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富士康在营收上堪称巨无霸,但始终难以摆脱“代工厂”和低利润的标签,这已成为郭台铭的心病。
“阿里山上的神木之所以大,4000年前种子掉到土里时就决定了,绝不是4000年后才知道。”郭台铭曾这样形容富士康的成长。
自1974年,鸿海塑胶企业有限公司创立,郭台铭的富士康“代工帝国”已跨过海峡,走进大陆,更将触角伸向世界。
如今,郭台铭正面临着新的挑战。
近日,富士康位于美国的两家子公司被曝出拟裁员155人,而这似乎仅是冰山一角。在此之前,彭博社消息称,富士康计划在2019年消减200亿元人民币(合29亿美元)的非技术人员成本开支,其中包括裁员约10%的非技术人员。
鉴于富士康拥有超过100多万名员工,因此外界猜测富士康将会在2019年裁员10万名。
“实际上,我们并不会这样做。”郭台铭的回应强调,富士康要做的并不是裁员,而是基于工业互联网下的成本检讨,以应对未来经济结构的调整与转型之需。
然而,市界了解到,富士康并非只是简单地裁撤非技术人员。
一位河南郑州当地的招工人员对市界表示,“富士康停招了,现在是安排到苏州华硕、杭州耕德电子这些外省合作企业。”
另一位郑州富士康的工程技术人员对市界称:“现在郑州富士康这边没有裁员,尚有招工,但走内部推荐程序”,目前郑州富士康这边正在开展工业互联网方向的培训工作,相关的培训工作并不能一蹴而就,只能“慢慢来”。
伴随富士康工业互联网方向转型的,还有其它业务线条的调整。市界从一位曾任职富士康诺基亚手机组的研发人员处获悉,仅诺基亚手机研发人员2018年就裁员了两次。
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工业富联”)在2018年6月登陆A股,工业互联网俨然成了郭台铭摆脱“代工厂”标签的又一件新衣。
只是,在这件新衣尚未织就之前,郭台铭的旧衣已捉襟见肘。
旧衣一穿30年
郭台铭的旧衣已经穿了30年。
1988年的夏天,中国改革开放十周年的时候,38岁的郭台铭来到深圳,经过一番考察,富士康在深圳就此生根。
富士康成功抓住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机遇。在富士康来深圳建厂30周年时,郭台铭曾这样总结富士康与深圳的时代缘分:富士康在深圳扎根三十年,走进历史转折中的富士康是一段看似偶然却属应然的历史洪流中的机遇过程。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富士康在深圳发展的机遇。
“有很多农民工兄弟来到这边深圳发展,所以当时在这边办厂是如鱼得水。”在富士康的时代机遇中,中国农民工的人口红利是富士康得以发展壮大的难得机遇。
低廉的用工成本,加上富士康“垂直整合”的规模效应,让其逐渐扩展到大半个中国。目前,富士康在大陆共有40多个生产基地,雇佣的员工一度超过140万人,成长为“全球最大代工厂”。
来源:腾讯《棱镜》
富士康这个全球最大代工厂的营收在2017年达到了4.7万亿台币(9000多亿人民币),为同期腾讯营收2377.60亿元人民币的3倍多、阿里巴巴1582.73亿元人民币营收的5倍多,并且远超华为6036亿人民币的营收。
虽然在营收上堪称巨无霸,但是“代工厂”的标签和低利润一直是郭台铭的困境。
当中国人口红利将尽、其所依赖的代工业务增长乏力,资本市场正用下坠来表达不满。
富士康帝国旗下在台湾地区、香港、大陆上市的鸿海、富智康、工业富联在近期均遭遇到了大幅杀跌:鸿海5年来首次跌破1万亿台币市值大关,富智康创下了自2005年上市以来的股价新低。
富智康2005年上市以来股价走势图
2018年6月登陆A股的工业富联在收割了一大票韭菜之后,更是从5000多亿元人民币的市值高台跳水,四个月时间,市值蒸发2000多亿元人民币。
工业富联2018年6月上市以来股价走势图
两岸三地,富士康帝国的股价均在向下漂移,郭台铭“代工”的旧衣在寒风阵阵下正随风飘摇。
