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难设想,三十年后,我们也会像他们一样四处碰壁吗?
“不收现金,要么告诉亲戚,要么你自己在手机上支付,(就)这两个方式。”一位带现金、独自冒雨来到柜台交医保的老人,在听到办事人员的回复后,不知所措地坐在代缴社保的社区办事窗口。
这段办事人员的话被人拍下发到社交媒体,截止发稿,这条短视频播放量超千万次,登上了短视频平台热搜,事后该地工作人员回应称,这是对另一位未带齐证件的老人说的,而非视频上的老人。24 日下午,有新闻报道称,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已上门为该老人办理了居民医保。
由于生理和认知退化原因,老龄群体常常无法像年轻人适应这个线上化的时代,疫情带来的娱乐、生活线上化,让这个问题更加显著。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截至 2018 年底,中国 60 岁及以上人口近 2.5 亿,占总人口的 18%,占比连续三年超 0-14 岁人口比重。其中 65 岁及以上超 1.6 亿,占比 12%。
一边是狂奔不止的科技进步,另一边是被抛在身后的老年人群。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是,科技如何让我们的老年生活更美好?
2050 年中国的老年人口将接近 5 亿
湖北一位 94 岁的老人为激活社保卡,被子女抬着在银行柜机前进行人脸识别;在新冠疫情期间,两位不会使用健康码的老人被公交司机拒载;老年人由于迷上抖音上的冒牌明星,被欺骗了感情和钱财。
这些真实发生的事件提醒着我们,老年群体与年轻一代的 “信息鸿沟”还在扩大,科技的发展需要兼顾这群人认知的衰退。当社会的中坚力量老去、人均寿命逐年延长,未来 30 年,中国要面对的是前所未有老龄化社会。
中国发展基金会发布的《中国发展报告 2020: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政策》预测,到 2022 年左右,中国 65 岁以上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 14%,实现向老龄社会的转变。
2050 年,中国老龄化将达到峰值,中国 65 岁以上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 27.9%,老年人口将近 5 亿,这个数字是当下日本老龄人口的 16 倍,而日本是世界上老龄化程度最严重的国家。
凤凰网科技曾对老年人使用科技产品的习惯做了简单调查,能够熟练使用手机进行打车、导航、挂号、缴费的老年人凤毛麟角,“学手机”这件事大多数时候是老年人自我摸索,或互相传授经验。
已经有相关的研究机构关注到这个问题,清华大学人因与工效学研究所打算在北京地区开展教老人用智能手机的活动,据清华大学人因所研究员刘雪茜介绍,由于流程的线上化,老年人的出行和医疗是目前两大最常见的痛点。本月 24 日下午,国务院办公厅也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称要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
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到:
在各类日常生活场景中,必须保留老年人熟悉的传统服务方式,保障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困难的老年人的基本需求。
保留传统金融服务方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各种方式拒收现金,在零售、餐饮、商场、公园等老年人高频消费场所,水电气费等基本公共服务费用、行政事业性费用缴纳,应支持现金和银行卡支付。
紧贴老年人需求特点,加强创新,提供更多智能化适老产品和服务,让老年人能用、会用、敢用、想用。
政策驱动更多机构从公共基础资源和服务水平入手,满足老人日常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但科技飞速前进,这些技术会让老年人的生活更美好吗?
老年群体与年轻一代的 “信息鸿沟”
2020 年的新冠疫情加速了人们线上化的步伐——在 “社交距离”的影响下,在线课堂、云上办公、线上娱乐逐步替代了原有的生活方式,并非所有人都能从线上化获益,这是互联网原生代年轻人所不能理解的。
一个典型的案例发生在 2020 年 2 月疫情爆发时期的武汉,在宣布封闭社区之后,绝大部分武汉的居民自发以楼栋或社区为单位,通过网上团购的方式购买生活物资,而对于独居老人来说,封闭社区无异于断粮。
家在武汉的小鱼的父母就是面临断粮的老人之一,几经波折后,他在网上找到了志愿组织亲自上门,才解决了两位老人的口腹之急。
在公共服务机构和老年大学组织的线下智能手机培训班里,汇聚了大量渴望融入科技社会却又无从下手的老年群体。
一位公立图书馆的手机课程志愿者告诉凤凰网科技(微信搜:iFeng 科技),老年人多用着子女淘汰的旧手机,而这些手机和 App 对于老年人的视力和认知并不友好。
在长期关注老年人科技产品设计的刘雪茜看来,当下社会的发展还没到 “意识到”老龄化的来临,因此才有了基础设施尚不完善的现状。另外,老年人常常被贴上了难以改观偏见与标签——“麻烦、难搞、什么都不懂”。
现实情况是,人体在进入衰老过程后,视力、记忆力、认知能力出现衰退,互联网产品虽然解决了线下奔波周折,对老人来说有着很高的学习成本。
以手机为例,在界面花哨、弹窗不断、互相唤醒频繁的界面上,老年群体往往无法实现近在咫尺的功能。当下的产品设计者不会想到,自己所熟悉的科技社会,对老年群体来说是神奇的 “美丽新世界”,我们熟悉的系统、界面和按钮在他们看来是错综复杂的网——科技既触手可及,但又触不可及。
“硬件、软件的开发设计者很难关注到老年群体”,刘雪茜对凤凰网科技表示,“人变老的情况很复杂,互联网的学习成本也很高,面向老年人的设计,是不符合增长或流量规律的。”
并不是所有的科技公司都对老龄群体需求的一概忽略,一些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商业敏锐度的公司,已经在这个维度做出努力,推出面向老龄群体的老年模式。
据凤凰网科技(微信搜:iFeng 科技)了解,OPPO Color OS 在去年的升级中,新增了简易模式方便中老年用户的使用;今年 7 月,高德地图上线了的 “家人地图”功能,这个功能一度被戏谑为 “查岗、防小三”功能,而其实际用意是让家人知悉老人的日常行动轨迹,实现一键呼叫;小米生态链企业推出了面向中老年群体的血氧仪等医疗产品等等。
另外,随着 IoT 技术的发展,人机交互的模式不再仅仅是通过一块屏幕,视频、语音交互进一步降低老年人使用科技产品的门槛。
但就当下而言,许多产品的设计仍自动排除了老年用户群体,在数据隐私的保护上,老年群体防范能力更低,更容易成为不法分子的受害者。
当中国的人口老龄化迈向深水区,“银发”市场或许会成为新一轮的风口聚集地,而在当下飞速发展的时代洪流中,人文关怀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