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空间站是一个可以支持人在太空长期驻留的大型在轨空间平台,其虽名为“国际”,却并非谁都可以使用。
国际空间站之所以以“国际”冠名只不过因为参与建设的国家较多而已,它始建于1998年,于2010年完成建设任务并转入全面使用阶段。名义上国际空间站是由16个国家共同建造的、共同运行的,大家都拥有使用权,但实际上由于各个国家的国力和技术水平的差距,很多国家只是在上面打个卡、划个水,真正主导国际空间站的国家只有两个,那就是美国和俄罗斯。表面上看起来,由多个国家共同打造的国际空间站可以吸收各个国家的技术优势,又能够分摊建设成本,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隐患,比如分家。
国际空间站为什么存在分家的隐患?
任何事情,只要有两个人参与,就有可能出现矛盾,更何况是两个国家了。比如在某一时刻,某个国家因为某些原因而受到了其它国家的制裁,那么这种制裁则可能蔓延到天上,于是就可能出现分家的危机。那么如果国际空间站真的要分家,技术上可以做得到吗?要想分家,首先就得盘算一下各自的家产,国际空间站由多个舱段组成,其中星辰号服务舱、搜索号微型实验舱1、黎明号微型实验舱2、科学号实验舱、新码头号对接舱以及曙光号多功能货舱都是由俄罗斯研制的,除去曙光号多功能货舱之后,其余的舱段总质量大概在50吨左右,这就是分家后俄罗斯的全部家当。
为什么要除去曙光
众所周知,曙光号多功能货舱是国际空间站的首个舱段,但这个由俄罗斯所研制的舱段,其产权却是归属于NASA的,所以如果分家,这个舱段是要给人家留下来的。国际空间站是一个整体,各个舱段之间存在着依赖关系,但这种依赖关系并不是对等的,因为归属俄罗斯的星辰号服务舱和科学号实验舱都可以实现独立发供电,而几个微型实验舱虽然依赖于NASA的衍架太阳翼供电,但完全可以暂时停控,所以在技术层面,俄罗斯是可以将自己的舱段从国际空间站中分离出来的,而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他已经这样做了。
按照原本的计划,俄罗斯本来会继续建造两个20吨级的大型实验舱,并安置于新码头号节点舱的两侧,但现在他们已经改变了计划。
这两个大型实验舱依然会继续建造,只不过它们不会再被对接到国际空间站上去,而是会用来打造一个属于俄罗斯人自己的空间站,也就是“轨道服务站”,毕竟跟谁合作,也比不上“自主”两个字。所以说我们是幸运的,当年国际空间站将我们排除在外,反而促进了我国航天技术领域的“独立自主”性,现在我们所打造的“天宫空间站”在各个方面已经远超俄罗斯计划中的“轨道服务站”。
国际空间站的分家设想虽然在技术层面可行,但实际上却大概率不会发生,因为站在俄罗斯的视角上来看可行,可如果站在美国的视角上,反而是不可行的。
前面已经说过,国际空间站各个舱段之间存在着依赖关系,但这种依赖关系并不对等,实际情况是俄罗斯对NASA的依赖小,而NASA对俄罗斯的依赖反而大。在国际空间站中,空间站的轨道变更以及姿态控制是由俄罗斯舱段所掌控的,当然,NASA舱段也能够进行姿态控制,但这需要依靠俄罗斯舱段的姿态控制动力系统的支持,而且NASA舱段是无法进行轨道升降的。
再有,NASA是国际空间站利益的主要获得者。
空间站中现有的31台科学研究机柜中有19台都被NASA所独占,而俄罗斯在国际空间站中更像是个卖力气的,空间站的轨道控制、宇航员的接送,这些都是俄罗斯的活,而在轨科研的参与却并不高。一方面NASA对俄罗斯舱段的依赖很大,另一方面如果国际空间站瘫痪,最大的受害者就是NASA自己,所以NASA是绝不愿意看到国际空间站分家的。正是因为如此,无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无论美国和俄罗斯的关系如何,从来都不会影响到天上的合作,而且每当出现紧张局势,NASA都会第一时间出来表态,承诺有关国际空间站的合作不会受到影响。所以,除非俄罗斯一心想要分家,否则国际空间站将会一直运行到退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