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家机构历史数据不真实被通报 险企多途径提升偿付能力

【中指社群】什么是地产圈?看这里——快速进群,让自己的圈层转起来~

记者从业内获悉,近期5家险企历史偿付能力数据不真实被监管通报,险企偿付能力问题再引关注。


(资料图)

今年初,偿二代二期规则实施,对险企偿付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部分资本金较少的险企偿付能力告急。近期,近160家险企三季度末偿付能力数据披露完毕,部分公司偿付能力下滑,其中13家公司偿付能力不达标。

专家表示,监管部门允许险企发行永续债,增加险企补充资本的渠道。同时,险企也在通过谋求上市、发债增资等途径提高偿付能力。行业整体资本质量将得到夯实,偿付能力压力将得到大幅缓解。

↓相关报告下载↓

并购债落地,出险企业真的获益了吗?

中指丨中国房地产政策跟踪报告(2022年10月)

多处数据错误被通报

根据通报,诚泰财险、国华人寿、中华联合财险、珠江人寿、弘康人寿在2016年至2017年出现了多处错误的偿付能力数据。

业内人士表示,“造假”可分为技术性错误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如不动产项目计算错误造成偿付能力充足率虚增、资管产品错误适用导致最低资本少计、理财产品修正久期计算错误等可能属于技术性错误,而未按规定计提资本、准备金评估及合同负债评估不合规等可能属于人为因素。

发生技术性错误多缘于险企理解出现偏差。例如,在珠江人寿2017年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投资性不动产物权”项下不动产项目错误按照房地产价格风险计算最低资本导致少计资本,另外4个未上市股权项目错误计算权益价格风险最低资本导致多提资本。

不按监管规定计提资本则可能缘于人为因素。例如,诚泰财险未到期责任准备金评估采用的监管费率假设不符合监管规定,对部分非车险业务未按规定计提未决赔款准备金。

通报称,上述公司的违规行为导致公司偿付能力数据不真实,不利于风险防控。各保险机构应引以为戒,不断加强偿付能力管理工作,确保偿付能力数据真实准确,持续提升偿付能力工作质效。

部分险企偿付能力压力犹存

险企三季度偿付能力披露收官。据统计,截至目前,约160家险企披露三季度末的偿付能力数据,其中寿险公司70多家、财产险公司80多家。

总体来看,部分公司在执行偿二代二期规则时面临一定压力。寿险公司方面,66家寿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出现下滑,在寿险公司中占比近九成。百年人寿、渤海人寿、合众人寿、华汇人寿和三峡人寿最新一期风险综合评级均为C类,被列为偿付能力不达标公司。财险公司方面,富德产险、阳光信保、珠峰保险、前海财险、华安保险、都邦保险、渤海财险及安心保险8家公司偿付能力不达标。

业内人士表示,这些公司偿付能力不达标多缘于经营压力,即受内外部经营环境影响,面临保费负增长压力,甚至持续经营亏损,从而持续消耗实际资本。

险企多途径“解压”

险企正在多途径谋求偿付能力“解压”。

增资发债是险企最常用的“补血”手段,今年以来发行力度有所加大。都邦保险近期补充资金已到位,待监管批复即可有效提升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华安保险目前正在推进发行资本补充债券,发行额度不超过30亿元,用于补充资本。

个别险企拟谋求上市融资。10月25日,阳光保险更新了赴港上市招股书。阳光保险创始人、董事长张维功表示,资本市场为保险业更好发挥保障功能提供了更多空间。

根据相关规定,自9月9日起,保险公司便能发行永续债补充资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表示,保险公司对永续债期待已久,尤其是一些中小型公司,亟需这类长期稳定的资金补充资本。

一些业务规模较高、经营发展稳健的中型保险公司,将是永续债投资者的理想投资标的。“这些公司几乎没有信用风险,相较大型机构,其发行利率水平也会高一些。”王国军表示,目前已有险企寻求发行永续债。

关键词: 偿付能力 人为因素 保险公司

推荐DIY文章
主机存在磨损或划痕风险 PICO4便携包宣布召回
穿越湖海!特斯拉Cybertruck电动皮卡可以当“船”用
vivoXFold+折叠旗舰开售 配备蔡司全焦段旗舰四摄
飞凡R7正式上市 全系标配换电架构
中兴Axon30S开售 拥有黑色蓝色两款配色
荣耀MagicBookV14 2022正式开售 搭载TOF传感器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