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下午,中指研究院土地事业部高级分析师张晓飞在中指市场形势研究成果分享会上总结了2021年土地市场,并对2022年市场形势进行展望。
2021年全年推出各类用地规划建筑面积25.8亿㎡ ,同比下降7.9%,成交20.2亿㎡ ,同比下降17.1%;住宅用地推出12.3亿㎡ ,同比下降9.6%,成交8.8亿㎡ ,同比下降25.2%。推出面积下降的同时,2021年土地成交楼面价价有所上升,各类用地楼面价2792元/平米,同比上升10.9%;住宅用地楼面价5522元/平米,同比上升23.8%,2021年共有1298宗地块流拍,流拍率为13.53%,较去年同期增长3.93个百分点,全国300城住宅用地出让金达48412.08亿元,同比下降7.35%。
今年“两集中”供地出现四次重大调整:①商品住宅用地竞买企业应当具有房地产开发资质;②建立购地资金来源审查制度,加强购地和融资的监管;③溢价率上限15%,且不得通过提高起拍价调整溢价率;④地价触顶可通过一次性报价、摇号、竞品质等方式确定竞得人,不得通过竞配建等变相抬高地价。整体来说,两集中供地全年成交结构从高走低,政策由宽到严。
展望2022年,土地市场将进一步趋稳,上半年供地可在年内开盘,对房企吸引力普遍较高,但当前市场尚未见底,预计2022年一季度市场仍无明显回暖迹象,且受制于2000亿+的海外债在2022上半年到期的影响,行业资金压力缓解有限,因此,今年上下半年的市场热度波动预计将弱于去年,市场更加平稳。
此外,国进民退或已是大势所趋,央企、国企的资金优势,自集中供地初期已开始显现,在融资端和销售回款端同时承压时进一步扩大,少数民营房企暴雷对行业内其他民营房企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且预计持续期较长,大部分民营房企或将进一步下沉至三四五线城市市场,在限地价+定品质+限房价的竞拍规则下,资金成本成为最核心竞争力,民企逐步转向代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