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热讯:卖地收入“腰斩”,四大变化正在发生

全国各城市房地产数据、城市房价排行、房价涨跌数据,前往中指云查看→


(资料图)

不必讳言,全国城市走的都是“靠出让土地获得融资发展”的模式。也即是说,土地是财富之母,更是城市发展的主要财政来源。

这得从90年代说起。土地正式从无偿划拨,转向了有偿出让,也即是土地进入市场化,全国各地开启了卖地模式。通俗点说就是“炒地皮”。卖地让城市发展的原始资金得以积累,才有了大搞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底气。当然,这期间房地产也迎来蓬勃发展,很多城市更是对土地财政形成了很深的依赖。

数据显示,2022年百城中有近6成城市土地财政依赖度超50%,其中依赖度超100%的城市有18个,而长三角及中部城市共占据14个席位。

俗话说得好,一直卖地一直爽。但一年不卖地,很多城市就揭不开锅了。

2022年,全国卖地收入6.68万亿,下降23.2%。于是我们看到,很多地方开始传出公交停运、暖气停供、教师发不出工资。

其实更严重的情况也出现了,比如全国负债率排名第二的贵州就直接摊牌了,下辖的四个市宣布“靠自身无力化债”。地方还不起债,说穿了就是房地产不景气,土地卖不掉,卖地收入大幅下滑,相关的税收也跟着缩水。

进入2023年,土地财政非但没改善,而且还更加恶化了:财政部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卖地收入8728亿元,同比下降27%。须知,2022年一季度卖地收入11958亿元,同比也是下降27.4%。

也就是说,2023年一季度卖地收入相较于2021年实际上是腰斩下跌,同比跌幅超过53%。

这段时间,媒体也在报道土地市场回暖的新闻,铁锤查看了今年各地的卖地情况,发现两个显著的问题:一是一二线城市,拿地的仍然是国企央企为主,像苏州、成都央国企拿地占比均高达88%,上海也超过72%;二是为了助推地市回暖,很多城市把优质地块拿出来卖。即便是这种情况下,地市回暖预期仍然严重不足。

在之前的文章中,铁锤分析过,从新房成交和房企融资来看,今年房地产回暖的逻辑是不成立的,至少当前来看,不具备回暖的条件。

换句话说,今年卖地收入仍旧不容乐观。而卖地收入占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90%以上。所以今年对于很多城市而言,财政压力问题,只会更严重。

缺钱该怎么办?理论上来说,只有两种办法:开源、节流。循着这两个路径,我们看到,很多地方也在积极自救,四大变化正在发生:

先说开源。

卖地收入大降,但各地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是甩不掉的。所以短期想搞钱,还是要疯狂卖地。对于大城市而言,卖地没那么难,比如上海、北京、杭州,今年都在疯狂卖地,这个不必多说。但是小城市,就没那么舒服了,现在的处境很尴尬,是想卖地但卖不掉。

有人可能会问,城市为什么不发展自己的实业产业?每个城市都知道发展自己的具有长期造血能力实体产业的重要性,但缓不济急,实体经济发展需要一定的周期,短则十年,长则五十年,是典型的投资多、见效慢。因此,对于“政绩驱动型”政府而言,显然是没动力去做的,他们热衷的是短期的、速效的方法。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第一件正在发生的变化:财政收入在非税收收入上动脑筋。直白点说,就是打国有资产的主意。

财政部数据,今年一季度全国非税收入同比增长10.9%,主要是地方多渠道盘活闲置资产带动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增长32.4%,拉高了非税收入增幅。

再说节流,通俗点说就是省钱,压缩开支。

这几年,中央三令五申要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如何优化?在铁锤看来,基本民生支出和重点领域支出是不可能压缩的,而且每年还要增加。

所以只能压减一般性支出,比如严禁新建楼堂馆所、严禁铺张浪费、各级政府必须真正过紧日子。其中最关键的当属中央带头,按5%精减中央国家机关人员编制。这是铁锤要说的正在发生的第二大变化。

一边是缩减公务员编制,精简公职人员,一边是清理编外人员。其中最典型的是东北三省,尤其是哈尔滨,已经打响了2023年清理编外人员的第一枪:编外用人清理规范工作从3月初持续到6月底。另外还制定了编外用人员额年度精简计划:市直机关编外用人原则上5年内精简完毕,每年精简不少于本单位编外用人员额的20%;市直事业单位编外用人结合职能调整情况及空编率适度精简。

此外,4月7日,十堰市发布公告称,已全面摸清市直编外聘用单位涉及67家主管部门,177家单位,锁定编外聘用人员3400人。通过清理规范,比上年同期减少326人,节省财政成本约1500万元。

更早之前,楚雄市委也发文称,截至2022年10月30日,精简机关事业单位编外聘用人员265人,精简压缩比例6.5%,减少财政支出361.43万元,实现了“双控目标”。

另外,编外、编内是紧密相关,在清理编外人员后,还可能进一步精减编内人员。有网友透露,自己的单位已经收到编委办精减编制的方案了。

不过,网络上编制内人员对于清理编外和精简公职人员,也是颇多吐槽。有网友表示,自己的小单位原来有11个人,编内7人,编外4人。编外人员被清理掉后,原本11个人干的活,全压在编内7个人身上。工作量一下暴增,天天忙到晚上十点多,周六保证不休息,周日休息不保证。过去这一个月,整个人累到精疲力尽。

吐槽归吐槽,趋势不可逆转。地方财政吃紧,经济下滑,叠加财政支出加大,清理编外人员、精简编内人员,已成很多地方减轻财政压力负担的“保留大招”了。事实上,根据专业人士分析,清理编外、精简编内以及体制内降薪,现在才只是刚刚开始。

第三个正在发生的变化是:养老金调整比例在下降。

这不是指今年正在发生,而是指过去这几年正在发生:2022年我国退休人员基本养老基金的提升比例为4%,2021年为4.5%,2020年为5%,2016年为6.5%。可以看出,在2016年之后养老金调整比例就呈现递减态势了。

2023年调整比例会继续下降吗?不出意外会的。过去这几年(2016年之后)养老金调整比例每年下降的幅度是0.5%,按照这一调整趋势,2023年提升比例或为3.5%。另外,不少专业人士认为,过去退休金年年涨的惯例,今年有可能会被打破。

第四个正在发生的变化是:很多重点城市,大幅砍掉了多条地铁项目,涉及的城市有成都、杭州、深圳、南京等。

地铁被砍,涉及多个指标,比如GDP、财政收入、城区常住人口、人气指标等。但说白了,其实是城市增量人口大幅下滑,继而导致住房需求减少、土地卖不掉了,地方财政压力越来越大,负债率飙升。而地铁又是惠民工程,是典型的造价高,很难产生净收益的项目,被砍一点也不奇怪。

关键词:

推荐DIY文章
主机存在磨损或划痕风险 PICO4便携包宣布召回
穿越湖海!特斯拉Cybertruck电动皮卡可以当“船”用
vivoXFold+折叠旗舰开售 配备蔡司全焦段旗舰四摄
飞凡R7正式上市 全系标配换电架构
中兴Axon30S开售 拥有黑色蓝色两款配色
荣耀MagicBookV14 2022正式开售 搭载TOF传感器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