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引力波”三个字,大多数人可能会想起《三体·死神永生》中三体人占领地球时的那几行加粗文字:
北美引力波发射台被摧毁。
欧洲引力波发射台被摧毁。
亚洲引力波发射台被摧毁。
太阳电波放大功能被全频段压制。
引力波宇宙广播系统无法回复,黑暗森林威慑终止。
此刻人类危在旦夕,三体世界直接摧毁了地球上的三座引力波发射台。制衡三体世界的威慑系统被摧毁,三体人占领了地球。
当然,这是科幻小说中的“引力波”。
执剑人罗辑将引力波视为威慑武器,如果三体世界敢于攻击地球,他就利用引力波向宇宙发布三体世界的坐标。
而在现实世界中,科学界从未停止过寻找“引力波”的脚步。
我国在2019年12月,成功发射国内第一颗空间引力波探测技术验证卫星“天琴一号”。
现在,“天琴一号”有了新的重大突破,又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天琴一号”测出
全球重力场数据
据新华社报道,正在北京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天琴计划”首席科学家罗俊在3月8日表示:
中山大学“天琴一号”卫星,在近期获得了全球重力场数据。
这是我国首次使用国产自主卫星测得这一数据,而在这之前,这项技术一直被美国和德国垄断。
而这一次“天琴一号”立功,使得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自主探测全球重力场的国家。
“天琴一号”由国家航天局、广东省和教育部共同支持完成,其关键载荷技术由中山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联合研制,卫星平台由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承制。
3月7日,“天琴一号”开展了差不多30个小时的地球重力场应用试验。
经过中山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天琴计划团队,反复分析数据并论证计算,获得了全球15阶地球重力场模型、全球重力异常分布网格图、全球大地水准面高分布网格图,并于近期形成全球重力场数据科学报告,完成了在轨测试总结评估。
“天琴一号”卫星反演出的全球重力异常图(左图)和全球大地水准面高分布图(右图)
简单来说,就是根据不同地质,如地下水的流动、山脉平原的质量变化等因素,将重力微弱的变化精确量化出来。
从时间上看,这是我国第一次自主测得全球重力场,也意味着“天琴一号”实际上是我国第一颗有重力场测量功能的卫星。
虽然“天琴一号”实际上是一颗空间引力波探测验证技术卫星,本来目的是为了验证引力波。
但一个巨大的工程往往需要多个领域的技术突破才能完成,而地球重力场探测,恰好就是其中之一。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这次“天琴一号”重力场测量的精度并不是特别高。
但这个结果依然意义非凡,它为我国后续的重力卫星计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然,这也意味着,我们向寻找“引力波”,又前进了一大步。
地球重力场的作用
那么,测量地球重力场这个技术到底有什么作用?
所谓地球重力场,简单来说,反映了地球物质分布及其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
举个例子,水肯定是有质量的,那么当地下水发生流动的时候,该地区的重力场就会发生微弱的变化。
如果以极高的精度对这些变化进行量化,就能够追踪地下水的运动情况。
物质的质量越大,所产生的的引力效应也就越强。
山体也是同样的道理,巨大的山脉产生的引力效应肯定比平原的引力效应要大得多。
这变化的幅度非常小,可能只有几微米甚至是纳米,比头发丝的直径还小。人类凭肉体是没办法感知这些变化的,所以需要具有核心技术的卫星来完成这项工作。
当卫星飞到质量较大的物质区域上空时,就会出现重力加速度,而离开这块区域时,就会出现轻微的减速。
于是通过卫星感知重力场的微弱变化,并利用各种算法剔除掉大气层、太阳光线等干扰产生的误差,就能得到一份精度非常高的全球重力分布图,从而掌握地下水、地下不同矿产的分布。
所以这项技术,可以应用于大地测量、油气资源勘探、水资源和国防安全等。
同时也有助于监测全球气候,应对气候灾害等领域,对我国的民生经济将会有非常大的帮助。
打破美德垄断局面
近在咫尺
2002年3月17日,美国宇航局与德国空间机构一同合作发射了“GRACE探测器”。
利用重力场的测量数据,成功追踪地球水体的运动。
美国在2011年发射了GRAIL卫星,得到了一份迄今为止最高精度的全月球重力场地图。
而这项技术,一直处在被美德垄断的局面之中。
现在,“天琴一号”获得全球重力场数据,意味着我们终于开始有机会打破这种垄断局面了。
尽管这次获得的数据精度并不是很高,但这是我们在浩瀚宇宙中前进的一大步。
罗俊院士表示,接下来的“天琴二号”希望能够通过精确测量两颗低轨卫星之间的距离,更精确地反演地球重力场。
如若能在计划中的2025年或2026年,成功发射“天琴二号”,届时就能在这个领域实现与美德并跑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