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协会评论“扫码点餐”:警惕“消费便利”变成“消费烦恼”

最近两天的网络热闹非凡,因为“新疆棉花”众多明星纷纷选择和各大品牌商解约,耐克阿迪的股价因此暴跌,让不少网友直呼大快人心。

在这些热搜新闻之下,有一条不太起眼的资讯,让笔者感觉到有点畅快,因为这件恶心了我这么多年的事情,终于有官方开怼了!

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表评论,表示:“扫码点餐”不应成为“单选题”,要警惕“消费便利”变成“消费烦恼”。

相信大家出去就餐时一定遇到过这种情况,到餐厅用餐时,有些餐厅不提供人工点餐,甚至不提供现场菜单,只有关注公众号或小程序后进行“扫码点餐”,才能开始正常吃饭。而这种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普遍,大有成为餐饮行业硬性指标和就餐规则的趋势。

如果是人手不足,为了缓解服务员压力,提高餐厅服务的效能,餐厅采用“扫码点餐”这无可厚非,但是有些时候去餐厅,明明门店门可罗雀,服务员却依旧对你说:“扫桌上二维码自己点餐”,这个行为让笔者十分迷惑和烦恼:为什么我只是来吃个饭,就要拿出手机授权餐厅读取我的个人数据了?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九条规定:“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消费者同意……”消费者到餐厅就餐,并无必要提供手机号、生日、姓名、地理位置、通讯录等与餐饮消费无关的信息。我就是来吃个饭,有必要告诉我的手机号和生日日期吗?

一些餐厅不再提供人工点餐,要求现场就餐消费者先关注公众号或小程序,再进行扫码点餐,借此获取消费者的个人信息,这不仅违反法律规定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合法、正当、必要原则,还涉嫌对消费者个人信息的过度收集。

而我们的这些个人信息被收集了之后由谁保管?怎么保管?会不会被商家违规出售?一切都存在不确定性,消费者的信息随时有被泄露的风险。

消费者只能被动授权经营者获取其个人信息,商家设定了这种不公平、不合理的交易条件,强制消费者交出个人信息,这是不是侵犯了我们作为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呢?

除此之外,强制扫码点餐还有一种尴尬,就是价格的知情权。

笔者曾经在某家餐厅就餐,然而餐厅并没提供直观的、可查询的菜单和菜品价格,我问服务员要一份菜单,服务员对这种需求显然已经见怪不怪了,快速熟练地回答我说:“我们没有菜单的,你自己扫码点餐哦”!

虽然笔者是一个非常看重自己个人信息保护的人,但是在没有更好选择的情况下,还是只能无奈交出了个人信息,扫码、授权商家收集信息。让人气愤的是,扫码之后才发现这家餐厅的菜品并不吸引人,而且价格也很贵。这个时候,无论是不是要继续就餐,笔者都是输家。

菜单是消费者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与是否接受餐饮服务直接关联,餐厅应当提供直观可查的现场菜单,供消费者了解菜品和价格,让消费者决定是否用餐。

不提供现场菜单,扫码关注后才能浏览菜品和价格的做法,侵害了我们作为消费者的知情权。更可恶的是,如果扫了码之后选择不吃了,消费者又无缘无故被收集了一次用户信息,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无缘无故又增大了。

新的技术手段,不应该成为限制消费者权利的工具,不应该成为商家违规攫取我们个人信息的借口,更不应成为阻碍大众消费的壁垒。

试想一下,难道每一个进店的消费者,都是会使用智能手机点餐的人吗?难道不存在因为某种原因,无法顺利使用智能手机的消费者吗?

比如老年人,比如未成年人,他们往往需要他人的协助,才能完成扫码点餐的过程。而还有些人没有使用智能手机、又或者是智能手机恰好没电没网,这个时候消费者应该怎么办呢?

由此可见,扫码点餐并不具有普适性,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作为消费者的消费体验和消费实现。

尽管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声怼了强制扫码点餐这件事,但是可以预想到的是,强制扫码点餐这种情况并不会因此减少。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可能没有什么太大作用,但是有官方发声这一点还是能让被“数据欺凌”惯了的消费者感受到一丝丝的慰藉。

正如中国消费者协会评论说的:技术进步应当让消费者享受发展红利,而不是成为经营者商业欺凌的工具。

不能让技术成为束缚消费者的藤蔓,违背技术发展的初衷,我们期待未来能有一个健康规范的扫码空间吧。

关键词: 消费者协会 扫码点餐

推荐DIY文章
主机存在磨损或划痕风险 PICO4便携包宣布召回
穿越湖海!特斯拉Cybertruck电动皮卡可以当“船”用
vivoXFold+折叠旗舰开售 配备蔡司全焦段旗舰四摄
飞凡R7正式上市 全系标配换电架构
中兴Axon30S开售 拥有黑色蓝色两款配色
荣耀MagicBookV14 2022正式开售 搭载TOF传感器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