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熊杰)开春了,拔掉老高粱,种上新高粱,再用高粱秆做成灯笼和花篮等工艺品。近日,福建省厦门市民立第二小学又开启了本学期的“高梁秆”工艺美术课。
近年来,民立二小开设“种高粱 用高粱”的校本课程,学校利用校园空地,种上高粱,等高粱成熟后,再把高粱秆外皮剥开,用外皮、内芯制作眼镜等,同时,挑选直径一致的高粱秆,拼贴做成垫盘,而剥下高粱的外皮则编织灯笼、花篮等工艺品。
“种高粱 用高粱”课程教师陈四梅介绍,高粱秆通过剪、折、刻等,能创作出很多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能让孩子感受到传统工艺的魅力。
据了解,闽南地区农民有种植帚用高粱的习惯,农民种植高粱,最直接的目的是取高粱秆绑制扫把,也可用于制作工艺品。
陈四梅曾在一所农村小学任教,她在长期的实践中,学会了高粱秆编制工艺,并开设相关课程,受到孩子们欢迎。
陈四梅调到位于市中心城区的民立二小后,虽然没有高粱地可种,但学校专门开辟一块空地,用来种植高梁。她介绍,这里种植的高粱品种,适合闽南地区,一年可以多次种植、多次收获。
“厦门城区的学生,很多不认识高粱。”民立二小校长蔡瑾介绍,学生亲眼见证高粱播种、发芽、浇水、开花、结穗、成熟的全过程,这其中,他们体验了农耕文化,也体验到劳动的乐趣,当高梁秆变成工艺品时,则实现了工艺美术课与劳动教育“兼得”。
学生在收获高粱。熊杰 摄
关键词: 厦门民立第二小学校园种高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