。其普遍特征是花序和叶子会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紫红色到金色。该属有一些种被认为是有危害的杂草,而另一些则是世界各地广泛食用的叶菜,粮食或是观赏植物。部分种类在外形和用途上与临近属青葙属中的一些成员相似,其归属仍未有定论。
苋属植物的栽培历史悠久,早在4000多年前的美洲大陆,印第安人就将老鸦谷(A.cruentus)作为粮食作物栽培,老枪谷(A.caudatus)和千穗谷(A.hypochondriacus)的种子与玉米等其它谷物相比,富含高赖氨酸,在墨西哥、中美洲大量种植,当作点心或粥食用。苋属植物最早被引入中国的时间可追溯到公元10世纪,当时作为蔬菜栽培,即今天所说的苋菜。其中千穗谷在中国的栽培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记录了其可以作为粮食在荒年充饥。在中国最为著名的苋属植物应该要属苋(A.tricolor)俗名苋菜、雁来红、三色苋等,其叶、芽和嫩茎可食用,是老百姓餐桌上的一道佳肴。苋的植株叶片色彩多样醒目,常作为园林观赏植物栽培,同样被作为观赏植物栽培的还有老鸦谷、老枪谷等。
苋属植物在形态学上的多样性比较显著,即使在特定种的内部也可以有明显的形态差异。虽然苋科的划分在分类上是比较清楚的,被归为苋属的种类则缺乏明晰的共同特征。这使得苋属的划分被分类学家普遍认为是比较困难的。
目前的观点认为苋属包含了3个亚属和约70个种,尽管种的具体数目因为杂交种的缘故比较难于确定。根据Mosyakin & Robertson在1996年发表的研究,苋属的三个亚属包括:Amaranthus(同株亚属),Acnida(异株亚属)和Albersia。
一年生草本,茎直立或伏卧。叶互生,全缘,有叶柄。花单性,雌雄同株或异株,或杂性,成无梗花簇,腋生,或腋生及顶生,再集合成单一或圆锥状穗状花序;每花有1苞片及2小苞片,干膜质;花被片5,少数1-4,大小相等或近此,绿色或着色,薄膜质,直立或倾斜开展,在果期直立,间或在花期后变硬或基部加厚;雄蕊5,少数1-4,花丝钻状或丝状,基部离生,花药2室;无退化雄蕊;子房具1直生胚珠,花柱极短或缺,柱头2-3,钻状或条形,宿存,内面有细齿或微硬毛。
胞果球形或卵形,侧扁,膜质,盖裂或不规则开裂,常为花被片包裹,或不裂,则和花被片同落。种子球形,凸镜状,侧扁,黑色或褐色,光亮,平滑,边缘锐或钝。
苋属植物的适应性强,在中国各地皆可种植,且生长迅速,枝叶繁茂,其根系发达,具有很强的耐旱性,在生育期间能忍受30厘米的土层含水量仅4%-6%的极度干旱条件。在土壤含盐量0.1%-0.23%的中度盐渍化土壤及pH值5.5-8.6的酸性和碱性的土壤中都可以生长良好。大部分各类的苋10月中下旬还能正常生长,只有遇到霜冻才停止生长。
苋属植物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及温暖带区域,温带地区也有分布。
在亚洲和美洲的部分地区,人们耕种某些种类的苋属植物以食用其种子。这些种类有着高产,耐旱,易于收获和营养丰富的优点。
在很多地方,苋属植物的一些种类也被作为蔬菜来种植和食用。其中至少包括:三色苋、凹头苋和反枝苋。
在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苋菜的叶子被称为bayam,而在菲律宾的塔加洛语中,这类植物叫作kulitis或者callaloo。成熟的苋菜的根也是很好的蔬菜,常常和西红柿或者罗望子做的卤汁一起烹制。在中国,苋菜的叶子和茎常被用于炒着吃或者入汤。在越南,苋属植物被称为rau dền,主要用于做汤。其中有两个种类最为常见,分别叫作dền đỏ(三色苋)和dền cơm(或者dền trắng)(皱果苋)。
在东非,苋的叶子在齐切瓦语中被称为Bonongwe,在斯瓦希里语中叫mchicha,在卡姆巴语中叫Telele,在使用班图语支的乌干达地区被称作Doodo。有时一些医生会为低红细胞比容(常见于如镰刀型红血球疾病等引起的贫血)的人推荐食用苋类植物作为食物。在西非地区,苋类植物也是一种很常见的蔬菜,在约鲁巴语里叫作efo tete或者arowo jeja。在加勒比地区,苋菜的叶子常用于一种叫callaloo的菜肴中。
