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刚刚落幕的第六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青春手牵手——涉毒女性青春期子女关爱”荣获金奖。自2019年开展以来,该项目以助学陪伴为切入点关爱女性涉毒人员青春期子女,开展学业辅导、自护教育、倾心陪伴、心理疏导,搭建政府部门、社会团体与涉毒女性家庭之间的沟通和帮扶桥梁。
这背后,离不开项目团队成员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刘畅、杨迪禹、杨莎莎等人的努力,她们利用休息时间开展调研、联络政府和社会团体、培训学生志愿者、组织活动,让更多人关注到了这个特殊的群体。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缘起一张照片
刘畅负责湖南工业职院团委社会实践工作,在一次“禁毒工作进校园”活动开展的间隙,通过湖南省长沙市长桥强制隔离戒毒所教导员刘慧的介绍,了解到大多数涉毒女性子女内心敏感而脆弱,因缺少母爱、受到歧视,容易诱发他们的仇恨心理和反叛情绪。作为一名母亲,她深受触动,想为这群孩子做点什么。
湖南工业职院团委有一批热心公益的学生志愿者,但这还远远不够,需要专业心理咨询力量和宣传推广力量。于是,刘畅联系到学校心理协会指导老师杨迪禹、大学生记者团指导老师杨莎莎,“我们可以组织一个志愿服务活动,改善他们的成长环境。”三人一拍即合。
说干就干,刘畅开始联络湖南省戒毒管理局、湖南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社区街道等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队伍,组织开展线上线下活动;杨迪禹负责为帮扶对象组织开展心理疏导和心理咨询,并针对大学生志愿服务队伍开展项目专项培训;杨莎莎负责项目推广和社区、校园“禁毒宣传”活动的策划和实施。
“唤起社会对特殊群体的关爱,让他们像普通家庭的孩子一样拥有良好的成长环境。”谈及项目初衷,三人异口同声道。
用心用情用力
“做好一件事情并不容易,但其中最难的不是为群体争取帮助,而是让这群已有心灵创伤的孩子放下心防、接纳他人也接纳自己。”这是三位老师在项目推进过程中的一致感受。三人发现,同龄人之间更容易产生“共鸣”,相对容易让敏感的青春期孩子敞开心扉。于是,她们在项目中引入大学生志愿者担任一对一的“朋辈心理辅导员”并定期开展培训,让学生志愿者掌握必备的心理理论知识。
从小缺失父爱、家庭关系复杂、没有经济来源……这些都发生在妮妮(化名)的生活中。妮妮第一次与项目组成员见面时总是不由地往后躲,眼神中满是戒备。经过一年多的陪伴,她的“朋辈心理辅导员”、湖南工业职院会计20(2)班吴婷和妮妮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妮妮时常向吴婷倾诉困扰和烦恼,吴婷碰到棘手的问题的时候会及时请教杨迪禹。
“妮妮之前经常逃学,小学还没毕业就有了辍学念头。现在能融入校园生活,特别是在参观大学校园时,看得出她是向往的。”杨迪禹欣慰地说。与此同时,学生志愿者们的成长也令三位老师倍感项目开展之意义重大。
学生志愿者在帮助他人的同时,对自己未来发展有了更成熟的思考。吴婷已经在为成为一名人民教师而努力。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的负责人、新能源汽车20(1)班学生杨隆则表示:“参与这个项目让我真切感受到,能够爱与被爱是最幸福的,更明确了我的职业方向。我准备申报‘西部计划’,希望能为当地人民的幸福生活做出贡献。”“我找到了做好每一条推文和每一个视频更大的意义所在,那就是传播爱与希望。”学生记者、国商21(2)班的俞珊妮用镜头记录下了活动中那些真挚、阳光的笑容。
一场“内卷友谊赛”
三人性格各异,但又有一个共同点:对待工作有着完美主义者般的“偏执”。国赛项目申报书提交的前一周末,在连续讨论、修改案例分享材料11个小时后时钟指向了零点,又疲倦又亢奋的三人还在敲击键盘。“亮点提炼描述得不够准确。”“还得通篇检查几次,确保没有泄露孩子们的个人信息。”……为了完美呈现项目亮点及成效,三人不断打磨项目申报书、案例展示视频、路演PPT、路演逐字稿等材料,一遍又一遍模拟比赛路演和答辩,最终在国赛现场赛时自信展示、脱颖而出。
“不知不觉中,我们三人相聚时的话题被工作填满,相互鼓舞和督促,还‘攀比’工作进度。”新闻宣传弘扬正能量、引领指导学生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关爱学生身心健康……三人因多项工作的合作,既是生活之中的“好闺蜜”,更是工作之中的“铁三角”,发挥各自优势,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亮眼的成绩。
凭借着对工作精益求精的态度和对学生倾心尽力的指导,她们三人还共同指导学生获得了“互联网+”“挑战杯”等多项省级以上竞赛奖项。各自所指导的学生组织多次获全国高校百强社团、湖南省百优十佳社团、湖南省高校优秀心理健康学生社团,多名学生获得“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湖南省高校优秀学生记者”等荣誉。
“别人说我们是‘铁三角’,其实我们只是拧成一股绳,整合实践育人、心理育人、网络育人资源,不断出新招、出实招,以提升育人实效。”杨莎莎笑着说,“铁三角”打造了优势团队,她们之间的密切配合也充分表明,在育人之路上,人人都是活力源泉。(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通讯员 王露曼 记者 阳锡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