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车难、电压不稳、下水道淤堵严重、路灯太少……这是《华夏时报》记者近日在走访北京老旧小区时听到的最多的吐槽。不过,老旧小区居民经常抱怨的这些“糟心事”,也引发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配套设施建设的通知》(下称《通知》),进一步摸排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配套设施短板和安全隐患。《通知》中指出,结合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认真摸排2000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城镇老旧小区存在的配套设施短板,组织相关专业经营单位,联合排查燃气、电力、排水、供热等配套基础设施以及公共空间等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重点针对养老、托育、停车、便民、充电桩等设施,摸排民生设施缺口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之前发改委对老旧小区的改造,多以棚户区改造为主,但随着一些改造工作的收尾,现在启动的老旧小区改造不再以‘拆’为主,而是要‘留、改、运营’,同时也对各地的运营模式下发了考核任务通知。”中国房地产数据研究院院长陈晟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此外,《通知》还对资金方面做出指示。《通知》提出,推动发挥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支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重要作用,积极争取利用长期低成本资金,支持小区整体改造项目和水电气热等专项改造项目。
老旧小区改造不断推进
北京大兴区观音寺街道新安里小区建成已20余年,这里离繁华的商业区有一些距离,因此居住在此以老年人为主。
新安里小区的一位居民对本报记者表示:“之前夏天用电高峰时电压很不稳定,家里不敢开空调,一开空调就断电;停车也是难事,只要回来的晚了点,车能进小区里就不错了,根本找不到车位。”
但如今这些“糟心事”已经成为了过去式。
大兴区委社会工委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指出,像新安里这样用电安全隐患突出的小区,今年已改造完成30个,共涉及观音寺街道、林校路街道、高米店街道等8个街道的483栋居民楼、3万多户居民,总施工面积达到313万平方米。
“这些小区有两个共同特点:一是建成时间较早,基本已有20多年的历史,建设时缺乏统一规划,连接导线截面较低,不能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负荷需求;二是小区内单元分线箱、配电箱普遍存在锈蚀、变形、损坏等情况,低压电缆及架空线老化严重,有触电、短路、火灾等安全隐患,容易造成居民人身及财产损失。”该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而不止大兴区的老旧小区顽固问题得到了改善,越来越多的“老破小”逐渐得到重视。北京海淀区科星小区就是很典型的例子。近几年,科星小区将道路打掉重新铺整,根据居民情况规划了停车位,并且还为整个小区的楼房重新刷漆,以保证使用性和美观性。“现在进出小区都感觉像换了个家似的。”科星小区居民表示。
这些老旧小区居民满意的背后,是国家对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的不断推进和巩固。
今年4月,国家发改委印发的《2021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中提到,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落实全面取消落户限制政策,实行积分落户政策的城市确保社保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今年还将新开工改造5.3万个老旧小区,有条件的可同步开展建筑节能改造。
同月,国家发改委、住建部还下达了保障性安居工程2021年第二批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422.33亿元,用于支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棚户区改造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2020年10月,国家发改委在发布会上回应了天然气保供、老旧小区改造、企业债发行、促进服务消费、“一带一路”建设进展等热点问题,并对天然气保供、老旧小区改造等问题做出指示。
可以说,此次发改委对于老旧小区改造通知并不是第一次,国家一直在积极应对老旧小区排查配套设施短板等问题,居民的生活也因此得到了极大地改善。
“留、改、运营”代替“拆”
那么,此次发改委发布的老旧小区改造通知和以往相比,有何不同呢?
《通知》指出,要将安全隐患多、配套设施严重缺失、群众改造意愿强烈的城镇老旧小区,优先纳入年度改造计划,做到符合改造对象范围的老旧小区应入尽入。编制老旧小区改造方案时,把存在安全隐患的燃气、电力、排水、供热等设施,养老、托育、停车、便民、充电桩等民生设施,作为重点内容优先改造。
在完善长效管理机制方面,《通知》要求推动建立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公司等广泛参与、共商事务、协调互动的社区管理新机制,推进社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共同维护改造成果。
在资金方面,《通知》则提出,政府投资重点保障、落实专业经营单位责任、推动多渠道筹措资金。自2021年起,保障性安居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严格按照有关专项管理办法规定,支持小区内和小区周边直接相关的配套设施建设,不支持单独的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此外,鼓励金融机构参与投资地方政府设立的老旧小区改造等城市更新基金。对养老托育、停车、便民市场、充电桩等有一定盈利的改造内容,鼓励社会资本专业承包单项或多项。按照谁受益、谁出资原则,积极引导居民出资参与改造,可通过直接出资、使用(补建、续筹)住宅专项维修资金、让渡小区公共收益等方式落实。
在陈晟看来,之前发改委对老旧小区的改造,多以棚户区改造为主,但随着一些改造工作的收尾,现在启动的老旧小区改造不是以“拆”为主,而是要“留、改、运营”,同时也对各地的这种运营模式下发了考核任务通知。
近年来,大中城市郊区化、都市圈化日益突出,老旧小区几乎全部分布在主城区,主城区的不少小区也成为了老旧小区,且居住人口主要还是老年人、进城农民工和未在新区购房的老居民。
陈晟表示,在这种人口条件下,老旧小区改造现在已到了不得不抓紧、不得不加强的时候了。一方面,城市老年人口主要分布在老旧小区,特别是户籍老年人口,规模越来越大,年龄越来越高,健康状况将越来越差。“三个越”要求老旧小区配套设施特别适老化的家居环境、生活环境。并且,老旧小区设施成就,易引发安全问题;另一方面,居住在老旧小区的公共设施,是在原计划经济体制下布局的,随着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人口结构改变,公共服务需求也发生重大变化。比如托育几乎未纳入老旧小区原有规划,老年服务也未在当时规划设计考虑之中。
此外,陈晟还指出,资金问题是老旧小区改造的难点,资金不仅关乎着改造的问题,还关乎了改造后的运营问题。因此,此次发改委对老旧小区的改造更加完善,更加全面。
“可以看出,发改委对老旧小区的改造态度是一个积极变化的过程,对老旧小区居民来说,改善效果将越来越好。”陈晟表示。(记者徐芸茜见习记者张琪北京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