在希腊,希腊苋(皱果苋)被用于一种叫作vlita或者vleeta的很常见的菜品中。在这种做法中,苋菜的叶子被煮熟,然后加橄榄油和柠檬拌成沙拉,通常和炸鱼一起供应。在斯里兰卡,苋菜被称为Koora Thampala,和米饭一起食用。
在北美的的霍比族人使用某些苋属植物的花作为一种深红色自然染料的来源。另外一种人工合成的染料因为颜色相近也被命名为"amaranth"(即“苋属植物”)。
苋属同样包含了一些著名的作为观赏植物的种类。比如尾穗苋,这是一个原产自印度的一年生种类,会开出漂亮的紫色小花,聚在一起形成穗状花序。另一称为千穗谷的种类,其披针形叶片有着紫色的上表皮,叶脉十分明显,深红色的花朵聚成向上直立的穗状花序。
苋属植物通常是很好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来源,包括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K,维生素B6,维生素C,核黄素,叶酸,钙,磷,钾,铁,镁,锌,铜和锰等营养物质。苋类植物的种子,与藜麦和荞麦一样,是不多见的含有全套20种氨基酸的食物。而且其所含的蛋白质不包含面筋,因此可以作为面筋过敏的人群的替代主食。
一些研究表明苋类植物的种子或其制成的油或许对预防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有帮助,长期摄入可能有益于降低血压和血脂。
苋属植物当中,除了有不少能作为粮食、蔬菜、观赏植物外,还有着不少杂草类群,例如反枝苋、绿穗苋、长芒苋、和刺苋等,它们往往入侵农田、园林绿地和荒地等生境,通过化感作用对生长周围的植物和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
苋属植物经常被人类有意或无意引入,由于其种子微小,结实量大,易于携带和传播,引入后如果未能妥善管理极易逃逸,进而建立野生种群并对引入地的生态环境及农业生产造成一定危害,应在栽培利用的同时注意防范。其中某些种类不易识别,但若仔细观察,其种与种之间的差异还是明显的。
苋(学名:Amaranthustricolor),雁来红(救荒本草)、老少年(盛京通志)、老来少、三色苋(华北经济植物志要),为苋科苋属的植物。分布在亚洲的日本、印度、中亚以及中国大陆,多生在半野生,属中国原产的植物(非从国外引种)。
一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150厘米;茎粗壮,绿色或红色,常分枝,幼时有毛或无毛。叶片卵形、菱状卵形或披针形,绿色或常成红色,紫色或黄色,或部分绿色加杂其他颜色,顶端圆钝或尖凹,基部楔形,全缘或波状缘,无毛。喜温、喜光,最适生长温度为23~27℃,耐旱、耐盐碱,对土壤要求不严,原产印度,分布于亚洲南部、中亚、日本等地。有清热,利窍。治赤白痢疾,二便不通等功效。
能适应高温,于亚热带及热带作为蔬菜,从播种到采收只需20多天,一次全株采收,是夏季常见叶菜。叶互生,呈卵形、菱形、披针形;以叶面颜色分为白苋(较黄绿)、青苋(较深绿)、红苋(叶面中央紫红),均可供炒食、煮汤。
苋菜喜温暖气候,耐热力强,不耐寒冷。生长适温为23~27℃,20℃以下植株生长缓慢,10℃以下种子发芽困难。苋菜是一种高温短日照作物,在高温短日照条件下,极易开花结籽。在气温适宜,日照较长的春季栽培,抽薹迟,品质柔嫩,产量高。苋菜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以偏碱性土壤生长良好;它具有一定的抗旱能力,在排水不良的田块生长较差。有时逸为半野生。
药用价值:根、果实及全草入药,有明目、利大小便、去寒热的功效;食用价值:茎叶作为蔬菜食用;观赏价值:叶杂有各种颜色者供观赏。
千穗谷又名千穗苋、籽粒苋、籽粒芡、苋米(学名:Amaranthus hypochondriacus),为苋科苋属的植物。