在寒风到来之前,郭台铭早已在准备转型,只是巨人的转身并非易事。
“其实我们在二十年前就已经不是只有代工了”,“我们不是工厂,而是智能制造基地”。一直以来,郭台铭一直想脱去“代工厂”的旧衣。
摆脱旧衣的方法之一,便是沿“代工”产业,溯游而上,建立自己的消费品牌。
复活诺基亚
奄奄一息的诺基亚,在2016年成为富士康向消费者业务进发的试验田。
2016年5月,富智康以3.5亿美元联手HMD Global从微软手中有条件收购诺基亚功能机相关业务。HMD公司成立于2016年5月,获得了诺基亚手机和平板电脑品牌十年授权。
时任富智康董事长童文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道出了收购诺基亚的背后考量:鸿海集团供应价值链由工厂内硬件制造,延伸到工厂外的设计、销售、服务价值最后几里路是重要的策略。对鸿海而言,此次交易可以立即取得 Nokia 在全球 40-50个国家的销售团队与分销部门的销售平台与渠道。买下Nokia,等于富智康集团立即布局全球的市场销售平台与渠道,为鸿海富士康集团转型服务科技公司跃进一大步,只差临门一脚了。
富士康欲借诺基亚,由传统“代工”向上延伸至手机设计、销售、服务价值链的野心由此可见。
长期以来,富士康为苹果代工,苹果拿走高额利润,而富士康仅留下微薄利润。根据此前业内的一些说法,在为富士康贡献了近半营收的苹果代工业务中,富士康的利润率仅为3%。眼红的富士康想借诺基亚攀爬至手机价值链上游的动力可想而知。
但是,当富士康牌的诺基亚Nokia 6在2017年1月推出后,其仍然主打诺基亚原有的“耐虐”特质,称其可承受150牛的压力,且耐极温、高湿。
对于Nokia 6,当时社会有这样一段评价:一个妹子在搞到真机后,第一时间先砸碎了半斤核桃,以示敬意!
虽然诺基亚的智能机在国内不受待见,但是在国际市场上,2017年诺基亚的智能机卖出了1000万部,功能机更是卖出了6000万部。
2018年,诺基亚的智能机业务更是发展迅猛。
据全球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发布的 2018年第二、第三季度智能手机的统计报告,诺基亚以450万、480万的出货量排进前十,同比分别猛增了71%和782%。
夏普“褪色”
如果说诺基亚3.5亿美金的复活实验只是富士康的小打小闹,那针对夏普35亿美金的收购就是富士康的一场豪赌。
2016年8月,富士康花费35亿美金获得夏普66%的股权。这项收购耗费了郭台铭4年时间。
“过去的那一段,就像一个人结婚生孩子,不要看过去的过程,结果是完美的,过程是艰辛的。”郭台铭曾这样总结收购夏普的4年时光。
郭台铭对夏普之所以花费如此多的精力和心血,正是看中了夏普对富士康业务转型升级“一石二鸟”之功效。
富士康长期以来一直饱受“代工厂”标签困扰,2010年后富士康员工接连发生的14起跳楼事件,更是将郭台铭推到了风口浪尖。
2010年5月26日上午,深圳富士康龙华园区,郭台铭遭遇记者围追采访
面对舆论对于富士康残酷军事化管理方式和超长工作时间的批评,郭台铭曾坦言:“我非常伤心,最近一个月我没有睡过一个好觉。”
也许正是富士康跳楼事件刺激了郭台铭,在富士康跳楼事件之后的第二年,郭台铭即开始了对夏普长达四年的漫长追求。
对于富士康对夏普的追求,《经济学人》曾给出了两点解释,其一鉴于苹果公司为富士康提供半数营收,且夏普为苹果显示面板的重要供应商,收购夏普将使得富士康对苹果公司获得更大的议价能力;其二,郭台铭希望借助夏普实现富士康业务的多元化,如果富士康能够以夏普这个全球知名品牌设计和销售自己的产品,便可以获得品牌企业所拥有的利润率。
而郭台铭也为此立下豪言,“夏普是一个百年的公司,我们希望能和夏普一起另外再创造一个百年的基础”。
夏普下一个百年的计划需要从扭亏开始。
