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新修订的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课程内容的优化要基于核心素养发展要求,设计课程内容,优化内容组织形式。作为“熟悉的陌生人”——作业,是课程改革不可或缺的重要领域。指向核心素养发展的作业改革,应立足于培养学生个体能够整合具体学科领域知识和技能、思维模式、探究方式和价值观的综合品质,具备应对和解决复杂现实情境与问题的综合能力。
前提是真正把握作业本质。凯洛夫关于“家庭作业是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的观点,对我国教师的作业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目前教学实践中,作业演变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或“上课的延续”,这无疑窄化了作业的内涵与功能。作业的本质,是没有教师指导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所以,教师在作业设计和实施中,要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在关键之处为学生完成作业提供掌握学科知识和技能的思维支架,特别是要提供学科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比如复习方法、阅读策略等,将学习方法内化为学生的素养。
要点是发现作业的真实问题。可通过问卷调查、师生访谈、作业文本分析等方法发现学校作业存在的真实问题。问卷调查法有助于了解群体作业理念等方面的整体情况;访谈法有助于深入了解作业背后的原因和观念;作业文本分析法则有助于深入细致分析作业设计各方面问题的具体表现、表现程度和原因。作业文本分析涉及作业的功能导向是否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作业目标是否符合学科课程标准、不同难度的作业题比例如何、是否为不同类型学生提供了可选择的作业等内容。通过统计分析,挖掘出隐藏在各种作业文本资料背后的信息,发现作业设计的基本理念、设计水平、存在问题等,再依据学科课程标准和学业质量标准改进作业,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路径是实施新课标背景下的单元作业设计。修订后的课标要求学生在课程内容学习过程中整合形成结构化知识或技能、学科观念与思维方式、解决陌生和复杂现实任务的综合能力。因此,以单元或大单元为基本单位的作业设计和实施也就成为必然。单元或大单元作业设计,在作业整体的结构性、目标性、科学性、综合性和层次性上有助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实施单元作业设计需关注若干要素:要有正确的作业功能观,作业不只是为了提高考试成绩、巩固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科思维能力、自主管理时间能力等;要科学设置单元作业目标,把核心素养要求清晰明确地分解到具体课时教学中,实现作业效果;同时,要系统考虑作业难度配置、作业时间安排、作业的差异性呈现和作业的结构要素等。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作业改革是科学与艺术的有机融合,是设计与实施的双向互动。这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通过对作业持续深入地研究实践,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周凌,浙江省湖州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等)(《中国民族教育》2023年第2期)
关键词: 指向核心素养发展的作业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