谷粒苋’在八千年前就已开始人工栽培了。它曾经是南美印加人及阿兹特克人重要的谷类粮食;阿兹特克以及住在墨西哥的美洲红人(英语:Amerindian)也用它来准备敬神用的饮料和食物。目前南美洲人把它爆成爆米花,而后加上蜂蜜或糖蜜,做成甜点叫做 “alegria”,西班牙文意为‘快乐’ (Happiness) 。祇因它是重要的‘本土文化’ (Indigenous Culture),容易准备,富营养,且极可口,所以‘谷粒苋’在 1970 年代开始在墨西哥复苏,特别是繁穗苋 (Amaranthus cruentus) 及籽粒苋或千穗苋 ( Prince’sfeather,学名A. hypochondriacus) 这两种谷粒苋。当然用做‘谷粒苋’的不祇这两个品种,比如红苋菜、老枪壳、尾穗苋 (Love-Lies-Bleeding,A. caudatus) 也可做谷粒苋,特别是种植于秘鲁与玻利维亚一带。美国也于 1970 年代开始种植‘谷粒苋’,数千英亩农地所产的‘谷粒苋’大都供应给健康食品店。
和荞麦 (Buckwheat,学名 Fagopyrumesculentum) 、藜麦、灰米、或印地安麦 (Quinoa,学名Chenopodium quinoa) 一般,谷粒苋除了富含极其完整的植物蛋白质,它们也是膳食纤维 (Dietary fiber),及膳食矿物质 (Dietary minerals),比如铁质 (Fe)、镁(Mg)、磷(P)、铜 (Cu)、及锰 (Mn) 等的好来源。谷粒苋的种子和种子油,对由于高血压而引起的过度紧张 (Hypertension),及冠状动脉疾病(Cadiovascular disease,一种由心脏的冠状动脉硬化而造成的疾病) 有益。经常食用谷粒苋的种子和种子油,也可降低血压和胆固醇,并改进体内抗氧化状态(Antioxidant status) 和免疫指标(Immuneparameters)。
苋的适应性强,在中国各地皆可种植,且生长迅速,枝叶繁茂,其根系发达,具有很强的耐旱性,在生育期间能忍受30厘米的土层含水量仅4%-6%的极度干旱条件。在土壤含盐量0.1%-0.23%的中度盐渍化土壤及pH值5.5-8.6的酸性和碱性的土壤中都可以生长良好。大部份各类的苋10月中下旬还能正常生长,只有遇到霜冻才停止生长。
千穗谷原产北美,生长于海拔700米至3000米的地区。内蒙古、河北、四川、云南等地栽培供观赏。
食用:千穗谷枝时正嫩时,掐下它的上半部分枝叶,用水洗干净,再放到沸水中煮软,捞出,放凉,把水攥干后便可食用。如果一次吃不完,还可以把沥干水的千穗谷装到塑料袋里,放到冰箱里冷冻,再吃的时候解冻就可以了。
营养:千穗谷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含量均很高。千穗谷的蛋白质含量为16%-18%,并富含赖氨酸和含硫氨基酸,蛋白含量之高甚至超过了牛奶和大豆。千穗谷的脂肪含量也高于一般禾谷类作物,更可贵的是脂肪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70%-80%,可预防动脉硬化,为老年人提供了理想的保健食品源。另外,千穗谷中矿物质含量极其丰富,不但富含钾、镁、钠、钙等,而且微量元素铁、锌、锰、铬、镍、钴、硒也颇丰。高含量的锌、镁、钙有利于调节毛细血管通透性,促进心肌代谢,可帮助儿童提高智力、促进骨骼生长及形成血液,并可预防老年骨质疏松、动脉硬化、抑制癌症。此外,千穗谷籽实粉能够明显降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抑制过氧化反应、延缓衰老进程。总而言之,千穗谷营养极其丰富,适用于所有人群,更是儿童健康聪明成长之保障,老年人降糖、降脂、降血压之佳品。
饲用:千穗谷是一种优良的高产饲料作物,有绿茎、红茎两种,其茎叶柔嫩,营养价值较高,适口性好,纤维素含量低,因此,是养猪、禽的好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