为此,郭台铭从夏普的电视机业务开始,以“高贵不贵”策略,以低于原来的价格重回中国市场。这其中就包括夏普电视8年以上的使用者,可以拿老产品置换夏普新推出的互联网电视,以及在2016年双十一打出买70寸电视送60寸电视的营销策略。受此影响,夏普的液晶电视2017年度在中国大陆的销量剧增,达到约400万台。
伴随着低价走量,同时加之富士康供应链优势,夏普终于在2016年实现扭亏,并产生了38.6亿元人民币的营业利润。2017年再进一步,实现41.5亿元人民币的净利润。
虽然郭台铭实现了夏普两年内扭亏,但是代价也显而易见,当年刘若英代言的夏普高贵的形象已然不在。
2018年9月,鸿海副总裁兼夏普社长戴正吴在富士康深圳工厂向经销商表示:今后夏普在中国市场将追求质与量成长的平衡。夏普在中国市场的“拔苗助长”策略就此告一段落。
据群智咨询数据,在2018年上半年全球电视排行榜中,夏普以470万的出货量排在TCL、海信、创维等国产品牌之后,名列第七。
与夏普电视一起返回中国大陆的还有夏普手机。
与夏普电视的一波逆袭相比,夏普手机的中国之路可谓异常艰难。
在取得夏普控制权之后,原夏普手机全球CEO罗忠生曾向媒体表示,郭台铭对夏普手机“期望很高,一款产品未来如果只有百万级的销量应该说是失败的”。
罗忠生曾任酷派副总裁,这位手机行业的老兵并未能在中国手机红海市场中撕开一条裂缝。调研机构赛诺的数据,夏普回归中国的AQUOS S2手机上市前三月仅卖出了1万部。
目前,夏普手机业务已交回给夏普本部管理,由日本本部接管。此外,戴正吴在2018年9月表示,未来夏普手机将会转向主打To B的商业手机、工业手机。
8K的故事
在面向C端的TV、手机都难言顺利的当下,夏普的故事还有8K显示技术。
IDG全球董事长熊晓鸽在提及富士康收购夏普的案例时,暴露了郭台铭的秘密:“他(郭台铭)为什么收购夏普呢,主要是看中夏普8K的显示技术。2020年奥运会在东京召开,他们要用8K的显示技术。现在的电视大部分是2K的。8K的清晰度是现在清晰度的16倍”。
长期以来,夏普一直注重8K显示技术的积累。2018年6月,夏普宣布募资2000亿日元(约合120亿人民币),其中300亿日元将会用来投资8K和AIOT等重点领域。同时,戴正吴也曾在2018年6月20日在日本堺市总部召开的股东大会上表示夏普将以超高清影像技术“8K”及人工智能(AI)领域为支柱,布局未来发展。
事实上,随着5G商用技术的日益临近,8K显示技术正迎来爆发期。
夏普公司8K电视机展品
据信达证券研报,2018 年以来,显示面板高清化突然加速,在2018年举行的 CES、AWE 展会上众多厂商也展示了自身对于 8K 技术的创新与布局。早在2013年的CES 展会上,夏普就推出了8K分辨率的电视机。未来,随着 4K、8K 片源的增加以及网络传输效率的提升,高清化显示面板的普及率将进一步提升。
2017年,富士康在广州增城启动了10.5代8K液晶面板生产线。在2018年第六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上,富士康和夏普联手展示了8K全产业链生态布局,从8K内容、8K播放、8K显示到8K生态,都有相应代表的内容和产品。
在TV和手机业务上碰壁的富士康,能否在未来讲好8K的故事,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富士康和夏普的未来。
家电业资深观察人士刘步尘对市界表示, 8K是显示技术未来方向之一,从技术储备和产业链架构来看,富士康主导的夏普在8K领域走在前全世界的前面。但是,8K能否助力富士康实现升级转型的梦想,仍然具有不确定性。首先,8K目前仍停留在概念导入阶段,距离实用化还有不小距离,在这个过程中,新技术势力有可能崛起,对富士康形成威胁。其次,在富士康主导之下,夏普品牌迅速低端化,对它推广8K技术十分不利。一般来讲,像8K这样的高端技术,需要由高端品牌来推动,效果更好。
工业互联的新衣
在8K的故事尚未正式登场之前,借助A股的春风,郭台铭开启的“工业互联”已率先展开实验。
