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三千公里的“青春接力”

“我志愿做一名光荣的‘格桑花’赴藏支教队员,履行教书育人职责,引领学生健康成长,争做‘四有’好老师……”近日,平均海拔3900米的西藏琼结县又迎来一批新面孔——湖北文理学院第十三批“格桑花”赴藏支教团队5名队员,跨越3000公里来到琼结中学,开展为期半年的支教活动。

8年接力,13批68人次,他们庄严宣誓、赓续奋斗,在时代接力中递出“青年”的重要一棒。

接力志愿服务

“春天在哪里呀……”3月28日上午,琼结县双语幼儿园大(2)班教室里,稚嫩的童声响起,这是支教队队员张桃香在教孩子们唱儿歌。从课前观看优秀教师教学视频、自己弹唱歌曲、准备相关图片到如今站上三尺讲台,张桃香已经逐渐适应了“老师”的角色。

同为支教队员的尹明慧说,为实现自己的支教梦想,大一时她主动担当学校“格桑花之家”展厅讲解员,终于在大三时竞选成为“格桑花”支教队员。“为藏族的孩子们播下知识的种子,传递爱的能量。”这是支教队员们共同秉承的信念。

早在2014年春季,湖北文理学院为响应国家关于大学生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经过层层选拔、考核、培训,选出4名大学生志愿者组成首批支教团队,到西藏琼结县义务支教,并将团队命名为“格桑花”支教团队。

在湖北文理学院,用青春拥抱雪域高原的人不在少数。截至目前,“格桑花”支教团队中有7人毕业后继续留藏工作。在他们的影响下,学校70余名非支教团队毕业生进藏就业创业,在西藏奉献自己的青春。

合力促学生成长

鼓声、歌声、加油声、欢笑声……每到下午第四节课,琼结中学的校园便欢腾起来,支教教师们“激活”了学校一些原本闲置的仪器设备,给孩子们带去了更多课堂之外的知识,也增添了不少兴趣爱好。

“格桑花”支教团队在筑牢学生学习基础的前提下,积极争取学校支持,丰富课程内涵,与学校教师组建了合唱、美术、街舞、科创等十几个学生社团,全校90%以上的学生参加了社团。第一届艺术绘画展、第一支合唱队、第一个葫芦丝演奏团、第一支校园武术队、第一期校报……8年来,许多“第一”相继诞生,“格桑花”支教团队给藏族学生打开一扇外面世界的窗户。

“我上的最后一节课是美术课,当时很多学生都哭了。”首批支教队队员戴昊奇回忆说,当地很少有音乐教师和美术教师,学生对他特别依赖。下课时学生扯着他的衣服挽留,从三楼走到一楼,他足足用了16分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一名支教教师,我会尊重学生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潜力。我坚信,给孩子们插上梦想的翅膀,他们会飞得更高、看得更远。”第九批支教队队员彭闯介绍,藏族学生对新鲜事物都感到好奇,支教教师就是要满足他们对知识的需求,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

助力民族团结

“我经常去学生洛桑多吉家帮他补习英语。一天补习结束后,洛桑多吉的爸爸执意送给我一串晒干的金黄色蘑菇,说听说我刚手术出院,让我补补。”连续参加第四、第五批“格桑花”支教团队的黄亚鹂至今被一件事情感动。这串蘑菇是这位藏族父亲在海拔5000米的高寒地带找了一整天才采到。“这串蘑菇是一份认可、一份藏族同胞的真情。”

8年前,支教团队需适应气候差异、饮食不适、学生基础较差等种种问题。如今,教育设备、设施,教学场所一应俱全,学生社团、“第二课堂”等相继开设……8年来,在教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的同时,汉藏民族大团结在教育援藏、城建支藏、汉藏交流中逐渐紧密。

“赴藏支教的意义不仅仅是支教教师给藏族学生上了多少堂课、开展了多少活动,重要的是让自己成为增进友谊、促进民族大团结的桥梁。”第十三批支教队队员尹明慧说。

《中国教育报》2022年04月12日第3版

关键词: 跨越三千公里的青春接力

推荐DIY文章
主机存在磨损或划痕风险 PICO4便携包宣布召回
穿越湖海!特斯拉Cybertruck电动皮卡可以当“船”用
vivoXFold+折叠旗舰开售 配备蔡司全焦段旗舰四摄
飞凡R7正式上市 全系标配换电架构
中兴Axon30S开售 拥有黑色蓝色两款配色
荣耀MagicBookV14 2022正式开售 搭载TOF传感器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