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书乐(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互联网和游戏产业观察者)
近期不少写真爱好者遭遇到了“陷阱”。
关键在于,这些陷阱都是老套的不能再老套的套路。
可一代一代的年轻人,都在不同的时代,掉坑交学费了。
近日,有网友反应,因为一条在小红书上刷到的“39.9元拍写真”的广告,结果心动之后最终用信用卡支付了6888元才得以脱身。
但这并不是套路的巅峰。
据央视网报道,两名女生在上海原计划拍摄19.9元的特价写真,最终花费2万多元。女生起诉影楼获法院支持,解除2.4万元补充协议及两份《摄影服务合同》,且余款不再支付。
但,这样的情况并非个案,甚至于每个年龄层回顾自己的20岁时,都遭遇过类似的故事。
例如燃财经通过检索就发现,不仅仅是在小红书,在其它社交平台,打着“19.9元拍写真”、“99元两套写真”旗号的并不罕见,摄影机构的地理位置也是遍布全国各地。社交平台之外,燃财经在58同城和BOSS直聘等招聘网站上也看到,很多影楼的招聘信息都要求应聘者具备引导消费者消费的能力。
在低价的诱惑下,被套路的消费者越来越多,相关话题#19.9元拍写真最终花了2万多#也在近日登上了微博热搜。
该话题已有1.8亿次阅读和近9000条讨论,大量有亲身体验的网友留言分享自己的经历。
对此,燃财经张琳和书乐进行了一番交流,贫道以为:
低价引流、二次消费和隐形消费,是包括摄影写真在内的很多消费现象的惯用套路,而这个套路背后隐藏的消费心理则不难理解:价格敏感性。
明码标价很容易牵动Z世代的价格敏感,何况作为营销的套路往往都是用极低价格引流,然后在视情况进阶增值服务。
这种超低价位的价格敏感性,对于每一个年龄层的消费者来说,都会有一定的“视觉冲击力”,但为何是Z世代频频中招呢?
显然,仅仅以社会经验不足来解读,未免过于片面。
除了写真套路以外,我们还看到到包括“炒鞋、盲盒”等一些收割年轻人的消费现象,其原因并不复杂,主要是2点:
1)价格吸引。
收入和消费能力整体不足的Z世代,会对接近自己认知的一些商品、特别是还能有保值增值的理财功能的产品,有特别的吸引,似懂非懂下就容易陷入他人挖掘的消费套路中。
2)媒介吸引。
新媒体本质上是Z世代最亲近的传播媒介,也就达成了所谓的精准营销。
于是,一个韭菜的自我养成,也就在商家眼里水到渠成、急于收割了。
怎么破?
消费者每次剁手前,心里想想:“别迷信低价,天下没有便宜的午餐。”会好些
网络平台和有关部门,出来走两步,严打一下,让那些割韭菜的挖坑佬,自己埋自己几次,也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