工业富联上市前后,郭台铭在各个场合为 “工业互联”的远大前景布道。
在近日乌镇互联网大会上,郭台铭更是借用了马云提出的“新制造”概念:“商业互联网开始慢慢走向工业互联网。从马云演讲中提到的‘新零售之后,新制造是关键’来讲,新零售走到新制造中,新零售就是商业销售互联网,而新制造就是工业互联网。”
郭台铭出席世界互联网大会
工业互联网的概念很炫,但它至今仍无法展现出性感的身段。
平安证券研报称,工业富联基于在电子设备智能制造领域生产制造工艺和流程的丰富经验,积累了海量的工业资料,能够依托技术基础和研发优势,将业务领域扩展延伸至工业互联网生态圈中的云网层和平台层。
目前工业富联自主研发及搭建的BEACON 平台,实现了数据采集和集成、边缘计算和云计算。根据BEACON 平台在工业富联内部的实践效果测算,导入 BEACON 平台的制造 BU 效率提升 30%,良率提升 15%,生产周期缩短 18%, 库存周转天数缩短 26%,能耗降低 20%。
虽然工业富联在工业互联网发展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工业互联网研究专家赵敏、朱铎先称,“作为先进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入融合的新兴事物,工业互联网需要技术沉淀,需要时间成长,需要政府引导,需要业界耐心,需要资本呵护,不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夜之间遍地开花。”
工业富联旗下鸿富锦精密电子(郑州)有限公司一位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对市界的讲述也证实了工业互联确实需要“慢慢来”:“我们需要(工业互联方向)培训,但是转型我们也是慢慢来。像我们技术工程司的技术员有两三百人,目前都需要参加培训,培训内容是了解一下互联网转型的方向、趋势等。目前已培训一个多星期了,因为还需要配合生产,所以培训需要轮着来。此外,光有理论没有实践也不行,理论和实践需要相互结合,现在培训一两个星期然后再去实践,目前培训中学到的东西,比如将互联网大数据应用到生产中,已经开始慢慢在工作中采用。”
据该技术人员称,不光技术人员需要培训,基层操作人员同样需要培训,“目前我所在的L区有3到4万左右的人员,其中包括产验、操作员,操作员的培训还得慢慢来。”
鉴于转型的长周期性,通过打包富士康旗下60家子公司上市的工业富联,虽取了个“富士康工业互联网公司”的名字,但是富士康想依靠工业富联转型升级的路途依然遥远。
在转型成为真正的工业互联公司之前,工业富联的营收结构和利润情况仍有待改进和提高。
市界查阅工业富联招股书发现,自2015年至2017年,工业富联精密工具和工业机器人业务的营收仅分别为9.34亿元、6.51亿元和9.66亿元,占其三年营收2728亿元、2727亿元、3545亿元均不足0.4%,而低毛利的通信网络设备和云服务设备的营收却占92%以上。
在2018年半年报中,在未公布精密工具和工业机器人具体营收情况下,通信网络设备和云服务设备业务收入占据2018年上半年营收的99.57%,而公司的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 8.15%和 3.43%。
此时的工业富联还是那个低利润的富士康。
成色未变,工业富联的股价自然不会说谎。截至12月6日收盘,工业富联报11.96元,已连续41个交易日运行在13.77元的发行价之下,股价自上市后的高点下跌了50%。当前工业富联市值约为2356亿,较其高峰期减少了2800亿。
郭台铭曾说,一家公司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明而不断改进和成长的。所以,一家公司一辈子是改善不完的,经营者必须有继续经营的执着观念。
正如郭台铭所言,富士康帝国的转型仍是漫漫长途!